分享

加快“健康老年人”再就业立法保障步伐

 慈善国际何新民 2023-05-12 发布于陕西

大力发展社区智慧康养和数字健康事业

“活力老人”服务“银发老人”

国家健康管理师 渭南市司法局 何新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随着失能、失智、独居、高龄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国养老行业社会工作师、护理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才明显不足,人力资源供需失衡矛盾极为突出。202331日起施行《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和《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一方面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等维度评估,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划分“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3个标准。另一方面,老年医疗护理员职责界定为提供生活、安全与应急、康复、心理、临终关怀等方面照护,不涉及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我国1962 1974年出生人群每年超2000万规模,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以老助老”角度出发,调动进入或陆续进入“退休潮”的这部分健康老年人再就业,是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补充的有效路径。全国政协委员崔亚丽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出台相关法律,保障“健康老年人”再就业。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性强的法律,鼓励“高龄人士再就业”。如日本通过提高或取消退休年龄、返聘等方式,为有意愿工作到70岁的老人提供就业机会。

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对老年人就业、就业歧视、就业促进等内容有所提及,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到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情况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但现有法律法规对老年人再就业的保障和流程操作性不强,对用人单位缺少刚性约束和利益激励。崔亚丽委员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保障健康老年人再就业的两项法律:一是《健康老年人再就业保障法》,明确从业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健康老年人再就业有法可依。二是《健康老年人社区服务就业法》,明确健康老年人特别是低收入健康老年人参与有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应的权益保障。二、用好社区老年大学,提升 “健康老年人”的专业性。崔亚丽委员建议社区老年大学设置“健康管理师”课程,培训基础医学、衰老学、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学等知识,掌握健康评估、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常见疾病管理等内容,并在体检报告解读、健康教育与促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专业培训不但会增强老年人“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会激发其投入“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建设的担当。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健康老年人,通过老年护理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在帮助高龄老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力所能及护理服务方面具备相应能力,打通居家和社区养老专业护理员数量少、用工难的痛点。三,加大供需均衡配置,精准助推“健康老年人”再就业。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健康老年人,崔亚丽建议为其再就业开放购买“意外伤害险”等通道,使其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对低收入健康老年人,开辟更多社区网格员、居家老年护理员等岗位,民政结合第三方采购服务过程,帮助其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增加就业者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对退休的高端人才,由省、区、市政府主导,搭建银发经济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可穿戴、康复、人工智能应用等硬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投资基金,鼓励其创立公司,开展智慧医养结合创新实践,培育银发经济新的增长点。崔亚丽委员和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2022年共同建议的“老龄人群医防融合智慧服务示范应用”被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采纳,列入《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计划》。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达2.8亿人。未来,我们的养老不能只是依靠晚辈照料,而是要实现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让智慧养老托起“最美夕阳红”。建议将符合条件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在养老体系中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参保患者保障水平。可尝试以国家项目引领,通过智慧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同时,通过社区网格化的医防融合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将5G技术布局智慧医疗,重构疾控顶层设计和能力提升。聚焦我国养老问题,如何整合资源、用科技赋能,在中度及重度老龄化阶段来临时,为居家老人做好服务。据相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同时,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根据调研显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呈现“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特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培养力度弱、培训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益发多元的养老需求,现有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无法与其匹配,这要如何解决?对此,建议把退休的或者即将退休的一部分“活力老人”都动员起来,让他们投身到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去。同时,通过大健康领域的专业教育做好培训,搭建好平台,做好立法工作,保证群体的利益,从而带动银发经济发展。

崔亚丽: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近30年,在体外诊断领域研发出诸多新技术、新方法。创办的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授权发明专利44项。其中,获国家药监总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有30余个,13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体外诊断创新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纳米生物医学检测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金磁(苏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全国三八红旗手”、 “苏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等1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发明家协会国际联合会颁发“最佳创新奖”等奖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6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团队研发的30余个诊断试剂盒/仪器产品获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其中,MTHFR基因检测试剂盒(PCR-金磁微粒法)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被科技部社发司纳入《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