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铃往事第二季——“孙老板”远去的背影

 常青樹 2023-05-12 发布于江西

PART

在命运为每个人安排的时空,一切都准时。

回望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程,1984年是尤其关键的时间点。

这一年,小平同志第一次去南方的珠海、深圳视察,肯定了特区的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第一轮加速。

这一年也被后世记载的中国企业元年,万科、海尔、联想、健力宝、这些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都在这一年喷薄而出。

彼时,南昌开始了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试点工作。拉开了第一轮国企改革自主放权,完善内部管理的序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个过去“资产阶级”的言论,开始登堂入室,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一年年底,连续亏损16年,荣登江西“亏损首户”的江汽,终于迎来了扭亏微盈。

时任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孙敏与厂长郑明华商量,想给职工发点奖金。

又在孙敏四处“活动下”,向工行借款,江汽几千名职工破天荒地领到了十元的年终奖。

也在南昌同样的时空,26岁的大学助教“钟虹光”竞聘成为江西中医学院下属校办企业的厂长,由此发端,开创了日后享誉全国,基业长青的江中药业。

而在此之前,亏损严重的江汽“急病乱投医”,

除了汽车,什么钢丝床、洗衣机都做。

孙敏当时是作为机械厅工作组进驻江汽,主管汽车技术。

工作组走后,孙敏决绝地留在了这里,

开始了他波澜壮阔,长达二十年的造车生涯,并成为日后江铃精神领袖的孙老板。

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

这句话所散发出来的清醒、无奈和决然,你可以反驳他、打击他、蔑视他,但他几乎是代替历史一句一句讲出这句话。

这是吴晓波在他所著的【激荡三十年】中的一段话,不能因为他那次“醉酒胡话”,就否定了他对中国企业史深邃敏锐的洞察与理解。

1985年,江铃第一次上五十铃新产品就是如此。当时厂内外普遍持怀疑态度,

上级主管部门质疑:“全盘引进五十铃,这符合上面精神么?,“借贷一个多亿上技改,江汽就是砸锅卖铁也值不了那么多钱。”;

厂内大多数职工也不理解:

刚过上几天吃饱饭的日子,这么一折腾,万一不行,又要去喝西北风。

如果没有孙敏先斩后奏,雷厉风行,

干了再说的胆量和魄力,肯定也有是否上五十铃那场关键的辩论会上,时任省领导“倪献策”那句举足轻重的评价:“你们说了半天,我觉得老孙的决策是对的。”

那江铃的开局就注定了平庸,“轻卡”产品也不可能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

孙敏也一直很感激这位领导,总向人提起,如果没有这位领导就没有最初的江铃。

1986年,江西五十铃正式开始投产,一炮而红。据说当时还出现了预交款几个月,拿不到货的火爆现象。

看到江铃轻卡的异军突起,其实最早拥有五十铃技术的北二汽幡然醒悟,仓促之间也推出五十铃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也加入竞争,迅速推出了“小解放”。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比江铃便宜一半。

但最终的结果是:凭借着前沿的技术、新颖的外观、稳定可靠的质量,江铃把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摁在地上摩擦”。

曾经自诩为国内汽车行业“野狗”的江汽,

因为五十铃爆品车型的引进,以及孤注一掷的大规模技改,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堪称那个时代经典的传奇。

五十铃车型的热销让江汽赚得盆满钵满。1988年一年就盈利了5000万元,第二年就跻身全国500家最大规模企业之列。

孙敏在江铃的第一次大胆冒险,绝非拍脑袋,而是建构在他对中国汽车市场“缺重少轻”的深刻了解和竞争对手的状况。

也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时候,准确的预见对优秀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天赋。

但客观来说,在80年代,民企还未崛起,外企正在小心试探,商品短缺的时代,

很多国企只要找到一个适销对路的产品,投入相对先进的技改,把产能激发出来,并使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一般都有一个高速发展,效益大幅提升的时期。

那时南昌的江拖、油脂化工厂、南柴、江纺等企业都是如此。

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决策者、学术界、再到企业,大家都认为,国企的效率低下是可以通过内部改造来解决的。

万达“老王”常讲那句话糙理不糙的话: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大”。

但如果说孙敏只是胆大,

那他也就不可能成为日后江铃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被人尊重的“孙老板”。

他的宿命也许就像很多当年和他同时起步,却昙花一现的明星式企业家。

1987年,彼得.德鲁克出版了他著名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次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成长的基因。

孙老板就具备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而不仅仅只是“时势造出的英雄”。

文章图片1

PART

在孙敏掌舵下的江铃,随着93年的上市,95年战略引入福特,这是江铃和其它企业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分水岭。

自此江铃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或者当时大多人还看不懂的纵横捭阖的大手笔运作。

江铃在国企改革的第二阶段——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入股份制改造,不仅在江西,而且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而这一切,孙敏居功至伟。

当然上市也并非灵丹妙药,南昌那时也有一些企业上市,江纸、江氨、南钢,可最终的结果........。

就在江铃上市的1993年,南昌还诞生了“美好一天从他开始”的草珊瑚牙膏,以及在此前后,转产齐洛瓦冰箱的南昌无线电厂,他们都曾经声名大噪,可惜好景并不长。

八、九十年代的江西也引进了许多外资,

但不是港商、台商,或者就是“假洋鬼子”,捞一把就走,投机型商人的比例明显。

即使到了新世纪,各地市还因为引入个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也敲锣打鼓,竞相报喜当地引入了世界五百强。

而那时的江铃,一出手就是和世界头部车企合作,前后为南昌引入了四家投资巨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孙老板显然不是那种只有三斧头半的“昙花”,

他属于那个年代罕见的即懂技术,又会管理,还擅长营销和资本运作的通才型企业家,

而这一切又来源于他强烈的事业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

这话有些“肉麻”,但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

纵观江铃早期的发展史,孙老板在战略上高瞻远瞩且有定力。

他一直强调做强做大,反对多大做强。

他开拓创新,却也量力而为

江铃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崛起,一直步步为营,先是前瞻性地选择了轻卡、再上皮卡,后来引入福特这样“不差钱”的重量级战略投资伙伴,也是先从全顺商务车开始。

世界第二的福特刚进来时,

财大气粗,一口气就想投资24亿,孙敏却“量入为投”,降到了9亿;

“全顺”其实最初并不顺,

同样也是孙敏坚持走国产线路,把价格降下来,才迎来了全顺的春天。

为此孙敏不惜经常和福特高管开会时“拍桌子、捶板凳,吵到深夜。

孙老板“崇洋,但绝不畏洋”。

据说孙老板退休之前,

是想江铃未来重点发力SUV,他不是没看到轿车市场的潜力,但也看到了其它企业都已布局完毕,即将到来的残酷市场竞争。

从现在来看,孙敏是审时度势,颇有前瞻性的,他就像企业版的“摩西”,希望再一次带领江铃人穿越“红海”。

在企业运营层面的战术方面:

后来广受赞誉的江铃改革销售渠道,

其实当年在南昌其它国企也有类似的案例,江纺就是如此,但比较起来,江铃做的更为专精和持续的迭代升级。

仅以九十年代,每年就舍得花几百万请国内外一流咨询公司,培训辅导代理商,江铃就与大多数企业拉开了距离。

江铃的销售当年在全国车企如雷贯耳。就连二汽都提出“服务学海尔,销售学江铃”。

孙老板显然是“看过世界的人”,

但他不是“独享”,而是打造学习型组织“众乐”。

他对江铃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于员工的培训。从最初八十年代与五十铃的合作,江铃就有很多职工被派到日本五十铃工厂实习;

后来与福特的合作,江铃工程师频繁地往来于福特在美国本部和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学习交流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增长了员工的国际视野。

江铃也经常请国内外的专家到江铃来开讲座,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准。

对比其它企业的培训,江铃做得更实,更具系统性和国际范。这对江铃日后持续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不可低估。

江铃老人常有议论,孙老板在江铃一言九鼎,

但他从没有什么“山头、嫡系”,

干部“赛马”,五湖四海。他的威信是建立在企业透明、公开且高速发展上的。

在孙老板的时代,

江铃通过一系列国际战略合作和征战国内市场,在管理理念、人员素质、资本结构等方面已与国际全面接轨。

这或许是孙敏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使得江铃走到今天。

文章图片2

PART

走在江铃的梨园北区,在一片绿植围绕下,

有一栋独立的房子,经人介绍,这就是孙敏住的地方。

偶然发现房子北面竟是个池塘,联想到江中集团在高新,那类似八卦造型布局的企业总部,

或许“海派”的孙老板与中医出身的江中,受到的文化浸淫,大相径庭。

在孙老板的性格中,似乎也没有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内敛、含蓄、中庸。

我这个人非常有个性,所以也得罪了很多人。在江西省有关会议上我曾公开宣布,在企业自主权问题上,我是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我说,我不会跟你们请示汇报,你们要想研究企业,可以下来调查,也可以打电话要我去汇报情况,但我不会向你们请示。

该请示的我会请示,该要你们批准的我会找你们批准,但该要企业决定的事你们不能干预,这是我的态度。

我很不赞成很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带着一个小本子就企业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去请示领导,然后把领导的讲话都记在本子上,等到一旦决策失误,他就说这个事情在某年某月某日请示过某位领导,领导是同意的,这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吗?

可悲的是,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上面不应该为下面承担责任,谁的责任就由谁来负。

把一个企业搞垮了,就应该将头头就地免职,如同一个企业成功了就应该奖励他。

一段孙敏曾经接受采访的记录,他那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的形象跃然纸上。

孙老板自然也为这样的率性付出代价。

在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眼中,孙敏这个人“不讲武德”,架子大,目中无人。

你孙敏现在是省里的“红人”,通天人物,你不来我们这里走动请示,我们暂时也惹不起,但总有找我们的时候。

但孙敏幸运的是,当时的省领导“吴官正”对他一向很支持。

《人民日报》记者曾采访过当年的省长吴官正。他问:“孙敏有个观点,不请示汇报,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吴官正非常开明。他说:“孙敏是汽车专家,企业里面有什么问题,他请示我干什么?应该由他做决定。”

没有省里主要领导这种鼎力支持,以孙敏的个性。遇到的阻力或者后果,可想而知。 

但孙敏也有韬光养晦,懂得进退的时候。

90年代末期,“全顺”最初不顺时,他是剃了光头,表明心志,体现了他一贯的率性,可按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我是“夹着尾巴做人”。

也许特立独行的率性是他一种特殊的“武器”。但这种武器的功效还是来自于企业的业绩。

孙敏也曾经坦言:

不太愿意作无谓的应酬交际。有些会议能不参加就尽量不参加,能不出席就尽量不出席,有些会议是层层开,开来开去都是那些内容,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陪会。

这话是孙敏很多年前说的,

可放在当下,却更让人觉得反思和深省。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

孙老板虽不喜在领导中走动,但却爱跑市场。

他一年有3个月时间跑市场,搞调研,接触客户和代理商。

孙敏抵触参加一些形式主义,低效率的会议,但他绝不是待在江铃的一亩三分地,把脚架在办公桌上,做个庄主“禹作敏”。

他始终喜欢结交行业高人,提升自己,搭建起自己强大的朋友圈,为企业所用。

从最早的陈祖涛、张羡增这些中国汽车行业的前辈大佬;

上市前结识的中国证券市场发起人之一的“高西庆”,当年孙敏正是借助他对资本市场的理解,说服省领导支持江铃上市;

他还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一汽厂长耿昭杰,请他支持江铃一把,竟以提前办退休的方式,挖来原一汽发动机厂厂长“白品义”。

当然还有孙老板从七十年代,

在泰和县农机厂就无师自通的“跑部进京”,

为了企业各阶段的发展,他在北京“磨破嘴皮,死缠烂打”。

这样的孙敏,能屈能伸,体现了他在当地迥然不同的另一面。

毫无疑问,孙老板是有傲气的,

但他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集中精力关注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在中国“入世”历史性的时刻,

孙敏向全公司员工宣告:“我们从研究关贸总协定到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已有10年之久。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入世的挑战。

这是何等的自信、底气和作为优秀企业家的未雨绸缪。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这是孙敏经常喜欢改用的格言。充分体现了孙敏作为企业家的拼搏担当。

拼经济的时代,南昌需要更多类似像孙敏一样的企业家,同样也需要产生孙老板的环境。

缺什么就想“补什么”,

这是老徐写这篇文章的最大动机。

文章图片3

PART

每到夜深人静时,老徐总喜欢在历史的迷雾中穿越、遐想。

八十年代初,军转民的“洪都”研制出一款微型客车,可技术力量储备雄厚的“南飞”,最终选择了更为驾轻就熟的摩托车生产。

于是把这款产品移送给同为中航系统的景德镇昌河飞机,这就是在国内微型客车市场上,曾经如日中天的昌河汽车。

对于瓷器产地的昌河,老徐感到非常惋惜。

如果昌河放在南昌,结合同城的江铃,

“双雄”并起,南昌的汽车工业肯定又是另一种更宏大的格局,至少大概率能在南昌形成国内强大的汽车配件产业链。

可历史没有如果。

写这篇文章时,老徐也时常会想,

面对当下新能源汽车狼烟四起,传统与未来绞杀在一起的市场,

孙老板如果还在江铃,以他的格局、思维、能力,他会如何提前布局和应对?

亦或者江铃也会沦为“成也孙敏,败也孙敏”,就像我们很多熟悉企业的命运。

这样的假设其实不存在,

孙老板如今已是88岁高龄,可作为虚拟的推演,倒是很有趣的复盘。

现实可以确定的是,就在孙敏退休的2003年,做电池的“王传福”闯入汽车行业。

谁也不曾料想,二十年后,

七千亿市值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国内一骑绝尘,世界排名第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是历史的惯例,也是后来者的希望。

时常听见有人“嘀咕”,江铃的发展得到了诸多省里的支持,颇有不服的念头。

可对比当下最牛的创投城市合肥,

2007年,合肥市政府敢拿出80%的地方财政引入亏损多年的京东方,;

2020年,作为平台公司的合肥建投“人弃我取”,又先以70亿元“接盘”命悬一线的“蔚来”。

这是眼光、运气、魄力还是豪赌,只有“云”知道。

无独有偶,谁说老俵胆小,魄力不足,上饶、赣州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激进也毫不逊色。

“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

江西要举全省之力、以硬核之策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

耳边又响起这几句让南昌人感到振奋的决心话语。这样的投资如果集中放在南昌,结果会是怎样?

文章图片4

最近有一首神曲【可能】,火爆全网。

江铃也在近期推出了

最新的皮卡产品【江铃.大道】。

名字大气敞亮,车型拉风狂野。

这让宅男的老徐都怦然心动,

也想驾驭它奔赴西安城墙、大理洱海,

“行则将至”,去邂逅生活的无限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