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义之和”与“义,利之和”:予利,在大义的公允;大义,在予利的公允。

 悟无误 2023-05-12 发布于湖南

群转有文,将“利,义之和”改为“义,利之和”而作文。转者问感。

利,义之和。语出先秦解读“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语出《易经》,应读为:首要是亨顺,有利于谋划。元,首要。亨,亨顺。利,有益。贞,谋划。但是,这么简单的文字,自先秦就被微言大义瞎掰:

《左传》: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襄公九年》记载了穆姜密交夫君臣子而谋篡儿子王位败露后迁东宫前占得随卦,未采纳卜官意见,自用卦辞“元亨利贞”解卦的故事。“元”,《孟子·滕文公》有曰:勇士不忘丧其元。这里,元即脑袋。元,“体之长”即身体之首长。元,首要。以时间论,为始;以空间论,为要。

《文言》改动一字,易“体”为“善”: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左传》是根据四字本意引申出四个大义,《文言》这“一字师”的改动,对应了嘉、利、事,一一阐述而成“四德”。

依微言大义的四德说,“义之和”的和,最不好解,现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中和有点接近。和,以最古的儒者说,和合、均等当最为接近。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均等,始出孔子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利,义之和”的直译:利,要体现于道义的均和(均等平和)。

元亨利贞四德说,首发难是朱熹,再发难是高亨,明确指向占卜之意,但未阻住传统读易之恶习。近人再解字,“贞”,是“鼑”的省写、别写。鼑,鼎+卜。卜,占;鼎,礼拜之器。因此,贞,即占算,谋划。但是,仍不能阻止世俗的读易传统。

元亨利贞四德说,如此顽固,与通行本《周易》的流传有关。魏人王弼注易经,把易传三篇逐句拆分(或段,《文言》只有乾坤两篇),置于本经卦爻辞之后进行注释,晋人韩康伯补注易传剩余篇。王弼虽24岁早夭,其注经功夫了得,无人敢越。于是,《易传》彖、象、文言三篇的微言大义也就彻底融入易经。于是,易经被怪怪地读,至今已有两千年。

最后定论,涉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初帛书《易》。注意,帛易至少早于通行本400多年。长沙本《帛易》,除了出土破损,是全本。它是经、传各自独立的本子,从文本及其内容彻底否定了经传合读的谬误;它详尽记载了孔子晚年嗜易且有两种读易方法,即微言大义说义理,灵活巧言解卦占。尽管如此,仍未阻止世俗易学主流微言大义的胡诌。

易经每篇的排版,是卦画,卦名,卦辞,爻辞。于是,本经64篇应该这样读:某某这个卦画,在这里怎么读呢,云云。显然,卦画具有名篇及其编目之意,卦名兼有名卦及篇目内容提纲挈领之意。

易经64篇有乾、屯、临、随、临、无妄、革六篇的卦辞用了“元亨利贞”。乾,以苍龙行空说事,说顺天应时之道;屯,以男婚女嫁说事,说万事谋备之道;临,以光临态度说事,说考察求本之道;随,以随机任性说事,说恪守底线之道;无妄,以意外之患说事,说谨防妄念之道;革,以改革图新说事,说顺应民心之道。显然,凡事如此,自然“元亨,利贞”。例如“随,元亨,利贞”:随心如愿,首要是搞顺畅,才有利于谋划。穆姜一开始就没搞顺,焉能“元亨利贞”?

回到转文。利与义的相互衡量是个难题。义的最终体现,落实于利。利,给于急需,予得公允,才算义。给予富人锦上添花是私家义气,给予穷人雪中送炭却大不公,不是真正的道义。所以,义利之间,需要良知,需要公道。立义需要公允平和,予利公允平和方为义。所以,义利均在“和”:义和而利公,利和而义在。

这年月,总有些书阅读不懂、字训诂不通的人,喜欢胡说八道。

图1周易道光内府本-文言

  

图2周易道光内府本-随

  

 

图1/2周易道光内府本文言曰/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