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了解真实的券商吗?附券商最新权威排名!| 行业科普

 小贝Career 2023-05-12 发布于北京

01

总得先搞懂券商是如何赚钱的

相比于银行的“土财主”气息,券商好像更洋气一些。不过洋气都是唬刚入行的小朋友的。毕竟在这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赚钱才是王道。

券商的赚钱最主要的不外乎几条:资本中介(投行)、代人理财(资管)、代办炒股(经纪条线)、自营投资(自有资金)、其他(直投、期货及衍生品、公募牌照业务、海外业务等等)。

1. 资本中介:投行是券商最核心的业务:说白了就是协助企业直接融资,如发股、发债、并购重组,券商作为资本中介,赚的是佣金服务费或者撮合费。相比于银行,券商的优势在于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端的连接。

2. 经纪业务:券商的老牌业务:大家日常所看到的营业部便归属于这个序列,也是券商的创收大头。日常我们炒股都需要找一个券商开户,所发生的每笔交易都得给交万几的佣金。只不过这块竞争实在太激烈,万5以上的佣金率已再难寻,万2的白菜价倒随处可见,甚至亏本先抢来客户。

现在每一个券商几乎都成为了全业务条线的承揽部门,是券商最前线的销售窗口。

3. 资管业务,券商实力不容忽视:平常所看到的券商推出的“大集合”、“小集合”便为此类。券商既有强大投研体系作为后盾、又有营业部深耕的个人及机构客户资源,产品设计灵活,是大资管时代的重要竞争者。

4. 自营投资,自有资金的投资:券商自营团队一般不大,但对最后券商的净利润影响却不小,因为以上的业务都是中介业务无风险的,唯有这块,是券商用了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投的。

券商的自营投资以绝对收益为主,既投向于股债等二级市场,也会做些股票质押融资等非标类业务,当然以资本市场方向的资产为主。

5. 其他业务:业务种类繁多:除了以上四大主要业务,券商作为所有金融机构里产品及业务最为齐全的,还涉及券商直投、期货、公募牌照业务等等,但相对都不是创收的大头,所以不是文中的重点。

02

券商的行业特点:靠天、靠监管

靠天吃饭比想象中更严重

券商这个行当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看天吃饭。这是受政策及监管影响最大的金融细分板块。

IPO一停,投行部门瞬间歇菜。

资管新规一出,券商的通道业务被堵,规模便大幅萎缩。

熊市一来,经纪业务便是大萧条。

所以,行情好的时候要疯狂做业务,可能后面三年都要靠这一年活着;行情不好的时候只能耐得住寂寞,使劲折腾也是没招。

我想很多人在2014、2015年券商日子过得舒爽的时候不会想到,没过两年,2017年、2018年寒冬就这么突然来临。

券商几乎是金融行业创新的发源地

金融赚钱的方式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靠资金赚钱,例如银行放贷所挣的息差、股票投资的低买高卖,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靠资金赚的钱体量往往很大,但同时也有风险存在。

一种是靠撮合赚钱,提供的是中介服务,投行、经纪业务不外乎如此,赚钱的体量肯定没那么大,但风险极低。

除了自营投资部门,券商赚的大多是第二种钱。

因为天天浸淫在讯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券商的能人异士们几乎是所有金融人里对市场、政策及金融工具里最为敏感与熟悉的,自然也创造了最多的金融创新,以赚到监管还没管到的钱。

所以,我认为券商是所有金融细分板块里最灵活、最市场化的部门,也充斥着江湖味道、也是一个能彰显个人实力的地方。

所谓江湖,既是包罗万象、也是险象丛生,有正派、有歪道,所以牛人辈出,当然一不小心也会有到里面去的,就如这个行业最贴近的股市一样讯息万变。

03

券商的发展趋势,还值得入行吗?

投行序列在未来十多年仍是券商的核心。不得不说,对比于日韩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大陆的券商起码还有十多年的黄金日子。

以台湾地区为例,真正好的企业没那么多,好企业都已经上市完了,投行没什么事可做,只有一些并购重组的需求。但受益于大陆仍然蓬勃发展的经济,仍有不少的企业等待登陆资本市场,目前IPO加速便可理解为变相的注册制,虽然仍以合规性审核为主。

等过了十年,好企业都上得差不多了以后,起码还有十多年的并购重组业务要火。其实在2018年,并购重组火爆的影子已经开始出现了。

整个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重塑,使得有真实成长及底子的企业能走得更快更远,而靠概念及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必将败北,龙头效应下产业整合正在加剧。

券商仍会占据资产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券商有实力最为强劲的研究部门作为后盾,但在过去几年的资管业务中过于倚赖通道业务的短平快营收模式,忽视了内部投研的整合及投资能力的真正提升。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资管界正本清源回归主动管理,这对券商系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证券行业的龙头效应也在凸显。这个趋势在17年已经足够明显。

大券商往往拥有更强的股东实力及背景,更优质的人才,更雄厚的资本金以及更多成功案例积累,在投行承揽等业务中占据优势。

有很多中小券商一年连一单发行业务都揽不来,而一些大券商能赚得盆满钵满,在弱周期下便能扛过。

04

最后,券商真的好混吗?

券商,特别是投行、研究院经常给人一种分分钟年入百万的感觉。

但果真如此吗?那仅限于大券商或大佬们!

我一四大出来的哥们儿,CPA+司法,在一小券商,拿着不到一万的基本工资,年底奖金,那是幸运儿的事儿。

小券商可能一年连一个上会的都没有,或者上会了但没有过会的。承销费如何来?奖金如何来?何况在目前这样强监管下做成一个项目有多难?

所以,赚钱的人是有的;但大部分同胞仍然是十足的民工,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

而大公司往往也被诟病激励机制及大锅饭的问题,潜台词是:你们赚钱都是公司给的资源,你拽个毛?

所以,刚入金融圈的你,最好不要把券商想成一个满地撒钱的地方。你所见的,可能都有些装逼的习惯,但是,内心那个民工范儿、那个苦逼,是掩饰不了的。

而在券商工作的人,免不了每天接触资本市场的讯息万变,倒是学习能力、脑子最为灵活的一拨人。

如果你喜欢挑战、新鲜感,券商还算是很好的去处,毕竟这里有很多的聪明人、让你感受到资本的流转、让你体会啥是人性啥叫利益交换。

对于银行,券商的特点在于更市场化、更自由化,但再学习及业务压力也往往更大。

君不见卖方研究员们在新财富季的日渐憔悴;

君不见投资经理们看着波动的净值压力大到失眠;

君不见投行狗们赶着上千页的材料无数晚归的夜晚;

君不见经纪业务线的同胞们看着无数的KPI发愁......

券商狗们,各有各的不容易,但也相对足够刺激,挑战不小。至于去到哪,更多看兴趣所然。

喜欢研究的莫过于研究所(一般包括宏观及利率债、信用债、各细分行业的研究);

资本市场基本功积累最扎实的莫过于投行序列(投行、债承债销、资本市场部等);喜欢投资的可以去资管、自营(资管部、自营部、衍生品部门);

营销型选手可到机构销售或分公司及经纪条线去扑腾(XX分公司、XX营业部等)。

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更适合的工作。

不过,年轻的时候,个人认为去技术性强点的岗位会更好些,因为金融到最后,说好听点是资源整合,本质都是拉皮条、搞销售。

不过,高级销售的内功,却是需要长年累月对行业、标的分析、财务、法律等十八道武艺的积累的。

祝君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