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少奇的厉害之处在哪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5-12 发布于北京

熟悉中国革命史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无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在共产党的大事记里很少出现刘少奇的名字,但是到了建国时突然就成了国家副主席,很多人的感觉好像是突然就冒了出来,又由于各种原因,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对其人着墨较少,对其信息尤为不详。究其原因如何?笔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溯源。

一、刘少奇生平事迹

1898年出生于湖南宁乡炭子冲一户富农家庭,自幼喜爱读书,人称刘九书柜,八岁入私塾后品学兼优,启蒙老师借由“姜子牙渭水遇文王”的典故为其取字“渭璜”。

1916年,袁世凯称帝,刘少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反复辟游行,这也是他第一次革命活动。

1917年刘少奇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并掌握了丰富的军事政治知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少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期间接触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并由此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志向和人生目标,决定投身共产主义革命。

1921年留学苏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回国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这也是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次独立领导的工人运动。

1925年参与成立上海总工会,组织开展上海工人运动。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刘少奇组建湖北省工会,组织开展了收回汉口英租界运动。

1929年赴东北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开展奉天纱厂罢工运动。

1930年再度赴莫斯科学习。

1932年结合多年来领导工人运动经验,发表《罢工策略》,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同年冬回国后任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领导红军第五、八军团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刘少奇支持并拥护毛泽东,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刘少奇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敌后斗争。

1939年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强调共产党员应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联系群众的路线。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临危受命,与陈毅一起领导新四军走出困境并扩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3年整风运动开始后,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调整,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代理主席一职,并在国民党开始内战后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东北战略,为之后解放战争我军逐步掌握主动权奠定基础。

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刘少奇主持发布“五四指示”,提出“耕者有其田”推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刘少奇组织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纲领形式将土地分给农民,彻底消除封建剥削制度。

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国家副主席。

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颁布《土地改革法》,三亿农民分得土地。

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出当前困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积极推动恢复国民经济。

1966年遭受迫害并于1969年去世。

二、刘少奇的能力

刘少奇跟伟人都是湖南同乡,且都出身于富农家庭,家境较好,能够接受系统全面的教育,不同于伟人起点更低的勤工俭学和坎坷求学路,刘少奇天分更高,能够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讲武堂,并于四年后留学苏俄,同时受益于较早接触和参与到学生运动,更早和更全面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也在苏俄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国际的指导和领导,此时的苏俄留学经历更是金字招牌,可以说刘少奇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举措无不完美契合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要求,回国后顺利成为国内共产党和国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但是,不同于王明、博古等眼高于天、教条主义者,刘少奇真正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有更深入和实际的调查研究,第一次出手就领导了安源工人大罢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次独立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人运动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之后到上海参与成立上海总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北伐战争开始后组建湖北省工会,开展收回汉口英租界运动,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1929年奔赴东北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奉天纱厂罢工运动。从1922年回国到1930年再度赴莫斯科,期间领导和组织一系列工人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在工作中不仅仅是一位行动派,而且善于反思和总结,将数年来的工人运动得失提炼写就《罢工策略》,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此期间党的其它领导人大部分仍在秉持枪杆子理念,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如朱德、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等,以及以后朱德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彭湃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方志敏的赣东北根据地,李先念、徐向前、董必武的鄂豫皖根据地,李立三的湘鄂赣根据地,邓子恢、谭震林的闽西根据地,刘志丹的西北根据地等。这也是我们历史教材上学到的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刘少奇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事迹由于未载入教材故而较少为人所知。

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团结工人阶级作为我党主要的工作目标和核心理念,在早期国共合作和白色恐怖时期对于我党对敌斗争和发展壮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正是因为组织和团结了广大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领导力,带动和团结农民阶级,中国革命才取得胜利。

抗战和解放战争我党通过土地改革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是在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的特殊国情下采取的斗争方式,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早期的工人运动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绝大部分领导人都去拿起枪杆子的背景下,献身工人运动并卓有成就者唯有刘少奇。

反围剿失败后领导红五、八军团长征以及全面抗战开始后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以及皖南事变后临危受命与陈毅领导新四军走出困境并扩建华中根据地则又充分体现出刘少奇的军事政治能力,说明刘少奇并不仅仅只能够做一名政工人员。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坚定支持毛泽东,则体现对中国革命大局的审时度势和正确判断,非拥有战略眼光者不能为也。

正是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也体现出了学习能力和战略眼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从全党全局高度审视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展现出能够成为拥有充分能力和合格要求的党的领导人的潜力,1943年整风运动开始后,原有的党的领导机构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革命发展要求,刘少奇审时度势提出进行党中央领导机构调整,成立了党中央三人领导小组,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和任弼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形成了一个精干有力的领导机构。此时的刘少奇已经和毛泽东等一同现在中国革命的大局角度展望和规划未来,刘少奇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二把手。之后的国共谈判和解放战争,刘少奇提出或发布的每个指示都基本上立足于战略层面,内战爆发之际“五四指示”,后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都是在斗争紧要关头适时出台,发动和团结农民阶级支持和拥护革命,让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共产党。

三、结语

刘少奇传奇坎坷的一生可谓中国革命的缩影,他是共产党领导者中胸有大才、磨砺有光的一个,也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一个,更是信仰坚定、至死不渝的一个,他生逢其时,有理想,能够终其一生献身坚定的信仰,他一生清醒,不狂热,对中国革命有更理性的认识,何其有幸,中国有如此伟略大才的革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