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行宫何其多,几处遗迹在徐州?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5-12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徐州云龙山

据《钦定南巡盛典》《清高宗实录》等史料记载,乾隆帝一生曾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来到徐州,时间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二十七年(1762)四月、三十年(1765)三月、四十九年(1784)三四月间。乾隆南巡主要目的是“阅河”,即视察黄河水情和治河工程。他考虑工程浩大,不是短期能够竣工的,为今后来徐“阅河”便于居住,下旨由两江总督尹继善操办,选址建造行宫。徐州共有乾隆行宫三处,奉旨建造的乾隆行宫有两处,私家建造一处。

云龙山乾隆行宫

云龙山行宫位于云龙山北麓,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云龙山是苏北名山,由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山上巨石嶙峋,林色幽美。全长3公里,北毗连市区,海拔142米。苏东坡在徐任知州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书写的“放鹤亭记”碑现仍存山中。行宫南起云龙山北麓,北抵土山,东接御桥,西至现在的中山路,前后左右均为三进院落,大殿两侧是数十楹配殿,左右为园林、假山、亭、台、榭、阁等。

文章图片2

道光《铜山县志》云龙山行宫图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黄河在徐州孙家集决口泛滥,灾情严重。次年四月乾隆乘船北上,至宿迁顺河集码头登陆,来徐州视察。这是乾隆第一次来到徐州,时值灾后不久,饥民遍野,瘟疫流行,一派凄惨景象。随驾大臣曾劝皇帝不必亲到徐州,乾隆力排众议,坚持来徐视察。他在《灾馀》诗中写道:“灾馀疠必行,古人言之矣,将为徐州行,大吏去宜止。去去关民瘐,宁忍夏避此”。乾隆皇帝此”民瘐”为重,不避瘟疫而亲临灾区,是一种勤政抚民的表现。

文章图片3

徐州云龙山

黄河是长堤托起的“悬河”,它高出地面数米,古人曾有“城如仰釜”的感叹:每逢汛期,悬河激流翻滚,漩涡飞转,就像顶在百姓头上的一锅沸腾水,岌岌可危!乾隆知道,明朝的徐州府城就是被黄河漫灌湮没的,不能让重建的州城再遭毁灭,便下令修筑护城石堤,这是徐州史无前例的皇家工程。乾隆考虑此项工程浩大,不是短期能够竣工的,为今后来徐“阅河”便于居住,下旨由两江总督尹继善操办,选址建造行宫。于是在原禹王庙,后龙王庙的基础上扩建成了云龙山行宫。清末,云龙山乾隆行宫逐渐毁坏,仅剩大殿及部分院落。

文章图片4

乾隆行宫大殿背影

1959年,云龙山行宫被辟为徐州博物馆所在地,1979年在行宫东侧建了仿古碑园。乾隆行宫改造项目2011年9月开工,行宫大门口的建筑原为上世纪90年代所建,重建的是清代风格的木结构建筑,整体风格与行宫仅存的大殿更加协调。乾隆行宫的主体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屋檐彩绘。图案以龙凤为主,还有牡丹、水仙、山水、亭台楼阁、蝴蝶、孔雀等,屋檐的正反面都有,彩绘细腻,富有美感。大殿外有22根粗大的立柱,工人全部用生漆加麻布包裹了3层,还要涂三油漆,保证不腐烂、不遭受虫蛀。

文章图片5

云龙山乾隆行宫

另外,大殿一根4米多长的横梁出现弯曲,用了10道铁箍进行加固。把以前的水泥柱、水泥房梁等全部改成了木结构。目前是保存最为完好一处乾隆行宫,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沂马陵山乾隆行宫

马陵山乾隆行宫位于马陵山北麓,据史料记载:“南来行馆率简朴,非宫殿比。至此处则益令从约,内则数字,外列布帐为庐,仍如行营之制”。行宫遗址,今人皆称之为大营顶。行宫有五进院落,殿堂三十七间,内有宜园,园内假山、流水、奇花异草,行宫毁于清末战火。如今,大营顶乾隆行宫遗址已是一个居住有二十户左右人家的小村落,村落高于四边土地,更像一个小山岗,四周为油油的麦田。在新翻的裸露的土地里,密集地散落有成片的砖头和瓦砾,从砖头和瓦砾的形态看,显然这里曾经有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建筑群。在小村北边杨树林下,裸露出的殿堂屋基清晰可辨。

文章图片6

马陵山风景

根据《南巡盛典》中记载,乾隆皇帝在今江苏新沂市附近的线路是,在山东省南部郯城县由马陵山古道入江苏省马陵山北段,经旧江南省邳州宿迁县与郯城县交界的红花埠走今天的新沂市马陵山境内,过宿迁县南下。在马陵山北段附近还有山东郯城县境内的郯子花园行宫、宿迁县皂河镇龙王庙行宫两座乾隆行宫。这条线路也是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之行的必经之路。

文章图片7

宿迁县皂河镇龙王庙行宫

乾隆选择这条线路。一来要领略齐鲁文化,祭祀孔子和圣人之师郯子,走圣人之路。据《曲阜志》记载乾隆下江南时从济宁运河码头上岸,前往泰山观景至曲阜拜祭孔圣人,然后沿陆路南下经临沂至马陵;二是更好地了解山东省、江苏省的民情;三是获得这一带人士的支持并且表达出亲民爱民。

文章图片8

马陵山风景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邳州自古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南北要冲,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这是必经之地,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爷爷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下江南也曾经过邳州,清康熙年间旧邳州城、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与睢宁县古邳镇交界一带)毁于郯城大地震并引起的黄河决口洪水泛滥,康熙皇帝命户部拨款救民于水火后又重建新邳州城(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于艾山之阳洪福山南麓。

文章图片9

邳州古运河

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巡视途径徐邳界时,作《经徐邳界上》。“泗水通淮泽,陂陀认马陵。经过怀十载,户口几新增。”邳州变化大,战争频仍,荒年不断,人丁死亡严重,但邳州人口增加,十年不见人口翻了几倍,作为康熙皇帝很是欣慰。表达了对“皇爷爷”康熙的思念和对邳州百姓的眷顾和怜爱,乾隆为邳州留下了《旧邳州》诗一首“艾阳迁建圣恩留,患自羊山初改流。一片白波浮故垒,士人犹道旧邳州。”艾阳,现在的艾山之阳,1668年,地震河决,旧城沉陷;康熙二十八年迁建新城于艾山南坡,这是圣恩浩荡的结果,一片白色波浪上好像漂浮着巍巍旧城,秀才举子们还缅怀着过去旧邳州的人文掌故,风土人情。

文章图片10

乾隆皇帝曾三次登上马陵山(又称司吾山,又作峒峿山),乾隆所作《峒峿山三首》诗中,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绿野平陵翠岱纹,指庐小对意含欣。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

形象地赞美了钟吾大地宿迁县马陵山这一带的秀丽。今天的江苏新沂市马陵山北麓大营顶乾隆行宫清末毁于兵燹仅存宫殿基础。现遗存多块汉白玉的柱基,和刻龙的石块,龙凤的瓦当。出土的珍贵文物,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宰相刘罗锅原型)亲书的“读书煮春茶”石匾,现保存完好。

铜山区柳泉乾隆行宫

徐州北区的群山间,曾有一座乾隆行宫,行宫坐落在铜山区茅村镇檀山村南、店子村东、梅庄村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梅庄行宫,其实它的本名叫柳泉行宫。据清·道光崔志元《铜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二年详请事案内:添建柳泉行宫,用地一顷七十二亩。”并收录一幅《柳泉行宫图》。民国《铜山县志》载:“凤凰山有石刻二凤形,山南有泉,流入辛贾山鹅儿湖。下有黄嶰,旧为张氏别业,极水木亭馆之胜。自乾隆四十年进奉为柳泉行宫,今圮。”

文章图片11

手绘柳泉乾隆行宫图

柳泉乾隆行宫系私家所为,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造人是家在茅村张家林村的张继盛,曾任河南归德府商虞(今商丘市)通判,因治理黄河水患有功,于乾隆二十一年受到封赏,不仅张继盛,连同他原任山西泽州知府的父亲张广居、母亲拾氏都承旨诰封。皇恩浩荡,何以为报,张家人发现乾隆皇帝多次南巡,大多从附近的驿道通过。他们决定在自己的家乡为皇帝建一座行宫。这样,一来可报皇恩,二来借此取悦皇上,为张家人在官场进一步地升迁铺路。

文章图片12

柳泉行宫所在地,前面有龙须河相照,后面有檀山为依靠,东边有青龙山,西边有广山,属于风水宝地。同时,地理位置优越。一方面视野开阔,减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交通极为便利。东边不远处即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官方古驿道,北通京师,南指江浙;西边有过茅村桥南到桃山驿、北去利国驿的二三等驿道;东南五里有夏朔驿站,东北五里有石山驿驿站;东南十里过荆山桥能够直达徐州城;再向西十里是京杭运河泗水段,微山湖南岸有号称“淮海第一关”的景山码头。因此,无论旱路还是水路,柳泉建行宫都是不二的选择。

文章图片13

道光《铜山县志》中的柳泉行宫图

据道光版《铜山县志·柳泉行宫图》展示,柳泉行宫是一座豪华、恢宏的行宫,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动工,历尽磨难,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终于建成。柳泉乾隆行宫的设计方案,基本按照北京故宫模式,占地数百亩,选址于梅花山、檀山、小青龙山、广山四山之间的平地上。

建造规模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规模虽小,但也气势雄伟。午朝门外有玉石栏杆桥,龙壁屏风和一对巨大的护门石狮。午朝门内建有前后正殿两座,两边是配殿,墙体均是雕工精细的优质青石砌成,殿与殿间有长5米的条石铺路。殿后有御花园,园内有假山、鱼池、花圃等。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第六次南巡归来的途中,在柳泉行宫实际住了两个晚上,即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通过《中西历日对照表》换算,这两天分别是1784年的5月17日和18日。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柳泉乾隆行宫遗址中的残垣断壁

建造行宫需用银四万余两,张家为凑齐巨额银两,或变卖土地,或转让房产,或动员各房夫人卖掉自己的金银首饰,或投亲奔友四处借贷,在资金有了着落后,方破土动工。不料,事与愿违。张家为皇帝修建行宫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福祉,反而适得其反,给政敌留下了诽谤的把柄。于是张家“搜刮民脂民膏、贪污受贿、建造豪宅”的诬告信传到了乾隆皇帝的手里,致使龙颜大怒,一道圣旨就将张继盛革职拘捕,金碧辉煌的柳泉乾隆行宫也从此废置。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遗存的砖瓦作民房建筑材料

如今,除了后花园中假山残存下的一个土丘之外,只剩下花园假山与数十株柏树和“行宫湖”,及行宫西旁的一座空庙。该庙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过道五间。走进庙中,放眼望去,但见尽管破旧,却难掩昔日风采:屋内叠梁画栋,室外粉墙黛瓦,两厢配房,石墙到顶,券砌山门,穹窿当头。关于此庙神主是谁,民间有的说是娘娘庙,有的说是观音庙等,一直众说纷纭。正如《红楼梦》中说言“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柳泉行宫昔日的辉煌已被断石残瓦所淹没。

(徐州市史志办公室供稿)

作者:刘玉萍

文章图片18

简介:刘玉萍,副研究馆员,原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图书馆馆长,江苏省党校系统图书馆学会副会长,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从事徐州历史文化研究。主编《徐州两汉文化》等著作,曾在《求实》《祖国》《淮海论坛》《淮海文汇》《徐州史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史类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加省市社科联精品工程研究项目,并获徐州市社科奖数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