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道宾:孩子老师的一次来电

 乡土大河南 2023-05-13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孩子老师的一次来电



作者 | 杨道宾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吃过午饭,接到孩子班主任的微信消息:方便通电话聊聊不?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肯定在学校捣乱了。

我家两个孩子,上次被叫家长,是老二在学校跟别人打架,把人胳膊咬了,还好只是红肿,好在对方家长也是明白人,我们赔礼道歉了事。

事后,我们自然加强了对孩子们的教育,经常的唠叨是这样的:在学校不能惹事,要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读小学一年级,下半年这才过半,平时放学有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延时课上就做完了,剩下一些要求家长合作的,如情景对话、自创作品等,我和孩子妈妈工作忙,先前都是把孩子交给奶奶,由奶奶看着完成作业,晚上直接在奶奶那里住。作业完成后,奶奶拍照发给我,我来传给老师。一年级,我对孩子没有多少要求。孩子偶尔回到我们身边,我看着写作业,这才发现一些问题。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好。写作业时,小动作特别多,喝水、上厕所,不是橡皮掉就是铅笔掉,捡起来的过程磨磨蹭蹭。做完作业,各科书本乱七八糟摆满屋子。脾气暴躁,有应付作业的情况。字迹潦草,粗心大意处处显现,漏题情况突出。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外乱、脏,不爱惜书本,课本有卷边破损情况。
我不注重成绩,但以上这些是态度和习惯问题,要改正。我还仔细看了孩子的测试题,能看出来,这孩子成绩很一般。答题过程中,漏选、未理解题意、粗心大意而失分情况的很突出。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和孩子妈妈陷入了沉思。孩子是一张白纸,刚入一年级,写写画画的习惯随老师,也有家长的责任。尽管我是教育学专业毕业,但工作后不在学校教书,对低龄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应对的方法。和众多父母一样,教育孩子,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后来我们一致决定,做我们能做的,加大爱的投入,先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变化正在发生。工作再忙,父母有一方要及时回家陪伴,隔代人很难教育好孩子。不让孩子跟着奶奶写作业,不再跟奶奶住,奶奶只负责接送工作。
家庭作业方面,我收到作业后,先了解老师的要求,想出创意,先从陪写开始,纠正坐姿,指正笔画,全程陪同,有问题及时改正,不给孩子分心的机会。
在创造性写画方面,我们下的功夫最大。首先是自己理解相关要求,然后找资料学习,慢慢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让他自己创作。“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一点都大加赞赏,实在是偏离主题的,不直接纠正,而是想方设法举出生动的例子进行引导。
对于课堂上做错的题目,不指责孩子,也不强加要求罚写多少遍来加深印象,而是一道题一道题分析,从字典和课本里找原字、原句解决语文问题;借助家里的毛笔、筷子、积木等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句型、用词,则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仔细体会词句的真正含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逐渐形成两个独特的教育方式。一是对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敷衍,而是耐心讲解,让他弄懂弄透。不会的题目,我们自己查电脑,翻课本,理解后再教给孩子。二是不给孩子过多要求,按照学校的课程进度,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不买辅导书,不做其他习题,不加重学业负担。在陪伴方面,每个周末尽可能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跟同龄孩子多交往。
孩子妈妈忙一些,常常加班。妈妈的陪伴,主要在睡觉前。和孩子共同叠衣服,睡前聊天,这在我们做出改变前是没有的。通过聊天,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妈妈,我同桌那个字呀,你不知道写得有多难看,老师都气得给他擦掉帮他写了。妈妈,俺们学校运动会,班长拿了个金牌,他可真厉害。妈妈,王强午休时把被子都盖反了,真可笑……孩子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感受,都讲给妈妈听,妈妈更是耐心倾听,有时做出点评和引导,尽可能让孩子表达,让孩子在肯定和鼓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孩子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变得优秀了。
那么话题又回来了:这次老师来电话,是怎么回事?
我想,老大性格温顺,不会是打架,他不是冲动的孩子。再说这段时间,我们改变了教育方式,投入了更多的爱,不应该是打架的事情。那一定是成绩,老师讲的知识他不会,班级小测验,莫非是成绩倒数了?肯定是这个。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给老师回了电话,结果出乎所料。班主任说,想和家长谈谈,孩子近段时间进步非常大,上课表现积极,踊跃发言,听课认真,性格也开朗了。
重要的是,课后的检查测验成绩优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打电话的目的,就是想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希望家校联手,让孩子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挂了电话,我立即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她也是心情激动,笑逐颜开。
老辈人说,教育孩子跟种地是一样的,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种在地里的种子需要适当的温度、肥料、雨水和阳光,教育孩子则需要爱心和鼓励、坚持和指引,少了哪个环节,都不成。
听了老师在电话里的介绍,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才发现,还真是这样。

作者简介

杨道宾,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