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戾气,从修心开始

 孙郎中 2023-05-13 发布于山西
段时间,“插队”、“霸座”、“占车位”、“砍妻”、“高铁掌掴事件”、“村支书灭门”等等事情频繁发生,霸屏网络。有人问,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疠气呢?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戾气?戾气即是暴戾之气,即一种残忍,凡事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心理或风气。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或者因为一些小事情,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或对抗报复,或者指心地黑暗之人常常“见不得别人好”,常常把很多不顺心的事迁怒于其他人。从中医角度来分析,戾气源于内心的不安和。因为内心有太多的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稍受事情激惹,就容易诱发冲突。那我们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事情发生呢?我的建议是,不妨从修心入手!我们内心中都会有太多的邪念,包括贪婪、愚昧、仇恨、多疑、嫉妒、傲慢等等。这些都属于欲望性的、恶的、负面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很重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我执”是人生所有痛苦的根源。因为有了我执,当自己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匮乏感和不确定感,之后就会演变成欲望和贪婪;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生出诸多烦恼痛苦,或者为了满足自己欲望,做各种违背道德良知和法律的事情;为了满足自己伤害、损害别人,最终遭受报复和惩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就要努力摆脱这些恶的东西。摆脱地越是彻底,内心也就越清静,越干净。内心越清明,自身能量场就越强大,身体也就越健康!

 俗话说:山可倒,海可填,欲壑最难填。很多人忙忙碌碌一生,到头来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内心欲望不断,只顾盲目奔跑。其实人活着,所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无非吃饱穿暖,家庭幸福,精神富足!那些懂得修心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能安然面对,他们随时都能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眼睛及内心充满喜悦,一生过得幸福安稳,让人羡慕。大思想家王阳明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面对的环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内心,境转心不转。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欲成事,先修心!关于一切名利和得失,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也积极追求过,但随着岁月流逝,慢慢的变得淡然,慢慢的懂得:这辈子,只要能健康的活着,只要能幸福的爱着,就是再好不过的稳妥了!所以说,修心的目的无非就是: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恬淡的状态,让精神内守,让外境尽量少地牵引我们的内心。有烦恼的,尽量多愉悦;不包容的,努力扩大心量;执著功利的,看得淡一些……在这样不断升华的状态下,我们不但愉悦、幸福,而且也不会罹患疾病。

 有道是:万病皆从心生!人活一世,修心一生,若心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说白了,修心修的就是化解情绪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不快乐,就是因为被自己的心所束缚。心中有忧愁,目光所至皆是忧愁;心中有欢喜,目光所至皆是欢喜。人这辈子,活的就是一种心态,过的就是一种心境。如《格言联璧》所言:“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而古人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修成了的表现!今时的我们特别重视环境保护,认为环境干净了,生活就更美好。我却认为,这只是治标,真正的干净应该来自于内心。心若清净,身即清净;身心清净,生活环境自然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面对繁杂的世事,我们要重视修心养心正心调心炼心,因为心为本,心的污染是最严重的,也是最根本的。同样,我们求医治病,医生能治的,往往是症状。但慢性疾病的核心病机是心失其和。比如,怨恨恼怒烦导致五脏失去平衡,医生可以调节脏腑平衡,但医生治不了病人的心。病人若想早日恢复健康,应该在接受医疗的同时,也努力修心正心。使心正,则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亦正,如此标本兼顾,不但取效快,且疗效稳固。而养正治病,就该从清净内心开始。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世间最好的养生,不是求医问药,而是修一颗慈悲之心,修一颗平常之心,让我们的内心多一份宁静,多一份从容,无论身处喧嚣闹市,或是身居竹林雅境,我们都能心平气和、泰然自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