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命题情境趋势分析

 张福涛lu70kpm9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从一些公开的资料和数据来看,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趋势如下:

一、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高考不再只是单纯考查知识,而是注重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命题趋势逐渐转向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例如语文、英语等科目会增加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题型。

比如读后续写题型。

读后续写是一种命题形式,要求考生在阅读一段文章之后,续写其中部分内容,以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笔。此类题型具有以下几个命题特点:

1.需要考生理解整篇文章:读后续写题型要求考生细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以便能够顺利续写下去。

2.续写的内容通常与原文紧密相关:读后续写的续写内容通常要求考生在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或者补充一些内容,或者往下文铺垫一些内容。

3.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续写题型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续写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或补充文章主旨与结论的内容,也需要考生注意语法和逻辑的正确性。

4.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读后续写题型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5.文章长度较短:读后续写题型要求考生在较短的篇幅内续写,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整体连贯性和语言的流畅性。总的来说,读后续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理解原文并迅速进行续写,对于考生的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 强调创新能力。高考的命题趋势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一些科目如物理、化学等会增加设计题、实验题等形式,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的高考创新题境:

1. 制作氧气气球:通过化学反应,制作出氧气气体,将其装填进高强度的气球中,使气球可以飘浮在空中。

2. 制作动态液晶减压手表: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和压力敏感性,制作一种可以显示压强变化的手表。

3. 制作自然二氧化碳吸收剂:通过设计特殊的材料结构及化学反应机制,制作出可以吸收自然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

4. 构建微纳结构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微纳技术和生物化学反应相结合,构建出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生物传感器。

5. 探究超导材料的磁性:利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超导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磁性变化规律。相似例题:

1).2018年高考题:

某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实验室利用智能化学储氢技术将氢气储存,并用燃料电池将储存氢气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该储氢技术利用特殊材料储存氢气,可以控制氢气释放量和速率,不生成气体副产物。

该储氢技术的特点是(A)节约能源、高效环保(B)易操作、安全可靠(C)反应快、效率高(D)除氧除硅效果好。

2).2019年高考题:

某考察从海水中获取氢气的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海水在阳光下加热并通以恒量的电流,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所需电能,电解出氢气和氧气。其中,产生氧气的反应物是(A)OH-(B)H (C)H2O(D)O2。

三、 强调分析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人们以智慧方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各科目在命题时都会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历史、地理等科目会增加分析型题,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假设下面的情境为历史地理高考分析题:

题目:在考古发掘现场,一批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古代遗址,根据这些遗址的位置和发现的文物,你认为这些遗址可能是哪个古代文明的遗迹?

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这些遗址的位置,考虑其地理环境和文化联系。比如,如果这些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附近,那么就有可能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遗迹;如果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那么可能是古巴比伦和亚述文明的遗迹;如果分布在埃及尼罗河流域,那么就可能是古埃及文明的遗迹。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发现的文物类型和数量,这些文物是否有特定的文化符号或风格。比如,在中国,青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等文物可视为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而在古埃及,象形文字、木乃伊、金字塔、法老等也是重要的文化表征。

最后,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考虑该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等历史经验。比如,在中国,周朝、汉朝、唐朝等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形态,而在古埃及,法老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等时期也各自呈现出特定的政治和文化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些遗址进行初步判断,确定它们是哪个古代文明的遗迹。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和研究,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这些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4. 强调多元发展。高考评价体系会注重多元发展,而不是只考查一种类型的题目。因此,在命题时会涉及多个方面,例如“阅读 写作”、“听力 口语”等形式,以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成长情况。

高考跨学科试题是指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学科知识的试题,如文理交叉、语文数学交叉、英语化学交叉等。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

下面是一些高考跨学科试题的考法:

1. 文理交叉

针对文科考生,可以出现一些涉及到数学或科技方面的试题,如历史事件的计算或统计分析;针对理科考生,可以出现一些需要阐述或说明的文学或哲学题目,如谈论“美”的概念。

2. 语文数学交叉

针对语文考生,可以出现一些数学知识点的应用题目,如计算图表数据并解释结果;针对数学考生,可以出现一些需要文字说明或论述的题目,如探讨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意义或思考数学的哲学内涵。

3. 英语化学交叉

针对英语考生,可以出现一些化学名词和实验步骤的翻译题目,如翻译实验报告;针对化学考生,可以出现一些需要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的题目,如阐述国外化学研究成果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跨学科试题不是为了混搭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分析、判断、推理等综合性思维过程,因此,考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以下为高考跨学科试题举例:

1. 语文与历史:一篇文章涉及到了中国的青铜器和商代时期的文化特征,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商代时期中国的文化特征。

2. 数学与地理:某城市有人口80万,2019年GDP为800亿元,请计算该城市的人均GDP。该城市位于华南地区,请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对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化学与地理:夏季静止高压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大气污染,其中氮氧化物与臭氧是主要污染物,请分析夏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该污染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有何影响。

4. 物理与历史: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是古代和现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请以故宫为例,结合物理原理分析古代人类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材料来保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5. 生物与地理:昆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以蜜蜂为例,分析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蜜蜂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与适宜性。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趋势是开放和多元化的。这种趋势的变化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结果,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出多方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传统文化试题情境:

由于地区和时间的不同,传统文化高考试题存在各种变化。以下是一些可能涵盖的传统文化类别:

1.诗词歌赋:可能包括《唐诗宋词元曲选》等诗词作品的解析和解释,要求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词的文化背景。

2.古籍阅读:可能涵盖《论语》、《道德经》、《孟子》等经史子集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书中的思想和原则。

3.历史文化:可能包括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知识点,如《史记》、《资治通鉴》和历代史书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4.地域文化:可能覆盖传统的地域文化,如民间艺术、戏曲、民俗习惯等,包括地域之间的异同。

5.哲学思想:可能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知识点,要求考生对这些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6.美学特点:可能作为一种突变的类型,美学特征的理解和解析将被考虑。这可能包括诗词、画作、音乐作品等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背后的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在理科高考情境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数学考试中的算术运算符号来源于传统文化。例如,“-”代表减法,来自于汉字中“减”字的横折部分;“×”代表乘法,来自于古代算盘上的竖式记数法。

2. 物理考试中,科学家们在研究物理规律时,常常借助先贤古籍中的经验和思想。如牛顿在自己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就引用了阿拉伯学者伊本·海丁所著的《天文台观测法》。

3. 化学考试中,许多传统文化符号在化学中也有应用。例如,“金”代表元素符号中的金,来自于中国古代对黄金的重视和使用。

4. 生物考试中,许多生物学家的研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宋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植物、动物、矿物和人类的药物使用和验方记录,为后来的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传统文化在理科高考情境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对于理科学习者来说,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这些主题的实际组合和知识点可能会根据时间、地点和考试的结果而有所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