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ε09阴阳大转:阳化气,阴成形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阴阳之大道、大用、大本、大体、大性等问题已参详完毕,本篇推文将继续参详阴阳之大转问题。

ε01篇名题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题解以及概念解析

ε02字解阴阳:天运当以日光明,“侌”则今云遮日,“昜”则观日授时,加阝以具象化,日之所照为阳(陽),日之所隐为阴(陰)

ε03阴阳大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ε04阴阳大用: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ε05阴阳大本:治病必求于本。

ε06阴阳大体: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ε07阴阳之实体大性:阴静阳躁

ε08阴阳之交互大性: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先附录原文如下:

阳化气,阴成形。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化气,浊阴成形。此句既上承“阴静阳躁”之文,阳之“化”,阴之“成”,皆是动态性词汇,又上应“阴阳者……变化之父母”之文,是对阴阳如何为变化之父母的具体展开。

一、静何以能成?

阳“躁”之“化”的动态性显而易见,阴“静”之“成”的动态性就不那么显然了。

静则静持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变,成则原有状态改变之。

静与成,两者一为静态,一为动态,状态相反。

阴性既然静持,又怎么可能会改变原有状态而“成”为另外一种状态呢呢?

成则不静,静则不成,二者当不能并存。

解决此悖论的合理性解释在于,此“静”非谓绝对僵死不动之谓,静乃令躁转静之谓。

躁动之静需要动力或动能方能使其静之,譬如高速行驶的动车亦需要刹车之动力给予遏阻方能使其减速直至静止下来,这个“刹车之力”即是静之动能或动力。

故“阴静”之“静”和“阳躁”之“躁”一样也是一个动态性词汇,惟有率先理解这一点,方能对照性理解“阳化气”和“阴成形”。

二、“阳化气,阴成形”的隐含前提

“阳化气,阴成形”隐含着三个未明言的前提:

其一,阴阳是动力性原则,具有转化的能力;

其二,阳之化气与阴之成形,非阴阳之间的转化,如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之阳转化为阴、阴转化阳;

其三,阴阳作为动力性转化原则,其转化的是世间万物的存在相态。

三、“阳化气,阴成形”对事物相态的转化

事物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存在相态,三种存在相态的转化要依靠阴阳来提供动力或动能。马莳注曰:“故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阴成万物之形,而吾人之形由阴成之。”阳作为动力性原则,其能转化事物的固态、液态为气态,阴作为动力性原则,其能转化事物的气态为液态或固态。

气态无形,以“气”言之,固态、液态有形,以“形”言之,阳化事物之有形为无形,是以言“阳化气”,阴化事物之无形为有形,是以言“阴成形”。

阳性热,阴性寒,以液态之水譬喻之,水者,遇热则化气(汽),遇寒则成形(冰),即是“阳化气,阴成形”之所谓。人身之血气亦类乎是。

四、阴之静与阳之躁皆蕴含动能

阴静阳躁,此既是阴阳之实体大性,也是阴阳之动能大转。

张介宾注“阳化气,阴成形”曰:“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躁则动散,阴静则敛凝,无论是动散,还是敛凝,皆是动态性词汇,皆蕴含动能之义,特别是张氏“阴静而凝”之“凝”字,传神式地昭明了“阴静”的动能、动力性内涵。

明日继续参详: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