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古医方之小阴旦汤赏析

 嘉齐656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小阴旦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方药组成】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 (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顷,令病者啜白酨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去,利自止也。

【方证】热泻热痢证。症见身热头痛,汗出,呕吐泻痢,腹痛。(原文: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分析】下利,包括泄泻与痢疾。本方证为外邪未解,人里化热,移于肠道,热邪下迫,故见腹痛下利,热邪壅滞肠道,胃气因之上逆,则见呕吐,身热头痛。汗出则为外邪尚未完全解除之征。

【治法】清热止痢,缓急和胃。
【配伍】方中用苦寒之黄芩清热燥湿,以解肠中热毒,为君药。臣以酸甘寒之芍药柔肝理脾,调和气血,而止腹痛;生姜降逆止呕,辛散之性,有助于外邪解除。大枣、甘草益气和中,与生姜合用共同调理脾胃,甘草与芍药合用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共为佐使之用。  
【按语】该方方证与《伤寒论》中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极其相似,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小阴旦汤证的“干呕,下利”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的“自下利者”,“若呕者”对应,方药组成基本一致,只是小阴旦汤少用半夏-一味而已。二方皆是治痢之方,小阴旦汤清里热而去外邪,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为治表邪不解人里化热移剂于肠道,也为里热外邪,二者主病之病机同,主治同,方药亦相近,足见关系密切。
      小阴旦汤亦可看作《伤寒论》桂枝汤易桂枝为黄芩,桂枝汤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称小阳旦汤,以桂枝为主,以辛温助阳,小阴旦汤则以黄芩为主药,以苦寒清热。旦,《说文解字》谓“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意为太阳升起,上升之意,阳旦者,天日晴暖,以及春夏温热之称也,阳旦之意,得阳而舒,阳盛则愈,阳衰则甚。阳旦汤可扶阳气以除阴邪,所对病性属寒;阴旦者,风雨晦冥,以及秋冬寒凉之称也,阴旦汤,可扶阴以除阳邪,以寒胜热,所对病性属热。因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谓:“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