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兴冲冲的带着军队,会合四国联军来攻打齐国,可突然接到齐国人的消息,齐悼公死了。本来嘛,夫差这次发兵,就是打着讨伐齐悼公的名义,现在要讨伐的对象死了,这个仗似乎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夫差还是很讲究的,他按照中原的规矩,一国诸侯去世,其他诸侯吊唁的礼仪,在齐国门外哭着吊唁了三天。然后,然后他就不讲规矩了,派一个叫徐承的大夫,率领吴国的水军走海路,想从东面进入齐国。可人家齐国的水军是相当的勇猛,可能是靠近海边的原因,水上作战经验特别丰富,一举击溃了吴国的水军。夫差一看实在讨不到便宜,也就只好撤军回去了。 吴军走了,四国联军的威胁也自然就取消了,这个时候,齐国开始不痛快了。吴国强大,在我面前耀武扬威也就算了,你鲁国算个什么东西啊,本来一直都是被我欺负的货色,现在还动不动就狐假虎威的来我面前表演一次,这个气我是不能受的。 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大夫国书和高无丕,带领军队来攻打鲁国。通过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二位分别是国氏和高氏的人,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之前陈乞他们赶走了国惠子和高昭子,可这两个家族在齐国的地位还是在的,仍旧有人出来担任大夫,这也是春秋诸侯国的特色之一。 这一次,鲁国人表现的非常有种,他们没有同齐军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而是进行了有力的反击,经过几番激战之后,虽说是双方各有死伤,可最终还是让齐军遭受了重创,只好狼狈不堪的逃回去了。 赶走了来犯的齐军,这对鲁国人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在同一年,鲁国同吴国取得了联系,希望得到帮助,再次一同出兵攻打齐国。本来上次从齐国撤军,夫差就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送上门,他自然是不会放过了。 这一次,虽然名义上是吴国帮助鲁国报复齐国,可主力部队还是吴国。吴国这方面的阵型是这样的,吴王夫差亲自率领中军,胥门巢统率上军,王子姑曹带领下军,展如带领右军。齐国方面,国书率领中军,高无丕率领上军,宗楼率领下军。 齐国人斗志很足,表现的也很兴奋。按照《左传》记载,陈乞对即将上阵的弟弟陈书讲,你努力作战吧,你要是战死了,我们家族在齐国的地位就更高了。按照《史记》里的说法,陈乞已经在上一年去世了,此时陈氏的当家人应该是陈常,也就是田常了,这里我们也就不再深究了。 齐国这一头,还有个叫公孙挥的将军,他对部下们讲,吴国人的头发短,你们要准备好八尺长的绳子。在那个时候,有一个规定,同敌方作战,你功劳的大小,要看你砍下多少颗首级,那些首级都是用头发捆绑在一起的,公孙挥的意思是,吴国人头发短,不方便捆绑,你们要自己准备好长绳子。 不过啊,打仗这个东西,终究还是要看实力的。五月二十七日的这一天,吴军同齐军在艾陵这个地方开战了。先是吴国展如的右军打败了齐国高无丕的上军,后来齐国国书的中军击败了吴国胥门巢的上军,吴王夫差又出动中军帮助胥门巢,最终是吴军大败齐军,齐国的国书、公孙夏等人都战死的沙场之上。吴国缴获了齐国八百辆车,士兵首级三千多颗,都送给了鲁国作为礼物。 赢得了这场胜利之后,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做了一件事情,他派人把齐国国书的首级放到了一个崭新的盒子里,下面垫着黑色和浅红色的丝绸,还加上绸带做点缀,送回齐国。还把一封书信放到盒子之上,上面写道,这都是上天的意思,如果不是上天明白你们的行为不端,又怎么可能让下国战胜上国那? 鲁哀公的这个做法,最少也反应和印证了两个事情。 鲁国对齐国,一直都是害怕的,这次也不例外。如果不是齐国主动上门挑衅,鲁国是不敢对齐国动手的,就算是打败了来犯的齐军,鲁国人更大的情绪也只是害怕报复,至于联合吴国攻打齐国,只是想告诉齐国人,鲁国不是好惹的,也是有帮手的,不是你想欺负就欺负的。 还有一个,一个大家族在诸侯国内真的是有地位的,齐国这次战死的将领那么多,鲁国单单把国书的首级送回,这就是出于对国氏家族在齐国地位的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