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突然化身“垃圾大王”,走到哪捡到哪?可能是探索欲在发展

 IF枕边育儿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导读:在《生命·成长2》节目里,家庭治疗大师约翰·贝曼面对主持人提出“如何才能帮助孩子了解他最擅长的地方”、“如何让孩子找到幸福”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父母不要成为独裁者,让孩子进行更多的探索自行寻求答案。也就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允许孩子自由发展!”
倩倩妈在幼儿园班级群吐槽称:“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宝贝是去幼儿园捡垃圾呢!我这几天几乎每天晚上都能从她的书包里倒出树叶、小石子、枯萎的小花等!”
哪怕她再三教育女儿,别再乱捡这些小玩意儿,弄得书包乱糟糟。但每天晚上检查书包时,也还是能搜出各种“垃圾”
没想到,倩倩妈的吐槽获得了不少群里家长的共鸣。其中一位爸爸还开玩笑称自家儿子简直就是“邋遢大王”,他甚至能在书包里翻出塑料袋。原本还想斥责孩子,只是听到“我想用这个袋子做一件防水服”,他还是被孩子的天马行空震撼,便没有扔掉,反而还十分期待成品
而就在其他家长调侃这位宝爸“心真大”的时候,班主任却对他的举动大加赞赏,还感叹“难怪你儿子不仅想象力丰富,还非常敢做呢”。
同时,班主任还特意叮嘱家长们:“请家长们对孩子爱捡东西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包容,我们一起保证他们的安全就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探索欲,这非常重要!”
其实,如果家长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从1岁至3岁期间,孩子会突然喜欢上乱摸乱碰,还会捡一些成人看来“垃圾”各种物品,如废纸、小石头、树叶等。若是嫌弃它们不干净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可能耽误了孩子变得更优秀不自知

宝宝怎么突然化身“垃圾大王”,走到哪捡到哪?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喜爱收集废旧物品是孩子幼年必经的阶段。或许在成人眼中,它们是废品、垃圾,但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又是拥有极强好奇心的情况下,他们不会站在实用功利角度,衡量它们的价值。更多的是以发现的眼睛、游戏的心态探索、感知这些事物,进而了解世界
如我们眼中贴在衣服上廉价水晶,在孩子眼里,很可能就是耀眼的钻石。而我们认为是废旧的纸箱,因为印有孩子喜爱未曾见过的图案而变得十分珍贵主动收藏起来继续探究
不难看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也是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拥有探索动力的天性使然
教育学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更是在其建立的“蒙氏教育”体系里指出,1至2岁是孩子对细微事物抱有极大好奇心探索欲敏感期,虽然每个孩子表现出的积极性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会用手摸索、把玩一些细小的物品。
可能在大人看来,孩子直接用手触摸这些在地上或是看起来并不干净物品无趣不卫生。但对孩子来说,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触感手眼的协调性,还能让他更直观的认识、感受这些事物
孩子的探索欲多么重要?家长不可不知

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的教授们一起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分别对100名1至2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且在观察前对这些孩子的智力、探索欲、好奇心进行测试并记录
时隔7年后,他们再对这些孩子的智商进行测试,发现在智商起点相同的情况下,好奇心求知欲更强的孩子的智商普遍达到110至130,甚至还有140。最终的结论就是孩子好奇心、探索欲越强越聪明

而从儿童心理学、成长学可知,探索欲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喜欢拆解玩具、乱捡各种能引起他好奇心的物品、宛如“十万个为什么”般特别爱提问等。也因为这些表现,让孩子的主动学习力、知识积累、想象力、动手能力等都能不断增强。

家长如何保护、提升孩子探索欲?

首先,鼓励、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在探索路上犯了错,走了弯路并非坏事,在实践中正视并改正就好。”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大脑发育未完善,不管是做出的事情或是得出的结论或许是幼稚、错误的,但家长不应急于否定
而是以耐心、包容、理解的心态弄懂孩子行动背后的目的初衷,唯有让孩子知道可以尽情尝试大胆探索家长鼓励这么做的,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主动性
还有就是当孩子在探索过程遇到难题,家长要及时安抚、鼓励,如“爸爸妈妈相信你”、“你可以想一想还能怎么解决”等。若是孩子通过自己摸索弄懂了好奇的事情,也要立即予以表扬,且要具体到某一件事,如“你太厉害了
通过不断摸索、尝试自己弄懂了”。如此一来,极大的成就感更能保持积极、主动
其次,营造适宜的环境并参与其中。

孩子毕竟还比较脆弱,家长在鼓励进行各种探索时,也要注意营造一个安全、适宜环境。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准备丰富的物品,或者书籍、绘画等,又或者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不同的城市领略不同的文化、人文、风景等。
同时,家长们也要尽可能陪伴参与其中,这不仅是利于培养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能及时进行引导、教育。但要注意把握尺度,家长可以是引导者,但不能主动处理动手参与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
最后,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

心理学专家、新晋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比什么教育都管用。”
毕竟,家长准备再多的经验、知识,若是孩子拒绝交流、听不进去,一切都是浪费时间与精力而已。
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前提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他的意见想法,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此才能让孩子信赖家长,愿意敞开心扉
枕边育儿寄语:

对世界充满好奇,并积极主动探索,进而认识、了解世界,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美好的品质,更是孩子变得更聪明、优秀的必要条件!正如达尔文所说:“我能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一直对科学保持热爱,并坚持进行探索。”所以,家长们必须重视保护、提升孩子探索欲一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