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旧事:北京小吃——宫门口馒头

 jkjkjk55 2023-05-13 发布于河北

“宫门口馒头”是个专门做馒头卖的店铺的招牌。不知道它为什么叫宫门口馒头。大家知道宫门口是在在阜成门内,这个“宫”指的是明代的朝天宫。朝天宫始建于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系仿南京朝天宫式样建成。明代该宫为道箓司所在地,规模宏大,为当时北京最大的道教宫观。不料后来一场大火,十三重殿宇全部被焚毁。
朝天宫烧毁了,但这个地名却保留了下来,宫门口就是朝天宫的大门位置。但宫门口馒头店并不在宫门口,而是在虎坊桥东南香厂路和留学路的交叉路口上。老北京人们一趟又一趟地去这里,主要是为了买这里的宫门口馒头。
馒头是北方人最重要的面食之一。除了煮熟的面条、饺子类与烙熟的大饼、火烧类,所有发面蒸熟的面食都可以统称为馒头,包括肉包子、豆沙包、枣荷叶、糖三角、懒龙等等一系列面食。过去的肉包子就叫肉馒首,现在的馒头多指没有馅料的素白馒头。
我们每天吃的饭,主食是不同的。中国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外国一些地方是以肉类、玉米或土豆为主食的。以面为主食看起来花样更多一些,无论是包子、饺子,还是面条、烙饼,人们都可以做出百十种模样,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这些面食大省的巧手们。
单单是馒头也能够做出种种花样:方馒头、圆馒头、戗面馒头、高桩馒头、开花馒头、烤馒头、烤小馒头、花卷、甜馒头、煎馒头片……如果掺上其他食料可以做成金银卷、二面馒头、枣面馒头、黑米馒头、豆面馒头、荞面馒头、紫薯馒头、全麦馒头……数不过来,挺多的。对了,剩馒头晾干后可以做肉丸子或素丸子的辅料。
我们小时候正赶上困难时期,白面的供应是有限的,所以吃白面馒头也是有限的,白面馒头抹上芝麻酱或是酱豆腐就是无上美味,就是空口吃馒头也能嚼出甜香来。那时的馒头很少纯粹用白面做,都要掺进去一半白玉米面,叫粗细搭配。掺了玉米面的馒头吃起来粗砺、发硬,但总是好过窝窝头一点。那时我们也做过掺槐花、掺榆钱、掺野菜的馒头,味道有点怪。
上个世纪后期,国家富强了,粮票取消了,吃馒头不再是个问题。慢慢的,馒头成为最便宜的食品。由于时间、精力、技术、经济各方面的权衡,多数人家不再自己去蒸馒头,花些钱就能到商场买回馒头或其他面食。有一阵很时兴主食商店,但后来大约是本小利微,都并入到商场里去了,所以大街上卖馒头的店铺远不如卖水果的店铺多,甚至还不如卖烟酒的店铺多。
但这时候馒头成了问题,商场或小超市的馒头,已经不是我们过去想吃吃不上的馒头,而是使人有了戒心的一种东西。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面粉,有了什么添加剂,白的真白、暄的真暄,但是没了原先的筋道与麦香味了。但城市人大多已不蒸馒头,没办法也只能买现成的。
回到我们的主题:有家宫门口馒头店居然有那么多人去买馒头,这是什么情况?春节前我们路过天坛北门,准备去喝豆汁,却偶遇了宫门口馒头店天坛分店,虽然不是宫门口馒头店的总店,还真看到了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看到了人们都大包小包地在采购。
既然碰上了,也就排个队买点宫门口馒头尝尝呗。大约排了半个小时,终于排到了,买了大馒头、烤馒头、豆沙包、黄米蒸糕等若干种面食,加上在磁器口小吃店买的咯吱盒、焦圈、排叉、动物饼干等,装了满满两大塑料袋到车上。待到过节慢慢品尝吧。

谈谈我们的体验吧!要论最好吃的馒头,还得属戗面馒头。宫门口馒头店的大戗面馒头,真是招牌。大馒头非常的瓷实,捏起来很有分量,掰开的时候柔韧感十足。这一是老面儿发的,边揉边加面粉,放在机器里打,蒸出来一层儿一层儿的,吃起来倍儿有嚼劲!二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多加糖,馒头白嘴吃起来也是麦香满满,还发甜头,全是麦芽糖的味儿。

宫门口馒头店的烤馒头,也要竖个大拇指夸一句“顶呱呱”。北京烤馒头第一家原来是珠市口西大街的丰泽园,名动京城,几十年前就品尝过它,赞不绝口。以后再无如此美味。此番重逢烤馒头,一尝,那老味道又回来了。烤馒头的皮儿烤得金黄灿灿,看起来有点像烤面包,相比戗面馒头多了一点奶香味。吃起来皮儿酥酥脆脆,瓤儿香香甜甜的。
豆沙包的味道也极佳,红豆沙馅很大,细密软糯,甜度正好,非常正宗。还有一种八宝粘豆包,直接撑起了宫门口馒头店的半边天,很多网友知道宫门口,就是起源这八宝粘豆包。皮儿薄馅儿厚,里面也是满满的红豆馅儿和整颗的板栗仁儿,还有葡萄干儿。口味偏甜,姑娘小孩都爱吃。许多人主要是冲着粘豆包去的,毕竟有那么一句俗语:别不拿豆包当干粮。
黄米蒸糕好像不是宫门口馒头店自制的,单有塑料盒包装。即使是馒头店代买的,也是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宫门口馒头店不会砸了自己的牌子。当时排在我前面的女顾客就点名要买这款黄米蒸糕,说是特好吃。我也是“王小二过年——看街坊的”,随即也要了一盒黄米蒸糕。回去尝了果然好吃。
当然,我们一次买不了许多品种,还有那么多小吃,只有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购买品尝吧。我记下了宫门口馒头店的品种有:包子、馄饨、羊肉水饺、开花馒头、肉三鲜水饺、贴饼子、菜团子、烤馒头、黄米凉糕、西葫芦鸡蛋包子、糖三角、麻酱糖花卷、呛面馒头、大米发糕、红糖大枣馒头、红小豆的豆包、贝勒红豆卷、八宝粘豆包……

听说在宫门口馒头店的创始人店铺哪儿,排队的人更多。珠市口附近的老百姓常去,多有口福。有人一大早穿睡衣就来排队了,一买就是两大兜子,四十个五十个的。刚出锅的馒头还冒着热气,回家就着酱豆腐、小咸菜和白粥,一口下肚儿,美!
与宫门口馒头店齐名的还有鼓楼馒头店,这两家店都是门前排着很长的队,现在这两家店都开了很多分店,生意依旧很火。买个馒头得排半天队,有时去晚了,粘豆包儿都卖没喽。没见他们打广告,靠的是人们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哪儿的人都慕名前来。
我上网查了查宫门口馒头店,发现这家店连同几家分店都成为网红打卡点了,留言的、点赞的、发图的、发感慨的,多了去了,反正有图有真相,不信也得信。据说宫门口馒头自创立之初起,就以优良的品质立足市场,赢取了消费者的好口碑。宫门口馒头体现了非常有特色的京味元素,所以深得食客朋友喜爱。

有网友还专门介绍了几款宫门口小吃:“这红糖麻酱花卷儿白嘴儿都能吃两个,早上起来就着豆腐脑,绝了。红糖麻酱花卷可是老北京人餐桌上的一款面食。一层白面皮儿一层麻酱红糖,沉甸甸的都是料。口感也很松软,酱香味十足。虽然“红糖+麻酱”这个组合听起来就卡路里超标,但就是抵不住它甜美的诱惑呀!”
“低糖核桃蜂蜜枣糕还是惯有风格,瓷实、瓷实、瓷实!枣糕是低糖的,不是很甜,上面的红枣和核桃也很多,基本上一口就能咬上一颗。比起一些商场里卖的枣糕,质量是高上了太多太多,至少不会咬上去满嘴的奶精味儿。”
“宫门口馒头店里还出了其它款风味比较独特的面食,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尝一尝。毕竟能把面食做出这么多花样的北京老店,还真是不多哦!要是各位找不到地方,跟着城南的老北京走,他不是在买馒头,就是在去宫门口馒头店的路上。”
为什么一家卖老北京面食的店会成为一家网红店?因为好吃!花样多!吃了还想吃啊!网上有朋友表示,去了宫门口他家之后,突然就有了一种想把各种馒头、花卷、豆包都集齐的冲动。更有网友表示,怎么有一种面包店的即视感呢?
可见,只要是货真价实、做良心买卖,不那么算计老百姓,哪怕是做馒头,也能做出花来。在保持传统风味基础上,再加上符合潮流的改进,吸引年轻人,就能更上一层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