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语中对外国国名的奇特称呼

 hongzhuanyidui 2023-05-13 发布于上海

平时关心日本电视新闻或者报刊杂志的读者,在看到“米国”、“露国”、“仏国”等等日本对外国奇特的国名叫法时或许会有些许好奇。这些名字分别指代的是哪些国家,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情况下,和中国的做法类似,现在媒体中的通行做法是将国名的发音翻译成日语片假名,而不是用单字称呼。下面是几个常见例子:

  • 美国America アメリカ

  • 英国English イギリス

  • 法国France フランス

  • 德国Deutsch ドイツ

可以看到,翻译国名时选取的单词是非常任意的,美国没有用United States或者USA,而是用了较为口语化的亦可以用于指代整个美洲的America,英国则是用了英格兰的形容词形式,将苏格兰、威尔士等排斥在外,这在现在的英国是难以被接受的。不过也有说法,称英吉利这个词其实来源于葡萄牙语的Inglez。法国用了英语的称呼,德国则用了德语自身的叫法(但是Deutsch指的是德语,而不是德国,德国应该叫做Deutschland)。有意思的是,中文里面实际上也选取了相同的词汇来翻译,分别对应亚美利坚(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和德意志。这其实是因为江户时代开始盛行的东西方交流,这些国名传入东方时,中日之间互相影响,因此采用了非常相似的叫法。

和中国相同,一开始日本也试图将西方的概念用传统的汉字来表达,因而只使用汉字来翻译这些地名。上面这些国家对应的汉字翻译为:

  • 美国 亜利加・利堅

  • 英国 吉利・大不列頓

  • 法国 蘭西

  • 德国

可以看到,这些汉字名称与中文的叫法十分相似,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十九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在引介西方文明的时候,是存在很多交流借鉴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日语在选取汉字的时候,更多照顾到相应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因此在选字上与中国有些许微妙的不同。而正是这个不同点,导致了这些日语国名简称在不熟悉日语发音的中国人看来十分地离奇费解。下面举几个例子,各位读者可以自行揣测究竟指的是哪些国家。答案见文末。

伊、豪印、露、比、伯、墺、蘭、葡、西

这些国名缩写因其简洁的特征,也常常出现在一些词汇中,这也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记忆国名简称给出一些提示。比如:日戦争、学、協大学等等。

由于电视的字幕和报纸的篇幅限制,更强调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因此这些国名的汉字简称,更多地用在这些媒体中。人们在看到这些汉字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联想到其所指代的国家,同时相比片假名,也节约了文字数量。有意思的是,根据NHK的官方说法,俄罗斯的缩写目前统一使用片假名的“ロ”,而不是“露”,这是因为需要区分历史上的沙皇俄国和当代的俄罗斯联邦。同时可以看到,存在汉字简称的国家,通常都是些自古以来就和日本存在很多交流关系的国家,因此很多小国有专门的叫法,一些大国却反而没有。比如菲律宾,汉语中甚至都没有简称(一般不叫菲国),日语却有专门的汉字指称,而且非常常用。在当代,国名的简称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2008俄格战争后,格鲁吉亚请求各国将其国名Georgia按照英语发音的“乔治亚”来翻译,日本响应了该号召,在正式的文章中已经将グルジア改叫ジョージア了。今后,国名的叫法还会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演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答案:伊(意大利)、豪(澳大利亚)印(印度)、露(俄罗斯)、比(菲律宾)、伯(巴西)、墺(奥地利)、蘭(荷兰)、葡(葡萄牙)、西(西班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