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尼姑庵奇案

 小月文史 2023-05-13 发布于湖南

古时成都一带有个姓刘的人家,刘老汉本是地道的农夫,靠着贩卖药材赚了一笔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众人羡慕声一片,然而,他却因为女儿的婚事整天愁眉苦脸。

刘老汉有一儿一女,儿子刘善,年方十六,跟他学做药材生意;女儿刘珠,年方十八,已经到了婚嫁年龄。

五年前,刘老汉一次外出遇到贼人,被同村的张大牛给救起。刘老汉为了感恩,和他们张家订下婚约,把女儿嫁过去。

刘珠从小就很懂事,还心灵手巧,是当地有名的女红,近几年来愈发出落得亭亭玉立,活脱脱一个大美人。而反观张大牛的儿子张术,整天无所事事,还一肚子的坏水,经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

眼看着二人的婚期将近,刘老汉犹豫了。一方面,他言出必行,再说了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婚约之事是两家商量好的,不能悔婚;另一方面,刘老汉很疼爱女儿,不想把她推下“火坑”。

“爹,孩儿愿意嫁到张家。”善解人意的刘珠,不忍心看着爹爹整天愁眉苦脸,她主动开口道。

“女儿……”刘老汉叹叹气,他在心里后悔莫及,当初就不应该答应和张家的婚事。

“爹,你糊涂,论长相,姐姐嫁给张术那小子,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再说了,张术人如其名,简直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刘善一脸不满劝说道。

刘老汉听了沉默不语,半晌才开口道:“当年若非你们张伯伯出手相助,爹爹早已沦为刀下鬼,这份恩情岂能忘?你们休再多言。”

几天后,张大牛带着儿子张术上门来提亲。

张术远远就看到了貌美如花的刘珠,顿时两眼泛光,刘珠连忙避开,不由得心生一丝厌恶。

刘善虽然年纪比张术小,而还比张术高一头,他紧紧握住拳头,瞪了一眼张术:“你若是敢欺负我姐姐,小心拳头不认人。”

张术并不惧怕,笑了笑:“小舅子,别那么大的火气,以后都是一家人了。”

半个月后,张家一片喜庆,众人都羡慕不已,说张术这小子好福气。

婚后,张术依旧是无所事事,好吃懒做,整天和几个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其中,有个叫王五的年轻人,见刘氏貌美,经常毫无顾忌地盯看,刘氏每次都会远远躲开,而张术并不在意。有一次,王五还和张术开玩笑:“张兄,你真是好福气啊,嫂子比花还美。”

张术拍了拍空空的口袋,摇头道:“好看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王五听了眸光一动,把张术拉到一边,轻声说了几句。

张术顿时兴奋起来,“此话当真?”

王五点点头:“张兄,小弟什么时候骗过你。”

不过,很快张术就摇摇头,“此事容我再想想。”

回到正题,由于张术不下地干活,可一家人还得吃饭,老爹张大牛,顾不上年纪大了,每天和儿媳起早贪黑下地里干活。

一次,张大牛干活时不慎摔了一跤,受了重伤,这样一来,地里的活都落在了刘氏肩膀上。

好在他弟弟刘善不忍心看姐姐受苦,经常过来帮忙。

一天夜里,老爹张大牛一脸无奈,望向面容憔悴的儿媳刘氏说道:“珠儿啊,是爹不好,让你整天受苦受累,爹这里还有一些银子,你全部拿去回娘家吧。”

“爹……”刘氏连忙摇头:“爹说的是哪里话,要是珠儿走了,谁来照顾你?”

张大牛听了很感动,但是他执意要刘氏收下银子,还说别让张术发现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牛去世了。没有爹爹管教,张术愈发放肆,早已经对刘氏失去新鲜感的他,经常大醉而归,有时候还发酒疯对刘氏动拳脚。

刘氏无奈,整天以泪洗面。

在古代,只要妻子犯了“七出”,丈夫就可以休妻。所谓“七出”,指的是不孝顺,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

而妻子想要休夫,就没那么容易了,除非丈夫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比如典雇妻子。《明律》规定:“凡将妻妾受财业雇与人为妻妾者,杖八十……知而典娶者,各与同罪,并离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丈夫被判刑。

刘善气不过,把姐夫揍得鼻青脸肿。张术也怒了,找来狐朋狗友,把刘善给揍了一顿。

乱世年代,官府自顾不暇,对于民众这等小打小闹也不予理会。

一天,小村来了一位尼姑,她得知刘氏的悲惨遭遇后,叹息连连,劝说她出家。

刘氏犹豫一番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刘善却劝姐姐:“姐姐,那尼姑脸上抹有脂粉,一身俗气,你要当心啊。”

刘氏一心想跳离火海,心意已决,没有听劝,执意和尼姑去了庵庙。

临走时,刘善给她一个香囊,“姐姐,这个香囊你带上。”

刘氏言谢后接了过来。

姐姐一走,刘善内心莫名涌现一股不安,无奈生意上的事繁多,他也只能先离去。

两个月后,传来噩耗,说刘氏夜里突然发疯,摔落山崖而亡。刘老汉父子闻声后立马赶去了庵庙。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 悬崖有十几米高,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据庙里云梦师太介绍,说刘氏夜里突然发疯,不顾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冲了出去,众弟子找了好久,才在山崖下发现她的尸体。

刘老汉不相信女儿会突然发疯,刘善更是大怒,说姐姐肯定是被陷害的,当即报了官。

县令刚上任不久,长得肥头大耳,问了仵作几句后点点头,当众宣布,说刘氏坠崖而亡,与他人无关。

心细的刘善发现,当县令说完后,面露笑意望了云梦师太一眼,云梦师太面色微红,点了点头。

给姐姐办完后事,刘善并未离开,而是偷偷去了庵庙暗中调查。

经过几天调查,刘善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有几个有钱的香客经常出没庵庙后院,有时候夜里才会回去。

“这枯井怎么会有香囊的气味?”一天夜里,刘善再一次夜探庵庙,突然发现枯井处有淡淡的香味传来。

两个月前,刘善给送给姐姐一个香囊,香囊中放了一种特殊的药材,名为百里香,香味久经不散。

“莫非……莫非这枯井有玄机?”刘善脑海中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见四下无人,他悄悄钻了进去。

果然!枯井下有玄机,井底出有一条密道。

密道黑黝黝的,里面隐约传来了男女的欢笑声,顿时,刘善明白过来,恶狠狠说道:“想不到佛门清净之所,竟然是藏污纳垢之地。”

刘善行事谨慎,他担心会暴露行踪,并没有贸然前往,悄悄离开了。

此后几天,刘善找来一个机灵的乞丐,让他帮忙盯着庵庙,自己则暗中打探云梦师太的身份。

经过一番追查,终于有了线索,刘善发现云梦师太竟然和醉花楼的老板娘有来往。

醉花楼是当地有名的青楼,听说老板娘和县令关系不一般。

回想起那天云梦师太和县令二人对望一笑,刘善蓦然间明白过来,想不到这云梦师太和醉花楼老板娘是一伙的。

“这样一来,就解释通了。”刘善得知真相后,脸上没有一丝喜意,反而尽是忧愁,因为县令和醉花楼老板娘是一伙的,他伸冤无门,陷入了苦闷中。

一天,刘善外出做生意,遇到了一个落魄书生。书生见刘善口袋鼓鼓,犹豫一番后才开口道:“公子,行行好吧,小生进京赶考丢了盘缠……”

二人一番交谈,刘善得知书生名叫郑远,家境贫困,好不容易中了举人,一心想金榜题名,无奈半路上丢了盘缠。

刘善正好生意上收了一笔钱回来,他见郑远眸光清澈,不像是奸滑子辈,便借了他五两银子。郑远对刘善感激不已,说若是中举,定当加倍奉还。

刘善听了摆摆手,示意郑远无需客气。

郑远离开时,见刘善面露哀愁,便多问了一句。刘善将姐姐被害一事说出,郑远听了后勃然大怒,“昏官啊!”

说完,郑远当即表示,若自己能够金榜题名做了官,一定要来此做官,办理此案。

刘善以为郑远只是书生意气,随便说说罢了,并没有放在心上。

谁知,一个月后来了一位新县令,刘善一喜,这新上任的县令不正是郑远吗?

那位肥头大耳的县令,是捐钱买的,很快就被郑远给处置了。接着,郑远派衙役把庵庙给包围起来。

在刘善的指引下,衙役们来到庵庙枯井,将密道打开,里面有不少衣着清凉的妙龄女子。云梦师太自知无法隐瞒,只得如实交待。

原来,云梦师太和醉花楼老板娘是一伙的,云梦师太贪财,在庵庙枯井中修建一处密道,暗中骗来姿色上佳女子,供有钱的香客享用。

那天,云梦师太把刘氏骗来,让她接待一位财主。刘氏不从,拼命反抗,还咬断了财主一只耳朵。

财主大怒,随手抄起一个酒壶就砸了过去,结果,刘氏不幸身亡。云梦师太为了掩人耳目,造成刘氏坠崖而亡的假象。

案情真相大白,姐姐终于可以安息了,刘善对郑远感激不已。

郑远笑了笑:“刘公子客气,若非当年那五两银子相赠,郑某还是一介穷酸书生。”

后来,郑远一生清廉,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而刘善也靠着诚信经营,成为当地有名的大财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