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氢”舟正过万重山凤凰网湖北

 君临天下100 2023-05-13 发布于湖北

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一线调研 | “氢”舟正过万重山(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找到绿色能源来替代。因为氢气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所以在绿色能源家族中,氢能被认为是一种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的能源。但是,因为成本、储运安全等问题,氢能推广面临瓶颈,全球多个国家都在努力攻坚,竞争激烈。湖北是中国较早发展氢能产业的省份,武汉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氢都,面对运用推广的万重山,湖北的“氢舟”如何翻越。来看今天的一线调研。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一座加氢站,一台载重4吨的氢能厢式货车,加氢时间不到5分钟。

武汉氢能货车司机陶德安:“这种车开起来很轻便,爬坡还是干什么都是蛮有劲的。”

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氢能车,一是因为氢能车动力强;另一个能耗成本低。目前湖北的氢气每公斤是35块钱。和加油比哪个更划算?司机张胜明跟记者一起算了一笔账。

武汉氢能货车司机张胜明:“加满一箱能加10公斤氢气,那加满就要350块,能跑400公里。那用氢成本就是8毛7分5每公里。”

“以前开货车烧什么油?”

“以前是柴油”

“柴油的我们过去看看,单价是7块4。”

“像以前我们这一车柴油能装多少升?”

“能装80升油。”

“7块4每升,乘以 80升,一共就是592块。柴油可以跑多远呢?”

“能跑500公里。”

“这个远一些,那柴油就是592块 除以500公里,接近1块2每公里,可以看到加氢气其实已经要便宜些了。”

“嗯,是的。”

按照司机张胜明的计算,氢能车的能耗价格只有柴油车的70%。但事实上,价格贵一度是氢能难以推广的痛点。在2021年底,全国氢气价格是每千克60块钱,湖北大概是每千克50块钱。变化开始于2022年,湖北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12条措施”,武汉市出台“支持氢能发展16条政策”,明确氢气售价每千克不超过35元,就可以享受补贴。

武汉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处长洪云飞:“汽车加氢用氢这方面给予补贴,一公斤(氢气)最多可以减少15块钱,使用成本降到35元。”

除了补贴,湖北还在供给端发力,激励钢铁、石化企业提升工业副产氢产能的释放。《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湖北有武钢、中韩石化等20余家企业具备工业副产物制氢能力,如果满产释放,湖北的氢气价格还可以下降20%,填补未来政策补贴退出后的价格空挡。

虽然使用成本降下来了,但目前,武汉每天还是只有大约20多台氢能车上牌,而且全部是商用物流车。这个数字相对于武汉每天超过700台燃油车、电动车的上牌量来说,依然很微小。因为氢能汽车要普及,还有一项巨大的成本摆在眼前,那就是整车价格。

湖北氢动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罗军才:“这个氢能车票价的话就是66万,政府的话是补贴30万,个人就要掏36万。如果燃油车的话,这样一台车是在13万到15万块钱之间,氢能车价格贵20万。”

物流运营公司测算:加氢相较加油节省的开支,综合其他因素,一般在3年左右将氢能车贵出的20万抵消。但这仍不足以说服物流公司大批量采用氢能汽车。氢能车贵,成为全国范围大规模普及的瓶颈。

长江云新闻记者尚大原:“资料显示这样一台氢能汽车,最贵的就是下面这套燃料电池系统,它是占到了汽车一半的成本,而这套电池系统最贵的部件就是座椅下的这个电堆,它又占到了电池一半的成本。电堆为什么这么贵呢?我们到生产它的企业去看一看。”

记者在武汉经开区走访了多家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企业,发现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首先来自技术层面。比如,目前电池中,都需要用到铂来作为催化剂,这是全球最贵金属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减少贵金属的使用量,是许多企业的研发方向,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我们主要是在它的贵金属的使用量上,比原来降了只有1/4了。”

技术攻关的第二个方向,是摆脱对核心材料的进口依赖,比如电堆中最重要的部件——质子交换膜,武汉绿动氢能近期打造出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的产线,就将大大降低成本。

国家电投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真:“核心的参数,比如说拉伸强度、质子的电导率、氢气的渗透率等等,都比国外的竞品要优秀,可以把整个氢燃料电池的成本下拉接近7%到8%。”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除了技术上的突破,降低电池成本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规模效应。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氢燃料电池产量扩大十倍,整车成本将下降23%。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骁:“通过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能够去放更大的量,反过来会促进你的成本进一步下降,最近我们也成立了这个行业的联盟,希望联盟也发挥更大的作用,能把各个企业把它聚到一起,进一步地降低成本。”

氢能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主打车型。正是基于对这一前景的信心,湖北氢能汽车产业链正在不断突破:整车领域,东风发布氢舟品牌,累计生产超3000台氢能商用车,占全国近三成比例;燃料电池领域,众宇科技拿下全国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电池电堆领域,雄韬氢能装机量居全国前列。

目前,湖北已聚集100余家氢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关联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指出,需要引导这些科技企业串珠成链,打造“本地即协同”的产业集群。

《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起草单位、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俊聪:“贯通氢产业的全产业链,建立动态的氢能产业的招商项目库,特别是要重点引进一批燃料电池的汽车整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同时,我们也要加大示范应用的推广,特别是要支持武汉都市圈,申报国家燃料电池的示范都市圈,支持武汉市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以示范推广带动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氢气,是世界上最轻的气体,人类想用好它,首先要解决成本之重。打好这一场氢能汽车的降成本之战,一如十年前在汽车锂电池领域的竞争,谁先完成原创性技术攻关,谁就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产业增长点。前路艰辛,我们已经在路上。当然,氢能推广,始于汽车,却不限于汽车,氢能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而越是如此,氢能的储存及安全性也成为一道必答题。“氢”舟正过万重山下集,明天我们接着说。

长江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