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民间中医:闲聊与真传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今天聊的主要是用经方的两位民间中医前辈,个人自知水平有限,即便老师分享了自己也不能完美复述,同时如果表达不当反而是给老师添麻烦,于是决定绕过所有的医理相关部分,老老实实讲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两位经方老师呢,一位强调自己用经方,一位则说自己偏火神派。
下文为了方便叙述,一位老师我用“经方”做简称,另一位老师用“火神”做简称,大家明白意思就好,并不代表对两位老师有任何评价或对比。

(一)气质

这两位老师的气质还是挺不同的。

经方老师热情洋溢,而且非常阳光——全程都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暖的笑容,成功圈了几位学妹的粉——我最喜欢那位讲经方的老师!他一直笑着,让人觉得非常放松且舒服。

火神老师则因为修道(真的修道家的气功,内丹等),颇有一种上善若水的气质。全程不紧不慢,手里拿着串珠,边说边转着串珠,当时我就不禁在想“这,传说中的智珠在握?”

经方老师原先是军人,复员后自学中医。

同样是为了给家人诊治疾病,而开始自己学习治病救人。

原先是从汤头歌诀开始,而后遍及各家。

发现效果不尽人意。

偶然看到一句话,诸方无效,可复看伤寒。

于是老老实实认真看伤寒。

据说经方老师的某位战友成了301医院的院长

有一次知道经方老师在给人看病,于是邀请经方老师来301医院,客客气气说是“会诊”,其实估计也是让经方老师有个学习的机会。

当时有个病人在301医院住院,会诊时一堆专家,这个说病情复杂,那个说治疗方案难以确定。总之说来说去,已经治疗了一两个疗程了,还是没什么头绪,估计还得再来几个疗程。

经方老师军人的脾气,不喜欢看这些东拉西扯避重就轻的。

“我来,这个症状,三副药搞定。”

一堆西医专家面面相觑,这个是哪来的?

但是看在院长的面子上,也不好意思当面反驳。

结果三副药下去,病人真的大有好转。

专家们还是很实事求是的,于是召开病例讨论会,真的请经方老师讲讲怎么治。

据说经方老师拿出教育学生的态度,老老实实教了这些大专家怎么辨证论治,我相信一定教的很好,因为后来他的院长战友忍不住把他拉到一边

“低调一点,这些都是专家。”

当时听到真的是笑死了,一想到那些专家一脸懵逼的看着一位民间中医大谈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样子就忍不住想要继续笑,可能一方面是听着过瘾,另一方面看经方老师自己也讲得眉飞色舞,我也替老师高兴。

当然,经方老师自己也听各种各样的课,倪海厦,胡希恕等人的课他基本听了个遍。

而他更喜欢的还是找有疗效的人学习,交流。

我曾问经方老师诊脉水平如何。经方老师很老实的说,水平一般。

经方老师自己看过很厉害的诊脉高手,把个脉连人家昨天做了哪些事,吃了什么东西都能摸出来。

“但是看不好病。”

那些诊脉高手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习诊脉上面,确实把脉把的出神入化,让患者和家属叹为观止,但是临床疗效一般,很多患者把脉时心服口服,吃完药却感觉疗效平平。

于是经方老师还是更多的在关注如何把病治好,至于诊断也不是说不重视,而是找自己适合的方式,把脉当然也还是能把出不少东西,同时可以结合舌诊,甲诊等收集更全面的患者信息。

这位经方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一份自信。

这种坦荡的自信超越我认识的绝大多数中医师——先治病,后付款,无效分文不取。

而且是如果达不到自己说的治愈标准,分文不取。绝不是什么“好一点”“有改善”就算数的。

用经方要求一定要在3剂之内见到效果,绝不像体制内的医生那样动不动7剂起步。

疑难杂症则以消除症状为主,3剂内一定要让症状有所改善,不然就算自己失败。

作为一个民间中医,动不动去接诊乳腺癌,脑胶质瘤等重症疾病,听得我胆战心惊——老师,您去治这些病人,不怕风险太高吗?

经方老师坦坦荡荡:我接手的病人全都是西医做了手术各种疗法都用上没有效果的,他们签了那么多个西医的免责协议,我让他们也给我写一个免责协议。

不写就拉倒,我就不治了。

老师讲了一个自己的案例,当时老师还在某个民营医院出诊,某个患者因为身患淋巴癌在天津肿瘤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花了三十多万,没有什么效果,疼痛难忍,而当时听说了这位经方老师疗效不错,于是专程跑来北京找经方老师治疗。

经方老师当时据说也是3剂药下去,疼痛减轻大半,然后留院观察7天。

患者在各种专人护理下观察了7天,看到最终总账单一万多,居然嫌贵。

搞得老师当时非常懵圈——开药+各种治疗护理啥的10天,才一万多。

其实医院还是在亏本的。

甚至院长还找经方老师谈话,你这样治,赚不到钱,一大堆工作人员围着这个病人转,用了各种设备,成本很高的。

当时经方老师也是无语,你去西医的医院,一天一万,没有效果不嫌贵;

来到中医的医院,一天一千,效果你自己都满意,居然还要嫌贵?

所以后来经方老师面对这些重症的患者,基本都要求签免责协议,也有某种避免到时要是患者想要赖账说不清楚的问题。

而另一位火神老师则全程都在讲自己从哲学角度,传统文化角度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不得不说,讲得非常精彩,精彩到让我这种最不喜欢听理论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提问关于“湿气”的问题,讲自己观察很多人用尽各种祛湿,燥湿,渗湿的方法都没有作用。

老师说,你不要被困在脏腑系统,也不要被困在想象的概念。

你就想一下,屋子里湿气很重,你要怎么解决?

是不是把风吹起来,湿气就解决了?

人体内部的风是什么?

哪个方子能像吹风机一样,把人体的风鼓动起来?

湿气只有风能吹散。

当时寥寥数语,居然有种拨开迷雾见青天的感觉。

火神老师一直坚持用五行的角度去解释中医,很少单聊某个脏腑。

辨证体系和教科书上的完全不一样,但是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甚至很好懂。

有同学起了跟老师学习的心思,老师说

“不要学我。这条路可能对我是对的,对你们就未必是对的。”

老师的理论一直都是强调“中医是恢复协调的科学,要协调整体的和谐。”

很多观点和中医系统论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医治病是在调整各种关系。即便是聊具体脏腑的问题,也是主要在协调五脏的关系。

非常强调“病在肌表,砭石治之;病在皮肉,针灸治之;病在脏腑,汤药治之。”

不要自己把自己困在人为的分科里面——学了中医专业,就任凭自己不会扎针;学的针灸专业,就心安理得说自己不会经方很正常;

同时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日常看病,用统计学思维而不是科学思维来看病。

可能略略有点绕,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就不写自己的想法了,也期待大家把这个当成思考题,想想有没有道理。

(二)真传

像我这样的普通中医学子,最感兴趣的问题必然是

“诸位民间中医前辈是怎么学到真本事的?”

经方老师一开始说自己的“李氏急救三穴”,我以为是家传;

后来一聊天,老师老老实实说,都是自己总结的,也有找其他人学习的。

看到别人用的特别好,就记下来,自己也尝试,哎,好用!

那就整理到自己的体系里面。

还真别说,在刘老师的家里,和李老师正聊着天呢,邻居两天前腰突然不明原因的有痛感,今天疼得不行,是得自家孩子扶着过来的,活动范围严重受限,坐在椅子上也必须保持前倾体位,不敢活动腰部,同时站立困难,得靠扶着才能起身。

我大致问了一下,疼痛部位是在右侧骶骨和髋骨交界的位置,痛感范围一直延伸到第四腰椎附近。

正好李老师在场,刘老师就很客气的请李老师出手。

李老师国庆当天正好分享了自己止痛的急救三穴,百会,四神聪,印堂。

于是我看着李老师上前先后按压三穴,患者被按得龇牙咧嘴,但是按完后,哎,真的不疼了。

果然有效。

刘老师主要用手诊,家里没有针灸针,于是外出去买针了。

在针还没到的时候,李老师就去给患者按压手部的腰痛点——很有意思,这两个腰痛点和我之前在全息医学课上见到的腰痛点是一样的。

患者被按压得调侃“哎呦,现在手比腰还疼呢!”

李医生哈哈大笑,待会扎针,要是你反应剧烈,感觉胃都要呕出来,那今天就能好得差不多了!

针到了,李老师就消毒完后直接在手部进针——因为疼痛部位主要在右侧,于是选择在左手进针。

就两个腰痛点,提插捻转数秒,然后留针五分钟。

患者是女性,疼痛的耐受力真的比较强。

李老师看患者表情痛苦仍一声不吭,不禁赞叹:你很坚强!很多大男人被扎针,哭爹喊娘的,求求你了,放过我吧,什么求饶的话都说,你都不喊疼,真的厉害!

患者听到之后,好像放开了,就大声哎呦哎呦起来。

患者五分钟后,疼痛大为减轻,活动范围恢复大半,可以比较勉强的自己站起来了。

李医生说,你先走几圈看看。

我看着患者右手扶着患处,走起路来已经比较顺利,只是右腿不敢受力。

患者走了几圈感觉越来越好,但是仍有些疼。

于是李医生继续运针数秒,然后让患者再走走看看。

患者表示现在腰还没有手疼。

我当时忍不住和还没有到场的朋友做了一次分享。

当时患者都忍不住感慨,哎呀,真的要感谢李医生。

不然去医院挂号,去挂号排队就得一个多小时。

我当时还在想,如果是去中医三甲医院针灸推拿科是会怎么样?

是不是第一步,会先去拍个片子?

然后拿到了片子,医生针灸的就扎一下,看运气,是遇到“插秧派”还是“实战派”,然后躺半个小时,接着让实习的起针,要是感觉没好,下次再见~

推拿的就让学生先来推上一波,放松肌肉,然后老师再上手来个十几分钟的。

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不好说,但是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患者的折腾程度肯定是比现在这样要多得多的。

当然不能说医院不对,医院这样的诊断流程才规范,才可以规避掉很多潜在的风险。

患者离开后,我忍不住问三位老师,话说这位患者说自己没感觉自己扭到,怎么会疼成这个样子?

马老师说,你看,这个女的,在下着雨这么冷的天,你们大男人都要穿外套的时候,穿着一件那么薄的短袖,就直接从家里上这边来了,平时肯定是受寒了。

而我当时想了一下,扶她过来的孩子,在她接受治疗的时候一直在玩手机,她一直看着,也不去管。

而到了她治疗完的时候,就看着她很自然的边走路边看手机了。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说明,她也是大概率平时手机不离手,躺在床上也侧着玩手机的?如果侧躺着玩手机,一直保持那个姿势,无形之中就扭到了;要是再吹着空调,可不就要出事了。

我好奇的问了一下老师的针灸手法是找谁学的,老师大大咧咧,自己学会扎针后,多找人交流,多去看几次,平时有患者可以扎针就直接扎,也不要只顾着开方。

而火神老师也谈到,他的很多经验和想法,都是和老中医闲聊中“套”到的。

很多老中医吧,你摆出一副虚心学习的样子,人家反而藏着掖着,让你自己去看书;

而你去和别人闲聊,聊聊国学啊,生活啊,再谈回自己出诊遇到的患者啊,很多老中医聊嗨了,真会讲几句自己的心得。

你一认真听了,老中医就回过神了,赶紧就闭口不谈了。

当时就想起,哎呀,自己咋不找李老师多套几个急救穴出来呢!

我和院校中医学子聊过,为啥院校内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讲医案基本都敢把自己的辨证思路,理法方药全部讲出来,具体剂量也很少隐瞒;

而民间中医讲自己的治疗案例,基本都是讲患者多么危急,自己治好之后是多么感谢,很少讲自己怎么治。至于公布药方和剂量的更是无比罕见。

我后来想了一下,估计是两方面,一是院校中人每个人都学了一大堆理论,每一个医案对我们来说其实都只是在印证所学,就跟“听故事学道理”一样,每个医案最后分析出来的东西都是回归到我们所学之中;

而民间中医很多时候真的是“经验医学”,就是靠着一些用药经验和治疗经验来取得奇效。比如李老师的急救三穴,基础好的同学一看李老师治疗腰痛时的止痛三穴就能看出是取了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气血去起效;而我看老师针刺的两个穴位和全息医学上的腰痛点完全一致,就知道可能用的也是全系的思路。

李老师也开玩笑,哎呀,不能和你们说多啊,要是说多了,你们就全学走了啊。

我其实感觉很多医生能学到那些经验,大概率也不是搞得正儿八经的去玩什么“登门求教”,而是靠着讲故事聊天。

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但凡有点基础,基本都能听出一些东西。

第二个方面则更现实一点。院校同道之间其实没什么竞争关系,大家只要进了体制内,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病人。何况大家说句实话,真的疗效差也不会混不下去,反正总有不知道自己菜的患者;

民间中医则真的就“同行是冤家”了。

民间中医总得给自己包装一些“独门绝技”“独家秘方”,这东西是绝不能让人看破的。

同时大家都是要靠自己本事去吸引患者,自负盈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每个人都心里有数。

这是有疗效的情况下。

而要是自己没有什么水平,那就更是只能三分货七分吹了。

所以这也成为不少院校中人对民间中医印象不好的原因——牛皮吹得震天响,真要分享几个真实案例又全程藏着掖着遮遮掩掩不敢说。

而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吐槽民间中医口嗨。

不止院校中医吐槽,患者吐槽,连民间中医内部,也在吐槽。

某些民间中医啊,病没见看好多少,自己的学说啊,理论体系啊,乃至于自己的奇遇啊,遇到了xx领导啊,讲得天花乱坠。

我这次去探访民间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大家都认同的

“不看广告看疗效”

每个人都去做考官,都去考考这些医生的水平。

国庆当天去的十几位同学,个个都缠着老师问了一堆问题。

都非常满意,感觉到这些老师是真有水平的。

我第二天赶紧邀请两位自己比较欣赏的同学再来。

一位是自己心中的,以后可以托付健康大事的“医疗保险”;

另一位是自己觉得真心在学习中医探求医道的,相信以后可以多加咨询。

另一位同学没空,比较尴尬。

而第一位大佬来了之后,和三位老师聊得有来有回。

用自己在三甲医院实习的相关见闻和思考,让三位老师听得连连点头。

(这位朋友就是我在《西四包子铺和五星级饭店》里面和我一起回学校的那位)

当时不禁在想,我和三位老师聊了两三天,其实也基本都是在听;

这位大佬来了,就真的是和老师在交流,而不是在听课了。

而这位大佬也是真有本事,经方老师讲治疗危急重症,他也能接的上话,平时对于中医药治疗癌症等也有自己的思考。

我听几位老师讲课,有点像听“故事会”,主要是听个过瘾;

这位大佬来交流,就真的是在学习了,一番交流下来,看得出经方老师也重视起来了,居然开始聊国政话题,聊得非常开心。

我当时忍不住在想,这是真把这个同学当成知己了啊。

聊着中医治疗脑肿瘤,聊到原子弹去了,看来是真把这个同学重视起来了。

昨天和我们交流一天,全程聊中医,我们听个没够;

今天遇到这个大佬同学,估计是聊够中医了,就聊聊国政来调剂一下。

而大佬说,哪怕是聊国政,聊国际形势,其实也看得出这个老师的一些东西。

这个老师对于自己的医术要求就是六个字,简单粗暴有效。

估计也是当过军人,有雷厉风行的素质。

其实有这样的素质,虽然会看起来有点冒险,开的剂量也好,用的方法也好,显得比较猛,但是沉疴就得下猛药,也只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才能战胜那些疑难杂症。

这个老师讲的案例,估计都是真的,因为只有他这样不把那些疑难杂症当一回事的,才有可能真的把病治好。

不禁想起第一天分享交流会时,经方老师的霸气发言

“我们中医要感谢西医,把那么多病治的跟疑难杂症一样,给我们中医留下了广阔的舞台。”

就像很多大佬吐槽的,不是很多病难治,只是医生菜。

不是中医不行,而是用中医的这些人不行。

今天也是一番闲聊,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感觉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