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简历,有多少东西可以写?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之前很是忧虑于就业。
有一次和一位大佬聊天。
大佬忍不住感慨
“其实赚钱一定要找有钱人去赚。”
“你赚穷人的钱,太累。主要是心累。”
“而去赚有钱人的钱,你只需要证明你的价值。”
所以归根到底,你是需要去证明你的价值。
最起码的,如何在几千份简历里面脱颖而出,还是很重要的。
我在大学里面,很早就认清了学历大贬值的时代背景。
从来不觉得考到硕士博士啥的叫上岸。
依然在无根之海。
无非是游到了深处罢了。
找到并拥有能让自己能够稳定的和社会进行价值交换的东西,那才叫上岸。
疫情,动不动封校隔离等。
很多人都玩得很嗨。
我认识的某位培训师,也是隔离在家。
可是即便在国庆当天,依然在打磨几个月之后的培训课程。
国庆节和那位培训师通了一个电话,培训师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通话完之后,突然有点感触。
绝大多数人上学像上班,上班就是在打工。
其实都是随波逐流而已。
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干成。
“每个人都在路上,但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并不多。”

1

自己一直觉得,从大一开始就要树立成果意识,尝试从大一开始给自己填简历。

要让自己多一些成果。

不要搞得几年下来,自己的简历真的没东西可以写。

我曾有两三次协助老师收简历和各种奖学金申请表。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简历都看过。

不得不感慨,差距真的大得离谱。

有的人获得的各种奖可以写满一整页。

可以国家级课题/竞赛+SCI。

有的人只能说些场面话“我是一个怎么怎么样的人,热爱中医,勤奋好学”……

我大概是在大二当科协部长的时候,在跟部门里面的学弟学妹聊天时。

第一次提到,大学里面要有成果意识。

哪怕你们在科协的公众号上面写多几篇文章,那些也是你的成果,以后都是可以拿来给你做相应证明的。

成果就是你可以写在简历上面的东西。

有几个学弟学妹很明显是听进去了的。

所以到最后同样是参加校级组织,有人就能给自己争取到各种机会,拿了好几项可以写在简历上的成果,各种奖项+参赛名额等;

而有人就真的全程打杂,到最后只有一条“曾在科协担任xx职务一年。”

而真正树立成果意识,就要做一些大家能认的成果。

比如宣传自己看书xx本,不算什么成果。

能记录输出多少,那才叫成果。

有一位学弟,据说大学三年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我立马相信这位是认真读书的。

而那些把书架堆满各种精装书的,很多时候大家反而相互调侃,都是装饰品哈哈哈哈。

而有一次和老师聊天,老师曾经担任自主招生组的负责老师。

老师也调侃,几乎每个来自主招生的,都会自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老师也比较喜欢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就往往抽几条四书五经的原文看他们掌握的怎么样。

最好玩的就是,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家伙,是连新课标要求的必背古诗文都背不下来的。

我当时听老师抽了几条,感觉都是选《论语》上面比较常见的几条。

有部分是高考要求的,有部分是日常多看几本书应该都能学到的。

老师说,就这种难度,每年都有好几个答不上来的。

然后老师让那些人才艺展示,就往往都是扎堆在那几个方面,是培训班培训出来的。

所以在大学里面,遇到很多国学爱好者,我往往也喜欢这么干。

抽几条自己背的不太熟的原文,看人家背的怎么样。

好在自己遇到的同学都比较靠谱,起码国学功底比我好很多。

大部分都是能背出来,然后有一些见解的。

但是更多时候,很多人是没什么成果的。

在让大家写简历的时候,就很明显能感受到这一点。

很多人平时聊天时感觉真是大佬,可是真要落到纸面上就不免仍是有些尴尬。

没有什么能证明自己的成果。

成绩又一般,又没发过论文,也没参加过啥活动。

所谓“希望都在面试”的类型。

2

有一个词叫战略定力。

大家也很好理解。

知道要干什么,就不要轻易被干扰轻易的动摇。

我对战略定力的感触,却是从观察某位大佬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

大佬大学几年把自己的绩点刷的非常高。

真的是每天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看书做题得到的成绩。

大佬也知道,很多人在大学里面追求多了,评价标准也会变多。

尤其是某些家传派,格外看不起像自己这样学习成绩好的。

但是大佬自己很清楚,自己一无所有,与其听别人口嗨东游西荡,胡乱尝试一无所得,不如好好珍惜自己能把握的东西,先把学校的资源先利用好。

大佬知道,好导师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北京的顶级名师,往往也就是全国的顶级名师了。

所以竞争对手一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

所以大佬从来没有满足于全班第一。

一直都在追求更多的成果,更优秀的简历。

我也是在看大佬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战略定力的含义。

“不在于你决心下得多大,而在于你能够愿意为达成战略目的砍掉多少诱惑。”

我用的词是砍掉。

你说你好好学习,不去外面吃喝玩乐,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你好好学习,不去试图谈恋爱,不去体验各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克服环境的干扰战胜自己的惰性,是很难的。

大学里面,整天玩手机玩电脑当宅男宅女的一抓一大把。

作息昼夜颠倒,熬夜熬通宵打游戏或者刷剧刷小说的比比皆是。

整天点外卖吃各种高糖高热量的东西,大饱口腹之欲的也很多。

其实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比较容易达成的快乐。

甚至也可以说,这样子过的人才是学校里面的绝大多数。

大环境是这样子。

而大佬知道,自己要学得好,必须得保持健康的作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行。

于是别人整天熬夜,他绝不,11点前肯定睡觉。

别人整天叫外卖吃得肚皮滚圆,他一直追求清淡饮食。宁肯把叫外卖的钱拿来买多点水果吃。

别人打开手机就在各种APP流连忘返,他打开手机基本都是在看自己上课照的PPT。

然后规定,每天就饭后半小时来玩手机回消息等,其他时候不要轻易被各种手机信息干扰。

最最最最刺激的就是,大佬长得又高又帅,成绩又好,为人也很温柔善良。属实是很多人眼中的男神。

表白墙上的常客。

大佬也不是没有见过真正优秀的女生。

但是大佬一直很清醒。

自己当下最该干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当下最能做好的事情是什么。

所以就算面对很多的示爱,照样是选择了认真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总有八卦人士希望他去谈恋爱。

他也总是运用各种说法先搪塞过去。

我经常和那几个八卦老哥调侃,你们就别老是替人家操心了,替自己操心吧。

人家是想不想谈的问题,你们是有没有得谈的问题。

作为单身贵族,人家以后选的对象,肯定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好看就行的。

3

每次看到很多老哥说自己也知道要干什么什么事情,可惜没时间。

我就会笑笑不说话。

这一个个整天忙着吃吃喝喝,忙着去找人吹牛扯淡,甚至整天在想女人,怎么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去搞正事呢。

要是真的能做到,不打游戏,不到处口嗨,不总是想着去哪里玩,做到把电子设备不放在心上,也不要整天想着去谈恋爱啥的,这才是真的说明你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呢。

我之前整天看手机,遇到什么消息都是秒回。

看到朋友圈的红点,总是想去看看。

自从要写公众号,打算给自己积累成果开始,朋友圈就关掉了。

基本一周开一次,快速浏览。然后接着关掉。

同时面对微信的很多消息,也开始学会分清紧急与否,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回复了。

每天都要让自己看几十篇不同的公众号文章。

要是有机会的话,也约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朋友聊聊天听听各种故事,感受不同思想的人对不同事情的看法。

之前找别人聊天,可能一有空闲就会看看手机有没有别的消息;

而现在找人聊天,空闲的时候就会赶紧做些记录。

一些有意思的点,得赶紧记下来。

有些学弟学妹问,你哪来这么多故事,那么多时间写。

我想,其实不是我遇到的人特别多,也不是我就真的特别擅长多任务处理。

我只是做到了,足够重视这个号,把很多和这个号无关的事情都砍掉,然后把写公众号文章摆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并为之留下足够的时间。

有学弟调侃,学长啊,你写公众号到现在,很好奇你在情感方面,会不会有所变化。

我当时想了一下。

情感需求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恋爱来满足。

通过写文章链接到很多比较有共鸣的朋友。

和这些朋友多交流,就不会有什么“空虚寂寞冷”。

我相信很多时候,孤独不是来自身边无人,而是来自缺乏有效社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大学里面很多人之所以整天想着谈恋爱,很多时候只是忍受不了孤单的感觉。

而自己无论是之前建群,还是之后写公众号,其实都是在努力突破自己的小圈子,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人建立有效社交。

感觉治愈恋爱脑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找到更多可以投注热情的事情。

我非常享受通过公众号文章表达自己的过程。

每天读书读文找人交流所思所想不断输入,再通过公众号输出和更多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体验让自己觉得非常充实。

充实到有时和别人聊到感情问题,我都会很老实的讲

“可能以前会觉得有恋爱谈是很好的事情,现在却觉得,谈恋爱会影响我公众号的更新。”

被别人疯狂调侃,转型做情感博主不就好了!

自己还是很有数,自己擅长写什么类型的故事,喜欢讲什么东西,还是坚持做自己能做的比较得心应手的事情比较好。

能通过每天的文章,和真正的读者朋友一起不断成长,直到成为超级个体的那一天。

这样的事情,才是自己之后回想起来,绝对不会后悔的事情。

期待我们都能拥有一份闪闪发光的简历,给自己的优秀以足够的证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