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挂号费:医生的服务与医生的服务费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医改中有一个很大的变动,就是在要求药品零加成之后,说要破除以药养医的旧路,会适当提高医生服务的价格。

有时也会看一些医生吐槽

你看那些人花个几百去找人剪个头,按个摩,洗个脚,完全不嫌贵;

可是让人家来给自己看病,花个几十,都要嫌贵,还有不少是直接不挂号,就直接闯进诊室里面:医生我不看病,我就问问。

真就“看猴都知道要花钱,看医生总是想着不要花钱。”

体制内的医生往往被人认为是高收入群体,总有人觉得医生动动笔动动嘴就要收一大堆钱,然而医生的收入在同等学历和同等工作压力的不同岗位对比之中,真的是属于性价比不怎么高的。

公立医院里面,收费单价被框死了。

很多时候体制内的医生真的是戴着脚铐在鸡蛋上跳舞。

因为医院的各项成本都是压在每个人头上的。

医院是自负盈亏的,国家财政补贴的往往不到10%

所以医院把创收的压力层层分包。

于是就出现各种花式操作。

比如体制内的医院针灸治疗等一次被规定只能收十几块钱。

这种收入医生和科室怕是要饿死的。

于是就看着某医院的收费单上,针刺疗法被分为了好多项。

普通针刺,特殊针刺,复式手法,穴位刺激等等。

总算把单次的费用提升到了几十块(患者自付大概也是十几块左右。)

我当时就听别人调侃,大家老是吐槽医院里面的医生针刺是“插秧”,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分钱一分货”——“插秧”对应的就是“普通针刺”,而各种提插捻转等属于“特殊针刺”,搞不好人家也是在“照章办事”。

在医事服务费这一项上面,体制内外几乎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一)

有些诊所诊费300,如果诊断完觉得针灸治疗更合适,选择针灸治疗等一次两三百甚至更高。

曾有患者吐槽,都挂了号了,也不把这几根针的钱都包进去。

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个针不值钱,知道针扎哪,以及把针扎到能见效的位置,这个技术才值钱。但是心里依然纠结于诊费和针刺服务费的分离,总感觉交了诊费就不应该再收针刺的钱。

而其实个人感觉,中医的诊费,就应该把这个当成西医的检查费来付。

去看西医,挂完号之后也是一大堆检查单让你先去做完再说的。

而对于中医,很多人选择中医的标准就是不要看检查单,要全靠自己的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

付给中医的诊费,其实就是要得一个诊断结果,也就是回答你最为关心的那几个问题:我是什么病,怎么得的,能治好吗,怎么治。

一个好中医,是能够做到靠自己的四诊来把你最为关心的四个问题都全部回答好,回答对的。

这个可就是在为他的“人型X光机”+“中医特色体检项目”+“疾病智能数据库”付费了。

可是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习惯了为实物付费,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付费,而不习惯为人的经验和知识付费。

像有些西医的检查项目,一项就好几百。

但是很多人一看那个充满科技感的仪器,看着那一大堆围着机器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就觉得这几百块也很值了,要是这时身边再有个懂行的说上一句,这个机器一台可是几个亿,每年维修成本几百万,就觉得这个几百块更值了。

而对于人的技术,则缺少足够的尊重。

一个老专家在你面前摸个脉看个舌就能把你的病因病机讲得清清楚楚的背后,是几十年的苦读不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认真临床,不断总结,更是无数患者经验教训的汇集。

有时候可能一台机器花了几百块折腾了半天查出来的结果,和老中医把脉看出来的东西是差不多的。

(二)

大家看西医,知道得去找规格高的,设备先进的;

看中医,得看老的,有经验的,有口碑的。

而在付费意愿上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西医沾了设备和科技的光,大家都觉得为这些高科技付费是应该的;

中医则因为过于强调个体经验,导致很多人都觉得中医辨证处方就是动动手指和嘴皮子的事情,就不太能接受为中医付更高的价格。

和体制外的针灸师聊天,人家也说,可能有时就是患者都会觉得,体制内的才是正常价格,都会嫌体制外的比较贵。

所以要是没有疗效,下次就不会再有患者来了。

可能一次针灸收200或者300,但是真用心去扎。

免得要是没效果,下次患者就不肯再让他针灸了。

人家也是感觉私立诊所的医生,可能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考虑那么多的KPI,可以更关注于如何把病看好,而不是要在医保限额内把各项成本覆盖好。

(三)

医疗收费问题牵涉着无数个人的利益。

中医界也是有很多德艺双馨,医德高尚的人,并不计较收入的多少。

写这种收费合理性的文章,肯定是会引来各种口诛笔伐的。

因此也只能说是,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分配体制,让医生能从创收的各种KPI中解放出来,更好的关注于如何把病看好。

就像那个医生举的例子,自己在私立医馆,既然收了诊金,就不会再去考虑要通过药费啥的再赚一笔,有些病自己三味药能有信心解决的,真的方子就开三味药,让患者都不敢想象。

而没有那种创收的压力之后,就不用去开各种创收意义远大于临床意义的相关项目,对于患者来说,省钱也省时间和精力。

看得见的手,固然是能管住很多东西。

但是棍棒打不赢经济规律,看不见的手依然是在影响着很多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