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什么选择都总有后悔的时候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昨晚写完考研后直面的十字路口,和舍友们再次聊自己的选择。

舍友里面,真的说“无悔北中医”的,也只有一个。

其他的还是感慨对中医药院校了解太少,或者说“曾有一个长学制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不懂珍惜,来了这个五年制被考研虐的要死要活”

我也在想,当年自己的成绩,华中师大的文史专业也是够的。偏偏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拗不过父母,把北中医放在了上一位。

而其实自己内心里面,一直都是觉得“北京”的分量重于“中医药大学”。

(一)

高中三年为了考上北师大一直非常刻苦,非常努力,在周围人看来是“读书读傻了”的那种级别。

结果还是考不上北师大。

也算是第一次认识到,努力总归只是成功的其中一个要素罢了。

广东三十多万文科考生就招那么十几个人,在广东要考上北师大,还是属于相对困难的。

基本就是只有成为最顶尖的那一批,才有机会冲一下了。

而最顶尖的那一批,大学里真去找他们打打交道,人家倒也不见得是一定要努力到吓死人那种,有些东西确实不太好意思直说,但是也就是那么个道理:之所以从小到大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强调努力的意义与价值,是因为普通人也只能选择努力和不努力,你真要说别的东西,大多数时候也没得选。

哪怕是天赋一样的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参加高考,在最好的高中和在一个普通的高中,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带来极其不一样的结果。

而很多的好高中,也绝不是努力两个字就可以杀进去的。

当初人大有个教授感慨现在人大已经很少看见来自农村的学生了,而往后再看,恐怕有更多“刘强东”已经没有太多上人大的可能了。

能说农村的一定不如城市的努力吗?

也不能。

到了大学以后,和北师大的同学聊天,还是会调侃,哎呀,你要是能混个港澳台的身份,那就简单多了;如果再强一点,混个外国人身份,那就更简单了。

和某位博士聊天,博士也感慨,当年有些人,花个几十万买个非洲小国的外国人身份,进入那些好大学就简单多了。

我当年主要是对北京的向往压过了对其他所有城市的期待。

同时也是有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觉得要追求单类别最好的学校。

北师大没能考上,就觉得北中医也可以。

主要也是对中医药院校的各方面了解不多。

当然要承认,自己对北师大以及师范院校的了解也不多,和北师大的老师以及学生聊天,人家也是觉得自己的学校槽点满满,也是觉得很多人来了也不是为了做老师,或者读了几年越读越不想做老师,就跟我读了几年越读越不想做中医是一样的。

只是有时也会和别人调侃,要是我去读了华中师大,估计就不会写什么“歧路漫”了,没准就是什么“小钟老师看历史”之类的,没准现在已经工作了,每天都在和办公室同事们边改作业边闲扯,然后去教室里面给学生们讲些道理和段子。

(二)

有个舍友调侃自己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就觉得工作也没啥意思,年纪轻轻,就直接去当钓鱼佬了——陪一堆大叔在河边感受人生。

跟一位保研老哥聊天,聊以后的规划,老哥说了一句,找一个小地方了此残生;

跟打算二战的老哥聊天,人家说,要是不考研啊,回自己的老家医院,估计就是科室里也没人搭理,升又升不上去,又没什么患者,技术也没法提升,整天闷闷不乐,直到郁郁而终;

甚至有一些从地方上努力考研考上北中医的同学,在北中医呆了一个学期,就已经有一种“啊,我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的悔不当初了。

正应了那句,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而且无论做什么选择,现实总会和理想生活有一些差距。

今天去看了学校的双选会,其实感觉也还行。

但凡是考上研究生的,都有不少好岗位可以选。

很多的单位还是拿出了编制来招聘应届生。

所以如果有心进体制的话,一路考上去,人才引进的福利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倒是对支教的那个活动最感兴趣,下午基本就在看那个支教相关的内容。

是为期两年的支教活动。

大多数同学肯定还是建议不要头脑发热的,好歹是双一流专业,就算去不了好医院,刚毕业没有太好的工作,但是两年的时光还是不要轻易的下决定。

我自己也知道还是不要再犯当年那种错误,在对情况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做决定,那个支教活动的负责人也很有经验,告诉我先多了解了解,现在正是容易头脑发热的时候,不要冲动,先和家人们都商量好再说。

那个负责人也是学金融的,却选择了一直去做支教,可能也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更想做的事情,她倒是见过有985的硕士博士也去支教然后一直做下去的,当然也有那些做到一半就想退出的。

这种事情,就像中医药大学的同学来学中医一样。

来中医药大学之前,基本都是想着成为大名医好中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

社会上的也是个个一听到中医专业,就说不怕失业啊,越老越吃香啊,学出来了啥都不用愁啊这样子的。

我甚至和别人开玩笑说,你在学校里面,看到那种眼里有光,神采飞扬的,基本都是大一大二的。

有时从老校区去到新校区,就会很明显的感受到,整个氛围是不一样的。

当然,新校区和其他学校的氛围,也是很不一样的。

总体来说,可能中医院校的气氛还是偏于沉闷一些。

去北医的时候,虽然学校里面也是很安静,但是里面还是有很多的人在操场上运动,在学校里面散步聊天,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学校里面也贴满了各种讲座的海报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的宣传;

北中医的新校区相对也还是有多一些人在运动,在晒太阳;讲座和社团活动虽然比其他学校应该偏少,但是起码还有。

老校区则操场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运动,或者家长带小孩子在玩;年轻的大学生们都是行色匆匆,因为好几年断断续续一直都有在施工,让人忍不住吐槽“北工地”的缘故,很多时候总感觉看到的人都是有点灰头土脸的。讲座和社团活动则真的是非常非常少了,可能大家都忙着当医学打工人了,也确实没啥时间去玩了。

所以有时遇到一些地方上的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对北中医充满了向往,拿着官方宣传的“网红精修图”来和我聊天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去实拍一下。

但是有时想想,可能也像别人吐槽的,在北中医觉得北中医很烂,可是对于很多在其他中医药大学的人来说,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学校很烂。

(三)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长学制老哥感慨自己真是选错了专业的时候,长学制老哥说了一句,其实这些也都是缘分。

可能你就是要经历过这些,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可能你就是学什么都会讨厌什么,而这个专业是和你最有缘的,你可能骂着骂着,就发现其实也还不错,哪天机缘到了,你就会说,啊,其实这个也还不错。

但是无论怎么样,追求过得更加充实快乐总是应该的。

选什么都有可能后悔,那就让自己多做一些以后不会后悔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