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同学发了一个活动通知给我 是辉瑞制药为了推广新药搞的一次线下宣讲活动,医学从业人员都可以参加。 在五星级酒店举办,晚上直接酒店自助餐,车接车送。 我对辉瑞一直很感兴趣,加上也当一次改善伙食的机会,就报名了。 填完信息后,活动方直接就安排神州专车到学校门口接人。 一个人一辆车。 我发的定位就是学校的北门。 司机也开到了北中医北门接人。 司机是顺义人,也是老北京了。 可在路上还是问我是哪个学校。 我说就那个接人的学校,北中医。 司机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我报了全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司机恍然大悟,哦,原来还是个大学啊。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是因为学校太破太烂,看着就像工地; 还是北中医实在是声名不显,导致司机从来没听过。 就让我想起昨天有位老哥放松状态下听到我和另一位舍友聊法国时说的那一句 “啊,法国还算大国吗?” 我和舍友当场笑喷,这种自然流露的惊讶简直比任何辱法梗都要来得杀伤力更大。 我问司机师傅,您看中医吗? 不看。 您家人朋友啥的有看过或者遇到过啥好中医吗? 没有听过。 您那附近的社区医院有中医吗? 没有。 也就是基本平时都是开西药,没怎么吃过中药是吧? 对,都吃西药。 您家附近有按摩馆,艾灸馆之类的吗? 这些东西不到处都有? 那您家附近有中医馆之类的吗? 没有。 (一) 去到五星级酒店六层的会议厅,前一两排留给了主持人和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 我们这种就是来蹭吃蹭喝的就老老实实坐最后一排。 这次宣讲会讲的是一个治疗肿瘤的新药。 关于新药的作用机制,自己基本没听太懂。 但是看着被邀请上台的那些主任医师,大学教授们,基本都是大谈临床遇到的患者问题多么多么具有普遍性,然后这个药应用于临床,会起到怎么样的效果。 我其实听得直犯困。 也知道这些专家都是收了人家的钱,就帮忙出来站台唱赞歌的。 干脆溜出来喝点咖啡提神。 (暴露了就是来蹭吃蹭喝的本质) 喝着咖啡吃着小蛋糕的时候,也顺便查一下辉瑞的一些情况。 辉瑞制药作为国际医药巨头,拥有近9万名员工,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辉瑞制药早在1849年就在纽约成立了,而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是葡萄牙人强占澳门的事件。 辉瑞也早在1951年,就已经在医药代表模式的开创者亚瑟·萨克勒的建议下进行医生公关和面对面营销的广告攻势。
至于邀请各类专家来进行“公益”站台,给自己的新药宣传造势,更是一项传统艺能了。 在这样的营销攻势下,辉瑞的市值一路飙升。 “促进患者获得药物与研发新药同等重要。” 在这样的信条指导下,辉瑞将医药营销与销售渠道构建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用万人规模的医药代表,在全球各地深入各类医院和各大社区,直接面对客户,在销售药物的同时也不断获得患者的信息。 在将辉瑞的品牌宣传铺设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打造了其他医药集团难以比肩的销售渠道壁垒。 而国内辉瑞制药的销售人员也几乎在所有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都做到了全面覆盖。 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医学论坛,疗法宣讲会,社区会议,名医讲座,媒体宣传等多渠道医学沟通,把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了各大医疗场所。 有业内人士总结,辉瑞的成功,就是适当研发+一流营销=国际制药领域话语权。 在2022年,辉瑞总营收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首个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的制药企业。 净利润313.72亿美元,比估值最高的中药企业片仔癀的总市值还要高,超过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总市值之和。 2022年中药企业中片仔癀市值最高,达1740.33亿元,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排名第二和第三,市值分别为976.77亿元、612.77亿元。 总市值达到了292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所有中药上市企业的总市值。 截止2022年12月30日,A股(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中药行业共7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424.95亿元人民币。 (二) 晚上和同学吃着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酒足饭饱之余,忍不住调侃起,当初大一时参加北中医召开的一次医学宣讲会,当时也是说包饭。 会场一百多人,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和领导们都到了。 然后到了饭点,领导们去餐厅,剩下的医生和医学生们集体留在会场吃盒饭。 当时就感觉中医院校怎么这么穷。 一堆人在拥挤的会场一起吃盒饭可还行。 同学则表示,这种西医的医学会议时不时就有,基本都是在五星级酒店召开,包酒店自助都是最基本的了。 一时也还是五味杂陈,就像那个司机说的,中医它不吃香啊。 晚上回来遇到另一位同学,闲聊起这件事情,同学也说,其实自己作为北京人,感觉身边学历越高的,反而越不信中医。 疫情期间,来咨询自己的,全都是问某某西药能不能吃,就没有一个来咨询中医疗法的。 我也经常在想,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因为呆在中医的圈子太久了,就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 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走出去看一下的。 我经常和协和,北医的同学聊天,看人家的课表,以及人家的日常考核难度。 有机会时,也去参观一下他们的附属医院。 还是要承认,北中医和这些顶级西医院校的差距是很大的。 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 所以有时也会想,中医师的西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往高处走。 如果没有足够的待遇,就很难留住人才。 中医科室为啥不受综合医院待见? 就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中医科室都是赔钱科室,创收能力远逊于其他科室。 中医专业学生为啥就业比西医专业难? 很多时候也就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成规模的中医药企业,导致体制外的选择比西医专业的同学少很多很多。 而体制内又不受自负盈亏情况下的各级医院待见,所以甚至会出现中医科室招收西医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可参考郑则道学长的这篇文章) (三) 昨天和同学聊天时,偶然聊到为啥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不好忽悠了,我说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画出来的大饼填不饱真的会饿的肚子。 今天这篇文章写出来,估计后台又是一大堆“学医就不要想着赚钱”这样的说教。 所以也把这句话送给所有最喜欢忽悠中医从业者的人 画出来的大饼填不饱真的会饿的肚子。 脱离了物质保障的所谓“医德教育”难道不是一种打着伟光正旗号进行的道德绑架? 期待中医学子都能用自身所学,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从而为自己赢得应得的收入,过上理想的生活; 也祝愿更多的中医药创业团队能够向国际一流医药企业看齐,不断做大做强,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中医药企业的名头,为中国的产业升级送上一份中医药的助力。 |
|
来自: 新用户1279Y13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