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耗时75年研究发现,长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

 新用户21623770 2023-05-13 发布于美国

在生下孩子那一刻起,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娃能幸福快乐地过完这一生,千金不换。

但你知道,是什么在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什么人活得最幸福吗?

Image

Image

最后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贯穿人一生幸福感的,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人际关系,不是局限在朋友、同事间,还包括很多方面。

长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

一:能处理好身边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除了生存和安全后的第3层需要,就是归属的需要。

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天然地想要亲近他人,被群体接纳和认可。

《赞扬与责备》一书,或许给出了答案:当感觉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战斗或逃跑。

为了避免这种被排斥的感觉,我们选择了“逃跑”——主动远离人群,封闭自己。

很多人虽然会觉得,远离社交挺好的,自在。

但孤独,确实是有害健康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感觉孤独的人,会格外容易受病菌的侵害,身体患病的机率更高,也难长寿。

你可能会说:“哎呀,我的孩子就是这么敏感,别人说不得半句,特别害怕受伤怎么办?”

除了少数真的是高敏感外,大部分孩子封闭自己,其实主要是来自我们的——责备。

责备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和羞耻感。长期、重复的责备,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以至于他对轻微的负面信息也格外敏感。

Image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做错事我们就不能责备。而是我们责备的话语,要就事论事,不要抨击孩子的人格和全盘否定他这个人。

二:有相处舒适的朋友

有些人身处人群中,他依然感觉孤独;有些人即便只有几个亲密的伙伴,他却感觉生活质量很高。

这是因为,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不是人际关系的数量,而是质量。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提到,孩子在4-6岁时,会进入“人际关系敏感期”。这一阶段的交友方式,会奠定他未来交朋友的基础。

孩子在6岁前,遇到交友问题,我们不要急着介入“帮”他解决问题,而可以多倾听,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若能顺利度过这样一个敏感期,他将来交友时,才会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朋友,知道如何维系一段让自己舒适的亲密关系。

三:有维持幸福婚姻的能力

在哈佛的这项研究里,那些在50岁时对自己婚姻满意的人,他们80-90岁时感觉更幸福、也更健康。而且,良好的婚姻关系,能缓解衰老带来的伤害。

Image

一个人在他的婚姻里能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很大程度,受他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影响。

倾听、不急着反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感,其实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能力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类情感。

人际关系,包含了我们对父母、朋友、伴侣和周边人的各类关系。

一个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相处舒服,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和关爱的人,他这一生,才是最幸福的人!

如此简单,却又任重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