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前与人好交,逝后亲人悼念。 亲人逝去,或悲、或哀,都在表达自己的伤心之情。有的人痛苦流泪,一振不撅;有的人大喊大叫,满眼不甘;有的人则不悲不喜,面不改色。 每个人对待亲人逝去的表现不一,那些不掉眼泪的人,大多是这三种人。 01:痛到极致,欲哭无泪 痛到极致,心已麻木,只剩下无声的沉默。 亲人的逝去,最痛的莫过于今世不得再见,无法接触,唯有思念。正是因为一往情深,从知晓到接受,过程漫长而痛苦,若是一直哭泣,身体定是承受不住。 当身体受到创伤或打击时,人的机体自我保护系统立即做出相应反应,自主判断将伤害降到最低。 从古至今,哭瞎双眼,缓不过气来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悲伤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受罪。亲人的逝去,无法挽留了,过度悲痛会造成悲剧。 那些痛到了极致的人,不容易掉眼泪,而并非无情的人。 02:人前坚强,不露声色 有些人在面对亲人逝去时,面无过多悲伤神情,并不是没有感情,只是不希望给别人造成负担,不愿意将自己的脆弱一面表露。 亲人逝去,有些人放肆大哭,发泄自己的情绪,全然不顾周围人,在同一环境下,大家的情绪相通,一个人情绪带动全场,大家纷纷陷入悲痛中。 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身体羸弱的人容易悲极成疾。 曾在参加葬礼时,看到一个男人。 去世的是他至亲的人,可他全程都没有表露过多悲伤的情绪,周围人很是不理解。 后来才知道,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不能经受大喜大悲,若是他不顾一切痛哭流泪,妻子必定会陪着一起难过悲伤。 为了照顾妻子,他选择独自承受。 逝去的人已不在,留下的人不能不顾一切,应尽快走出悲伤,继续前行,过度沉浸,伤及身体。 这样的人,也许不流泪,但他的坚强在守护当下更重要的人。 03:大彻大悟,看淡生死 《终南别业》中有这样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意为,当人处于险境时,还能不急不躁坦然应对,无论任何处境,面对世事变化都能淡泊平静。 有些人经历过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后,生死面前亦是淡然。 亲人逝去,那些没有眼泪的人,并不意味着不悲痛,经历世间沧桑后,心是豁达的。 就如庄子,在夫人去世时不仅毫无悲伤,还鼓盆而歌,并且要求弟子,在他本人逝去后,抛尸荒野,供乌鸦、蝼蚁享受。 面对亲人的逝去,哭能释放情绪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不哭亦是对逝者的尊重,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哀悼与思念。 逝者已去,悲伤也好,恐惧也罢,都是人生必经之路。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悲痛中,更重要事情是开始准备整装待发,化悲痛为力量,向着未来继续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