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谁?

 金山家园 2023-05-13 发布于江苏

        1929年,中国农业科学家丁颖,因为首先育成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获得“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被称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虽然中国早在水稻良种培育领域有所建树,但是在旧中国腐朽的社会制度下,人民依然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加上连年自然灾害,战争不断,老百姓饿死者数亿人之众!仅1911-1949的三十八年中,中国人囗始终在“四亿五千万”左右徘徊,人均寿命仅有35岁!

         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某个科学巨匠,是难以完成如此重任的,旧中国人民凄惨的生活情景,足以证明。

         新中国成立,共产党英明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并于1958年确立了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以后,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在短短的时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良,把旧中国平均土地亩产仅仅一百多斤的贫瘠土地变成良田沃土,又修建了八万六千多座水库、整治了上千条河道及各种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引进了大型化纤、化肥生产线,上千个水泥厂、上千个化肥厂、几十个石油基地、钢铁生产基地、和360行全面的工业现代化布局,加上大力重视基础教育、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了几千万、上亿计的知识型实用人才,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仅彻底解决了当时近10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有住房、穿衣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没有北大荒的开恳,没有石油化纤基地、化肥、农药、水泥、钢铁、能源基地和相关配套的各类企业的建成,所有民生问题如果都从建国之前的“零”起点开始“改开”,新中国不仅无以养活十四亿、十亿、六亿庞大的人口,连旧中国留下的“四亿五千万”也是无能为力将其养活并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使人均寿命从35岁跃升至6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