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读(一):文学是虚构的想象性作品吗?

 置身于宁静 2023-05-13 发布于浙江

引文出自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讨论,伊格尔顿主要运用了归谬法,即先将学界关于文学是什么的观点提出来,然后再从事实或逻辑上找到这些界定的不周延或矛盾之处。伊格尔顿首先对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的观点做了简单的批评。

伊格尔顿指出:“你可以从虚构(fiction)的意义上把它定义为'想象性的’(imaginative)作品——一种严格来说并不真实的作品p1)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1942)一书中就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文学’一词如果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的”(p10)。“想象性”“虚构性”“创造性”成为了韦勒克、沃伦文学本质观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伊格尔顿并不满意这样的观点,开篇就对他们的观点展开了批评,认为用“虚构”与“事实”来作为文学与非文学根本性区分“是值得怀疑的”,对于回答“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无多少帮助”(p2)。伊格尔顿从文学的实际状况出发对这一观点做出了反驳

首先,伊格尔顿指出,17世纪的英国文学既包括了诸如莎士比亚、韦伯斯特、弥尔顿等人的“想象性”作品,也包括了诸如培根的论文、邓恩的布道词、班扬的精神自传等“非想象性”的作品。(p1)而在同时期的法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也是如此。正是基于对文学实际状况的考察,伊格尔顿认识到,从文学的实际状况来看,那些被视为文学的作品本身既有事实的成分,也有虚构的因素。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的英国文学中,“'小说’(novel)一词似乎同时被用于真实的和虚构的事件,而且,甚至新闻报道也很少被认为是事实”(p2)。

其次,如果“虚构”是文学的本质性特征,那么一切具有这一特质的作品都应该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文学作品。但是,事实却是,“《无敌超人》连环漫画和流行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一般不被视为文学,当然更不会被视为'纯文学’”。(p2-3)伊格尔顿通过对文学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驳了韦勒克、沃伦的观点。

最后,伊格尔顿还指出,“如果文学是'创造性的’或'想象性的’作品,这是否就意味着,历史、哲学与自然科学就是非创造性的和非想象性的作品呢?”(p3)显然,尽管历史、哲学与自然科学著作同样具有这些特性,但它们显然都并非文学作品。总的来说,伊格尔顿的这些分析和批评旨在说明韦勒克、沃伦将想象性、虚构性、创新性视为文学的本质这种观点是不周延的,同时这样的判断也是缺乏历史眼光的,因而不可能真正圆满地回答“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