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古代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思明居士 2023-05-13 发布于河北

在我国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频繁更迭。国家大分裂的同时,也进行着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百家争鸣”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近400年的时间里,战争频繁发生,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众多有识之士怀才不遇的同时,惨遭杀身之祸。与此同时,文化在蓬勃发展,这个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制度,造就了士族门阀的特殊地位,他们在政治上进行垄断,爵位实行世袭,使得广大寒门庶族,完全丧失了入仕的机会。士族门阀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特点之一。这个时期很多文人的作品,充斥着对这种制度的强烈不满。

贵族男子出行画像砖

1、思想上的意识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第一次产生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随着东汉的灭亡,儒家独尊局面不复存在,思想家们开始在先秦百家文化中,寻找思想资料,或旧论新议,或标新立异,目的是为了找寻新的、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政治指导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葛洪

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们,有意识的不再以儒家思想统御国家,儒家思想逐渐走向衰弱。哲学范畴的思想开始兴起。思想家们利用道家思想中的“道”,论证儒家某些学说的合理性,并加以玄虚化,实质是以道释儒。他们的很多观点,如“名教于自然”“以寡治众”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道学自身具有哲学性,含有宇宙万物的概念。

温泉寺

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我们上学时候都听过这句诗。佛教自西汉开始,在统治者主导下,佛学自西域传入中原,大量的佛学经典涌入中原。白马寺的建立,增加了佛教在中原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时期,不断地产生战争,民众不断地流动;统治阶级,不断地在寻找更好的统治民众思想的方法;此时处生活在社会动荡中的穷苦百姓们,有着精神上需求。佛学满足这些需求,逐步走向强盛。佛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其哲学意义更加完整。

栖霞古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日益衰弱,道教和佛教因本身思想皆具有哲学意义,迅速在这个时期崛起。儒学更是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儒、佛、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形成,且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中,新的思想文化格局。

2、文学方面的表现及特点

建安七子雕像

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真见真闻真感受为主,内容充实、以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为主,风格苍凉却慷慨激昂,悲壮却刚健有力,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以及他们周围的“建安7子”(7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祯),如曹操《蒿里行》,王璨《七哀诗》,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等。

竹林七贤雕像

魏晋换代之际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 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面对政治黑暗的黑暗,他们选择了老庄的“无为”,做着消极抵抗,与慷慨激昂的建安文学相比,这个时期大多是忧生嗟叹。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是文学自觉时代”。我国古代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逐渐按照自己的意志驾驭文学,进行创作。对文学创作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充分的认识,走进自由创作状态。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文学的体裁愈加精细化,有了细致的区分和认识,诗歌上从四言、五言、骚体过渡到了七言诗,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山水诗开始兴盛,谢灵运《登池上楼》,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受到了重视,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文人团体异常活跃。如,“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等大大小小的文人团体,他们的活动,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刺激着文学的兴盛和发展;团队中思想的碰撞,常常产生新的文学思想,促使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3、科学技术有哪些成就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逐步健全,离不开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事物几乎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华夏儿女们不断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个时期数学、农学、医药学、地理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祖冲之

数学方面,魏晋数学家刘徽,《九章算术注》,创立“割圆术”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在此基础上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贾思邈雕像

北朝贾思邈《齐民要术》一书,系统的总结农牧业生产经营、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怎么利用等方式方法。结合先人之经验,对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类书籍。

脉学进一步发展、针灸学日益完善、丰富的药物常识。王叔和《脉经》,奠定了我国古代脉学的理论基础;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葛洪《肘后急救方》,梁陶和弘景在此著作基础上进行增补写成《肘后一百方》。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记载着药物的品种,相较《神农本草经》,它更是多出了一倍有关药物的记录。

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水经注》,以古书《水经》为纲,为之做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天文历法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虞喜等人对岁差的发现与研究,岁差的出现,促进了历法的改革;姜笄对大气消光现象的观测和解释;祖冲之对置闰法做了调整,19年7闰改为391年144闰。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秦汉时期的文化,增添了更细腻的表现。整个时期,文化、科技方面保持,持续进步的状态;思想方面,通过民族大融,儒学自身特性,即使衰败却依然是社会主流,道学和佛学迅速崛起。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产生,三者开始互相在碰撞中进行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期,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大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