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新用户11997226 2023-05-13 发布于山东

【处方用名】黄苓、炒黄苓、酒黄苓、黄苓炭。
【主要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基本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热燥湿力强,“通治一切湿热”。又善泻火解毒, 可用于多种火热及热毒证。主入肺经,善清肺热,适用于邪热壅肺之咳嗽。能泻亢盛之火热, “止上炎之失血”,有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出血。能清 胞宫之火,“去胎前之热”,适用于妊娠“胎中有火热不安”。
【临床应用]
1.湿热证 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常与滑石、豆蔻、通草等同用,如黄苓 滑石汤。治湿热泻痢,常与葛根、黄连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梔子 等同用。
2.肺热咳嗽 治邪热壅肺之咳嗽,可单用。治痰热壅肺之咳嗽痰黄稠黏者,常与知母、浙 贝母、桔梗等同用,如清肺抑火丸。
3.疮痈肿毒 可与黄连、连翘、甘草等同用,如苓连片。
4.血热出血 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Itt血等出血,可单用黄苓炭,或与大 黄、黄连同用,如泻心汤。
5.胎动不安 治妊娠胎中有火热不安者,可与知母、白芍、白术等同用,如孕妇清火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 用。子苓偏泻大肠火,清下焦湿热;枯苓偏泻肺火,清上焦热。
想了解更多内容,关注中西医结合陆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