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脂肪肝,这6个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拾叁亿人 2023-05-13 发布于云南




脂肪肝中医古籍中无确切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肝癖”范畴,是因嗜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他病传变等,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湿瘀互结,壅滞肝络,体内肥浊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所引起的以胁肋胀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沦治,对脂肪肝的治疗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不同的脂肪肝患者,有不同的证型类别 ,需要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方药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以及功效决定的。因此,很难说哪些中药对某一类型的脂肪肝患者有益。也就是说对某一证型有益的中药,在另一证型可能无效,甚至适得其反。中药也并非都是安全的,因此,不建议患者自我辨证后自行购买中药治疗,仍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辨病辨证采用相应的“对证治疗”。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6个治疗脂肪肝的中成药:

1、舒肝康胶囊:

组方为黄芪、党参、麦冬、当归、白芍、柴胡、黄芩、郁金、枳壳、茯苓、甘草、五味子、葡醛内酯,具有益气养阴、柔肝健脾之功,用于治疗脂肪肝属肝郁脾虚证,症见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大便不调,时欲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弦细。

2、化滞柔肝颗粒:

组方为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清热具有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之功,用于治疗脂肪肝属湿热蕴结证,症见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动物试验研究结果提示,该药可以降低乙硫氨酸和高脂饲料加酒精所致大鼠脂肪肝模型的血清和肝内脂质水平,改善其肝组织病变程度;对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

3、六味五灵片:

组方为五味子、女贞子、连翘、莪术、苣荬菜、灵芝孢子粉,具有滋肾养肝,活血解毒之功,用于治疗脂肪肝属痰瘀互结证,症见胁肋胀满或胁肋刺痛,口干舌燥,口中发苦,胸脘痞闷,面色晦暗,手掌赤红,蛛丝纹缕,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舌下脉络显露,脉弦滑或涩。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六味五灵片具有保护肝脏作用,能够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4、壳脂胶囊:

组方为甲壳、制何首乌、茵陈、丹参、牛膝,具有清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之功,用于治疗脂肪肝属湿浊内停证,症见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念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可降低乙醇、CCl4、乙硫氨酸以及高脂饲料制备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血清、肝脏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大鼠脂肪肝有改善作用。

5、扶正化瘀胶囊:

组方为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之功,用于治疗用于脂肪性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

药理试验显示,该药可抑制四氯化碳加高脂饲料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抑制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致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的升高,并可降低大鼠的网织红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数。

6、护肝片:

组方为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消食之功,用于治疗脂肪肝属肝胆湿热证,症见痞满,胁痛,乏力,纳差尿黄,腹胀或大便黏腻不爽,舌苔厚或苔黄腻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护肝片治疗对肝损伤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 GGT) 有明显改善作用 ,同时可以改善肝损伤相关的腹胀、乏力、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并可加快肝组织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