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以来,职场从来都是双向选择

 子玉史院 2023-05-13 发布于陕西
 / 子

公司通过公开招聘筛选符合自己条件的人才,人才同时也在各种考量给公司打分,进而决定去留。

历史上各种群雄逐鹿的场面说白了就是各方之间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当时的顶尖人才,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最好的案例莫过于秦孝公以及之后的秦国,用高薪和高职位将商鞅、张仪、范雎等当时第一流的人才都吸收到了秦国,最终成就了秦国的帝业。

但高待遇别的诸侯也能给,为什么商鞅和李斯这些人还是头也不回地去了秦国?

他们也给诸侯们打分呀,看谁更有前途,谁的发展和历史的趋势相重叠,谁更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

之后的群雄相争,逻辑也大概如此,核心都是聚焦于人才。

刘邦有汉初三杰,最终得了天下,而项羽有一范增都用不好,失去天下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项羽本来也是拥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这个人才库有韩信这样的军事精英,也有陈平这样在谋略上非常突出的人。

再加上强大的综合实力,项羽才是那个时代最应该建立帝业的人,因为他具备所有成事的条件。

而他的失败,其实正是从西楚国开始流失人才的那一刻开始的——

陈平投靠刘邦给汉王六出奇计;韩信给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就是那些中下级人才,也在加入汉军之后充当了刘邦夺取天下的急先锋。

这些人都是人间清醒,知道自己行走职场到底为什么,既然西楚国是一家不合格的公司,那离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人才的作用在楚汉相争的舞台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刘邦本来在谋略、军事、经济等各领域都是外行,但他的短板都被手底下的人才所填补。笔者读《高祖本纪》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刘邦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站出来给他出一条最合理的建议,并常常能在刘邦犯错的时候第一时间将他拉回正确的轨道上

当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他在洛阳宫中是大为感慨:“要不是韩信、张良和萧何,我哪有今天?”

是,刘邦切实享受到了人才所带来的红利。

▲刘邦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库

图源/剧照

而项羽呢,过早成名使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无所不能。本能地,他就将韩信、陈平这些人的智慧所屏蔽,就是范增的意见,他也不好好听。

结果,韩信等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楚营,范增最后也被楚霸王气走。

那一刻,西楚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怎么说呢,这个世上永远没有全才,人人都有短板,也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而强大的人才库不仅能助力公司战略战术的制定,更能及时纠错。

此后,历史上群雄逐鹿的场景经常上演,而本质上双方都是在人才领域的竞争。将项羽和刘邦的角色代入到东汉末年的袁绍和曹操身上,也非常合适——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而曹操却是阉宦之后;袁绍雄踞山东四州,精兵二十万,而曹操却只有兖州地区的狭小地带。

可以说,官渡之战前,没有人看好他曹孟德,那些天,曹操公司的人没少给袁绍发私信,都在给自己留后路。

但曹操有荀彧、有郭嘉,还有一大帮能征善战的武将。在曹操集团决战意志不坚定的时候,荀彧第一时间站出来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给了众人信心:

“袁绍的兵虽然多,但他不会用,谋臣也多,但都是为了个人利益。

再加上袁绍集团派系斗争很厉害,严重消耗整个团队的能量,他们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不堪一击。”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袁绍集团外强中干

郭嘉也及时提出一个《十胜十败论》,进一步给曹操团队打了强心针。大家认可了袁绍的十个弱点,上战场时的脚步都是带风的节奏。

是的,决战意志往往才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荀彧和郭嘉为什么这么了解袁绍,因为他俩在袁绍公司干过呀,太熟悉前老板的为人了。

这两人就是项羽当年的陈平和韩信,因为对项羽和袁绍的不看好,果断离职,结果成就了刘邦和曹操。

人才之所以是人才,是因为他们看人的水平也厉害。看看韩信和陈平对项羽的评价,那是高度重合,两个字:精准

▲荀彧是曹操集团的第一智囊

图源/剧照

在袁曹相持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叫许攸的人加入了曹操的公司,进一步助力了曹操的成功。

后来,曹操自己也承认,是荀彧、郭嘉、荀攸这些人将他送上了魏王的位置

而袁绍阵营的田丰也和范增的命运一样,虽然智商绝对在线,但就是不被领导所信任。

曹操后来为什么能一路升级打怪?

就是因为他的人才库绝对强大呀。这些人先是让他在北方的角逐中胜出,最后更是在综合实力上直接碾压江东的孙权和蜀地的刘备。

再说刘备,他的前半生为什么一直不顺,除了实力偏弱起点较低之外,团队没有人才的支撑也是他迟迟起不来的核心原因。

你看,自从诸葛亮加入刘备的团队之后,刘备一下子就活明白了,格局也被打开了,战略战术方面那是明明白白,干就是了。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和荆州牧刘表是亲戚,他为什么不加入刘表团队后来却选了刘备这个外来户?

当然是因为诸葛亮给刘表打的分数不够高呀。

诸葛亮和韩信、荀彧这些人一样,看人的眼光很毒,判断一个人从来不局限于表面,所以他们才选了刘邦、曹操、刘备这样的潜力股。

孙权能够雄踞江东,原因也是因为江东人才济济,简直就是将星如云。

▲孙权的江东也是人才济济

图源/剧照

没办法,孙策、孙权的综合素质足够让那些精英们给他们打出一个高分,继而支持自己的事业。

所以呀,有时候地缘、经济、人口这些因素虽然不是参与竞争的各方所能自主决定的,但人才却绝对是一个可以人为操作的重要参数

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想吸引精英,你得让别人能够给你打个高分呀。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打铁还需自身硬压

历史上的黄巢、张献忠、李自成这些人也是一时的豪杰为什么都是一套“兴也勃焉,亡也勃焉”的剧本,原因就是,他们自身不是曹操这样的雄主,又没有主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意识。

即使一时吸引了部分精英,也会迅速流失,就像隋朝的杨玄感起兵反叛杨广时,虽然开始时势头很猛,但还是没留住李密这样的精英。原因就是,李密在杨玄感身上看不到希望,给他打了个低分。

是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不断精进,将自己打造为最优秀的个体,这样才能走向更广阔的的舞台并吸引优质的同行者。

勉之!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东汉末年,隋朝末年,唐朝末年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