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唐诗中,既有“无忌”,又有“莫愁”,不知金庸可曾读过否

 思明居士 2023-05-13 发布于河北

张无忌和李莫愁,都是金庸先生笔下十分经典的人物形象。

文章图片1

最近,读到一首唐诗,文本中既有“无忌”,又有“莫愁”。从字面上来看,还挺有意思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忆昔

韦庄 〔唐代〕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首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紧扣诗题,追忆往昔。从前,我去五陵游玩,半夜时分,聆听着清丽的歌声,月光洒满了楼台

文章图片2

五陵”本指汉朝的五座皇陵,很多富豪和外戚都会住在旁边,因此后来就用来指代富豪贵族的居所

子夜”本指半夜,然而南朝又有歌咏爱情的《子夜歌》,因此,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既是指深夜,又是指唱的是《子夜歌》。

颔联“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写景,树前点满了明亮的蜡烛,长时间地就像白昼一样,露井边开满了桃花,处在这样美丽浪漫环境中的人,不知道春秋

文章图片3

露桃”指露井边上的桃花,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我看到有一个版本的赏析里说,本诗中“露桃”代指美女,“露桃花里不知秋”应该理解为身处美女堆里忘掉了春秋。但是,我还是觉得不是代指,而应该是它的本义。一是因为,按照本义来说,也解释得通;二是因为,按照本义理解,跟前面的“银烛”更对称、更和谐。

文章图片4

不过好在,不论如何理解“露桃”,颔联两句都是反映了富豪权贵沉迷声色、不分昼夜的奢靡生活,他们纸醉金迷、忘乎所以

颈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写人,即夜夜笙歌的男男女女。这两句诗中连用了两个一语双关,十分巧妙,令人称绝。

西园”是个地名,本来是曹操所筑,在本诗中,应该是指富贵之人玩乐的园子,跟首句的“五陵”类似。

无忌”本来是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名字,在这里一语双关,暗指王孙公子玩乐时毫不顾忌,纵情声色,怎么开心怎么来,其他的一概不管,毫无责任和担当。

文章图片5

南国佳人号莫愁”,则是暗指擅长唱歌的美丽女子,表演之时也没有愁思,不知道国之将亡。颇有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味道。

《旧唐书》中记载:“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文章图片6

这样算来,颈联是糅合了双关、用典、对偶这三种修辞,而且毫不牵强,浑然天成,读来耐人寻味,简直是堪称妙语啊。

尾联“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说的是,如今世道离乱,往日的那些欢娱就都成了幻梦,像云烟一样消散了,只有夕阳日日西下,江水不断东流

既感叹了世事变幻、物是人非,又表达了对前文耽于享乐之人的讽刺和谴责

文章图片7

曾经再怎么荣华富贵、歌舞升平,如今不也是下场凄凉吗?假如他们能够奋发图强,如今的世道是否又会是另一番模样呢?

总而言之,这首诗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深刻思考,极富感染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