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汉学最高荣誉为何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劳工“丁龙”居功至伟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3-05-13 发布于福建

作者|罗桥础 王正方

字数:3801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安德尔(Paul Anderer)是研究东亚文化的专家,他的妻子米亚(Mia Anderer)是一位日裔,协助他的研究。
有一次他们夫妇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东亚学院,得知世界汉学学者的最高荣誉是东亚学院里“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个头衔,而且迄至为止只有4位教授获此殊荣。
这样显赫的“讲座教授”竟然是以丁龙这位中国人作为命名,不知丁龙是个什么大人物。于是安德尔夫妇仔细打听,结果让他们更为吃惊的是,这个丁龙仅仅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劳工,曾当过男仆。当时将自己全部积蓄12000美元捐助给哥大,从而在这里开设了汉学系,这便是东亚学院的前身。
一个普通的华工推动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发展,简直是个奇迹。但因为捐款筹建汉学系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捐款人和学校当事人均早已去世,因此丁龙的具体身份一直成为一个谜。


1、学者求真苦苦寻觅,丁龙事迹始见踪迹
丁龙是哪里人?怎么到美国的?为何会向哥大捐款筹建汉学系?丁龙后来到哪里去了?安德尔夫妇决定要解开这一系列谜团。
2005年秋天,由夫人米亚承头,开始从学院里1902年筹建汉学系以来的资料里搜寻,在档案馆和图书馆里大量阅读旧报纸,寻找有关哥大的新闻报道,又根据获得的初步线索到丁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探访。
其实,在安德尔夫妇探寻丁龙事迹之前,1999年在哥大的一位年轻的旅美华人学者王海龙也开始走上寻找丁龙之路,他们为发掘丁龙事迹都做出了贡献。
经过他们的努力,直到2006年的2月,丁龙人生经历的大概脉络被梳理出来了,并一度在世间掀起了丁龙热。


他们认为丁龙1857年生于中国山东或广东,但是,并不知道其童年经历和家庭情况。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卖到美国,随同一批华工从事苦力。刚开始,在加州参加铁路的修建,后来因为踏实勤劳,被卡蓬蒂埃雇为家里的仆人。 
贺拉斯·沃尔普·卡蓬蒂埃(1824-1918)是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19世纪五十年代,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
当时,加州发现了金矿,卡蓬蒂埃立刻前往加州建立公司,创办银行,在太平洋铁路公司里他拥有大量股票,同时又担任几家铁路公司的董事,不久便在金融界成为加州举足轻重的大老板。
不仅如此,他还兴办实业,同时在加州电报公司和欧弗兰电报公司兼任总裁,建设起了电报线路,从西海岸通达犹他州,连接起美国东西岸,政界也有其一席之地,奥克兰这座全新的城市便是他在1852年创建起来的,并由他任市长。
卡蓬蒂埃拥有巨额的财富,脾气也特别大。
一天他跟朋友一起狂欢,喝醉了酒,怒气冲天地打骂惩罚所有的仆人,扬言要将他们通通赶走。
第二天酒醒之后发现,早就心有不满的其他仆人几乎全都走了。
卡蓬蒂埃终生未婚,偌大的一院房子也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心情凄凉。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丁龙却留了下来。


卡蓬蒂埃问他为什么能够忍受责骂不走,丁龙说自己记得孔夫子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要忠心,要珍视自己的荣誉。
卡蓬蒂埃顿时被丁龙的善良和真诚感动,开始对东方的中国文化有所好奇。在丁龙的影响下,这位美国大亨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并想真正地了解中国。
两人的主仆关系渐渐地演变成了朋友关系。
丁龙的忠厚朴实成就了他的财富之路,卡蓬蒂埃委派丁龙做了自己的管家,到了1900年丁龙已经是卡蓬蒂埃生意上的一个合作伙伴了。
1901年76岁的卡蓬蒂埃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应该感谢丁龙多年的服侍和帮助,问丁龙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作为富翁的卡蓬蒂埃,一直乐于做慈善事业,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大金主,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而对于没有多少文化的丁龙来说,面对卡蓬蒂埃的问题,他的想法也很朴直,他说:自己要向卡蓬蒂埃学习,愿意向哥伦比亚大学捐款,在学校建立汉学系,这样能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卡蓬蒂埃遵循丁龙的愿望,于1901年6月8日跟哥伦比亚大学联系捐款10万美元,并亲自给校长塞斯·洛(Seth Low)写信说:“这笔钱随信奉上,我以诚悦之心献给您,筹建一座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
1901年6月28日丁龙(Dean Lung)也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出来,并在给哥大校长塞斯·洛的短信里写道:“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为贵校汉学研究的资助。---丁龙,一个中国人。” 他以这种方式来充分体现自己的真诚愿望。
此后卡蓬蒂埃多次给哥大校长塞斯·洛写信,高度赞扬丁龙的人格。
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以一个中国仆人名字来命名大学的一个系科,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哥伦比亚大学校长非常为难和犹豫。


针对这种情况,卡蓬蒂埃又给哥大的校长去信,指责美国社会对华人存在的偏见:“我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子孙,也不是残酷和落后的中国的辩护者……但是对我们而言,应该是去更多的了解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上大约7亿人的时候了。”
为了帮助丁龙尽快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卡蓬蒂埃多次跟哥伦比亚大学的前后两任校长塞斯·洛和尼古拉斯·巴特勒进行协商,自己又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甚至变卖掉自己在纽约的住房。
即使有卡蓬蒂埃这位名气很大的富翁、杰出校友、校董的出面,支持并追加补足了建系的全部花销,但是哥大校方出于偏见和名气考虑,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建立一个系科。
当年,清朝总理大臣李鸿章刚刚访问过美国,在纽约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校方于是想用李鸿章的名义来作命名;又曾提出过用伍廷芳的名义来命名,因为当时他是清朝驻美大使。
不久慈禧太后得悉消息,于1902年向哥大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5,044卷善本书。这套赠书卷帙浩繁、版本珍贵,最终成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所以此时哥大又想用中国皇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个系。
但是,卡蓬蒂埃的态度很坚决,始终坚持要用丁龙来作命名,如果不同意,就要撤资。卡蓬蒂埃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校方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卡蓬蒂埃的主张,西方文化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中国捐款人姓名命名的文化项目终于诞生了。
卡蓬蒂埃不仅不断给哥大汉学系追加经费,在得知加州大学也在兴起对中华文化和思想的研究时,也主动地作了捐助。
1902年,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建成时,卡蓬蒂埃本人被拖累至濒临破产,只能搬回纽约上州高文镇乡村的老家度过余生。
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成为美国汉学研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机构,乃至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国时期就有1万多中国人到此留学,像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马寅初、冯友兰等著名人物都曾在此深造过。


直至今日哥大的汉学研究在北美也依然保持着一流的水平,哥大馆藏的中国县志和族谱比中国都全,经常有国内的学者,到这边来购买相关的资料和微缩胶片。比如一些偏僻的姓氏的起源和家谱由于战乱等原因,在中国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到这里才能找到。
丁龙并不是知识分子,其实他对孔夫子也所知甚少,而卑微如他却做出了富贵如王公巨卿,博学如鸿儒太傅辈所难以望其项背的义举。
他只是以中国人的个体形象,在海外挣扎,并以自己信奉的理想和道德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但却在无形中感化了别人,传播了中华文明。
受丁龙影响,卡蓬蒂埃对中国产生了特别的情感,他曾随丁龙多次来广东,并向广州的博济医学堂捐款2.5万美元。
1901年卡蓬蒂埃和丁龙从中国回美国,游轮上两人共住一个高级包间。有乘客提出抗议,要求这个中国仆人去下等舱,卡蓬蒂埃告诉大家,自己是这个中国人的秘书,而这位中国人则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船上的人得知后都以崇敬的眼光来看待丁龙。
1905年底丁龙离开纽约北上加拿大,然后坐火车横穿北美大陆到了温哥华,并上了一艘去香港的客轮。他的信息从此便消失了。


 2、哥大发布寻人启事 丁龙归宿终究现身
丁龙为哥大捐资建汉学系的事迹搞清楚了,但是他到底最初来自何处?1905年之后丁龙又到哪里去了?
为此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球发布了寻人启事,寻找丁龙的原籍及后续人生。
此后,在中国和美国出现了一股寻找丁龙的热潮,但几年过去了,仍无所获。
2009年南非华人学者陈家基教授注意到这条启事,他于2016年开始投入这项研究。2020年初疫情期间,陈家基住在国内,他跟探寻丁龙的国内外团队取得联系,并依靠国内侨联和央视的力量,终于搞清楚了丁龙的真实身份和他的家族情况。
丁龙本名马万昌,广东台山白沙镇千秋里村人。早年到美国时改名马进隆,“进隆”与丁龙在台山话中差不多,所以被误传为丁龙。
马万昌于1906年初从美国回到家乡后,购买了田地与新宁铁路的股票,又在香港进行投资,算得上是当地的有钱人。他育有二子四女,大儿子士勤,二儿子士筹(维硕)。


马万昌在家乡先后为自己兄弟和两个儿子盖了四所楼房。1936年10月马万昌在家乡逝世。
马万昌去世不久,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新宁铁路被毁,马家投资血本无归,香港的产业也被居心不良的同乡吞没,从此断了家庭经济来源,马维硕只得将家中土地变卖。到1949年,家产基本卖光,因此家庭成分被评为贫农。
马万昌的二儿子马维硕一直在家乡一所小学教书。他育有二子五女,为了生计,两个儿子很小就到香港打工,后来去了美国生活。因为后人大多居住在美国,因此马维硕退休后也移居到美国。
丁龙的真实身份搞清楚之后,2022年旅居美国的丁龙先生的长孙91岁的马腾沃、曾外孙黄畅泉、曾孙女马嘉燕等专程到纽约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哥大校园里合影留念。
到此,困扰哥大的百年谜团终于被彻底揭开了。 

阅读:

被遗忘的华人军团:一百年前,14万“工蚁”如何让中国成了一战战胜国?

风华江左第一名士谢混的故事:“清华大学”校名起源于他的一首诗

晚清两大平等条约,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

北京大学在清朝成立,却在蔡元培手下真正诞生

曾有神人邀我到民国上大学,还好没听他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