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格尔顿 | Baa, Baa, Black Sheep解读

 置身于宁静 2023-05-14 发布于浙江




文章选取于《文学阅读指南》[英]特雷·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著 范浩 译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我在本书开头提到的一些有关解读的问题了。下面是一个很有名的文学文本:

黑绵羊,巴巴叫,

问你羊毛有没有?

有有有,好先生,

我有整整三袋毛。

男主人,送一袋

女主人,送一袋

最后一袋要送给

巷子里的小男孩。

Baa baa black sheep,

Have you any wool?

Yes, sir, yes, sir,

Three bags full.

One for the master

And one for the dame,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显然,这算不得有史以来最精妙的文学作品。论起对人类状况的探讨,比这深刻的文章有的是。尽管如此,这首歌谣还是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首先,第一句话是谁说的?是全知型的叙述者,还是一个和绵羊对话的人物?还有,他为什么要说 “黑绵羊巴巴叫,问你羊毛有没有”,而不是,比如说,“抱歉,黑绵羊先生(女士),问你羊毛有没有?”这个问题是单纯的学理性讨论么?讲话人为什么想要知道绵羊有多少毛?纯粹是出于无聊的好奇心,还是有什么利己的动机?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讲话者是想给自己要点羊毛。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和羊毛主人打招呼的方式(“黑绵羊巴巴”)实在古怪。也许“巴巴”是绵羊的名字,讲话人只是客气地称呼它一下。也许他跟绵羊客气是为了从对方身上占些便宜。可能“黑绵羊巴巴”的结构就和“黑绵羊亨利”或是“黑绵羊艾米莉”差不多(这头绵羊的性别是不确定的)。可是这显然说不通。用“巴巴”做羊的名字很怪。与其说像名字,不如说像它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会有翻译的问题。日本或是韩国的绵羊肯定不会说“巴巴”。也许女王陛下的绵羊更有腔调,“巴尔巴尔”地叫也说不定。)

讲话人会不会是在当面模仿绵羊,借着称呼它的机会怪腔怪调地学它的叫声,就像大家说老牛哞哞哞或是小狗汪汪汪一样?如果是这样,那真是笨得可以。连傻瓜都知道,学人说话,还想跟人要东西是不靠谱的。这样看起来,说话人不仅没有礼貌,而且极其愚蠢,居然不明白当面羞辱绵羊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此人显然是个绵羊歧视者,对我们的羊类邻人抱有一种令人作呕的优越感。也许他受了某种低俗成见的误导,认为绵羊很弱智,不会在意这样的作

如果是这样,他显然打错了主意。他的意思人家不是没听懂。“是的,”绵羊答道,“我的确有些羊毛——整整三袋呢。一袋给男主人,一袋给女主人,还有一袋要给住在巷子里的小男孩。就是没有你的份——你这个没有礼貌的混蛋。”自然,最后一句话只是暗示。如果明讲,就把绵羊精心做出的友好姿态破坏了。对于讲话人的问题,它不但立刻作答,而且毫不敷衍,但内容却根本不是对方想听到的。事实上,它的策略是故意将问题误解为无心的,拒绝对讲话人隐含的意思(“你能给我一些羊毛么?”)做出回应。就好比你在街上问别人,“你有时间么?”,对方答道“当然”,然后自顾自走了。他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正确领会你的意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说明了人类表述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推断和暗示。询问客人你想喝咖啡么?,表明你愿意给她倒一杯咖啡。假如有人问了你这个问题,但咖啡并没有出现,你就会明白,这纯粹是学理性讨论,相当于16 世纪的威尔士有多少女裁缝?或者最近怎么样?最近怎么样并不是要你一五一十地复述最近的病史。

在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版本中,最后一句是没有羊毛要送给/巷子里的小男孩But none 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 the lane)对文化差异感兴趣的读者会发现,这首歌谣有不同的唱法。英国和美国的版本稍微有些出人。)说不定讲话人就是巷子里的小男孩这句话是绕着弯子的讽刺,告诉他羊毛没他的份。而且这里的拒绝是双料的,因为绵羊是在刻意刁难,刚刚告诉我们有三袋羊毛,这样的话,原则上应该有小男孩一份。也许它知道讲话人的名字,但为了报复他拿巴巴取笑自己,故意冷淡他,不提名宇。也许讲话人并不是那个小孩。如果是这样的话,绵羊提起他就有点古怪了,这个信息也显得多余。说不定绵羊只是想向咄咄逼人的问话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力:羊毛给与不给全随它高兴。这可能是在开头的贬抑之后抬高身份的策略。很显然,这首诗是关于权力之争。

除了完全不着调之外,以上的分析还有什么问题?显而易见,它只讨论了内容,却没有讨论形式。应该注意这首歌谣的简约精:它的文字完全拒绝任何形式的铺张或过度。除了三个单词,所有的词都是单音节的。通篇没有意象,追求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透明化风格:内容和语言都是如此。格律紧凑——甚至比韵式还要紧凑。全诗仅有一个半韵或侧韵 (damelane )。每行诗只有两个重读音节(尽管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标注),这样一来,就限制了讲话者的自由。相反,如果是像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可否把你比作夏日的一天?)回这样的五步抑格,则可以灵活地用各种方式读。演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选择重音,也可以任意选取节奏、音高、音量乃至语调。这行诗的五个重读音节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为即兴朗诵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坚实基础。不过,要是按照我标注的重音朗诵,观众恐怕是不会起立鼓掌的。

然而,《黑绵羊巴巴叫》的格律却决定了它只能用比较固定的方式朗读。它没有给说话人留下表现“个性”的空间。这两种情况的区别,有点像是固定的舞蹈姿势之于夜总会的随便摇摆。由于歌谣的音节过于规律、也过于明确,听起来更像单调的圣歌,或是仪式上念通的内容,而不像是说话。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用音调来表达上文简述的解读。不妨用讥讽的拟声词开始(巴巴,然后用唐突傲慢的语气说出问你羊毛有没有”,绵羊的台词则可以采用极度做作的礼貌口吻,暗含着挑衅的调子。

这首诗的效果有一部分来自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对照。它的形式简单自然——儿歌样式,语言被简化为几个符号。这种澄澈似乎暗示读者,在诗中的世界里,一切都很单纯,什么都在明面上。可是,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内容并未对此提出什么有力的佐证。透明的外表下掩盖了各种冲突、矛盾、操纵,还有误会。这些人物虽然不见得是从亨利·詹姆斯晚期的小说走出来的,但他们的对话充满了含混和影射。文本下掩藏着一个错综复杂、关于权力、恶意,征服以及假作谦卑的潜文本。没有几部作品具有如此深邃的政治含义。《黑绵羊巴巴叫》使马克思的 《资本论》 看起来就像《玛丽·波平斯》一般幼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