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圣先贤 你知道多少? 二

 顾绍骅 2023-05-14 发布于湖北

中华古圣先贤    你知道多少?

【摘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中华古圣先贤”就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英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正气”在各行各业里靠这种正气万物生生不息,生长流传。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能量的“正负”之间,产生的效果,天壤之别。笔者乃“百无一用的书生”,然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实中“文化断层”日显突出,必须“亡羊补牢”,防微杜渐------;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华文明保留下来了?除了“自然因素”外(靠的是地理,靠的是文化,靠的是历史,靠的是政治),中华文明的两个属性是关键: 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改变世界。这些因素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赵朴初作诗赞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上古文明”从有巢氏造房、燧人取火开始,经过房居熟食等初级分化而产生初级文明——自我创造;大禹治水、五谷栽种等产生农耕文明——自强不息;仓颉造字后,产生了记录文明——文明之光;炎黄部落产生社会文明——井然有序;皋陶让我们产生司法文明——公平和谐;神农氏让我们产生医药文明——救死扶伤;王亥、范蠡让商业繁荣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甘德、石申、鲁班、张衡等让人类科技大放异彩——领引世界;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顾恺之、王羲之、东方朔司马迁等,让华夏大地充满智慧和人文情怀——中庸之道!等等文明之光闪耀世界!姜尚、霍去病、岳飞、关羽等让我们懂得封狼居胥、精忠报国——“虽远必诛”等等中华文明!)以后不在我们华夏文明下一段5000年历史,从现在开始,有你,有我,有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女来帮忙实力书写。(反观“西方文明”,从普罗米修斯的盗火开始,就是“强盗逻辑”,宣扬的就是自私自利的“掠夺行为”-------)】

《中华古圣先贤图解》设计理念:“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动静互补。文字释文:1、《中华古圣先贤人物(成就一览)》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顾绍骅对中国精神的理解:为了国家民族及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松懈意味停滞不前,放纵等于毁灭!


接上期:

七、  仓颉造字

仓颉[jié]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造字的地方叫“凤凰衔书台”。出自《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规范和使用,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河南南乐、虞城、开封和陕西洛南、白水。仓颉是通过鸟的足迹来造字的。

典故出处

原始版本:仓颉造字,出自《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代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演化版本:黄帝时期,有一个史官叫仓颉,他观察鸟兽的足迹并从而受到启发,就创造了文字。传说他创制文字时,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间哭泣。因为天担心人们学会文字后,都去从事商业而放弃农耕,造成饥荒。鬼怕人们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它们,因此才在夜间哭泣。还有一种说法,兔子在夜间哭泣。因为兔子害怕人们学会文字后,取它们身上的毫毛做笔,从而危及它们的性命,因此才在夜间哭泣。

主要成就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仓颉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文字,所谓的“苍(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个人完全地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而是说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 

二、受洛书,河图、洛书上详细记录古代帝王的兴亡之数,和统民治国的道法。只有天授命的帝王才能得到,仓颉登基为帝后,向南巡狩自己的领土,登上阳虚山,随着洛河向东来到了洛水与黄河交汇处的洛汭,发现灵龟背负着神秘图案,献给仓颉。八卦就是洛书演化而来,后为《周易》来源。

八、   少昊(人文初祖、少皞部落的首领称号)

少昊,华夏人文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称号,黄帝的长子,母为嫘祖(一说女节)。少昊,亦作“少暤”,名“挚”,又作“质”,号“金天氏”、“穷桑氏”或“朱宣氏”,生于穷桑,和太昊伏羲一样同为上古时期东夷族的祖先和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之为少昊,姬姓,一说为嬴姓,名玄嚣。

出生于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边。少年时,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号金天氏,一号青阳氏。少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少昊部族内有20多个以鸟为名的部落,如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鸿氏、鸤鸠氏、鹘鸠氏、爽鸠氏等等,其中有凤族8个,凤族在少昊集团中地位最为尊贵,掌管天文历法,指导部落农桑。

凤族之所以在少昊所领导的部落集团里占比这么大,是因为其在诞生的时候,天空上突然出现了五只凤凰,它们分别由红、黄、青、白、玄五种颜色所组成,并纷纷飞落到少昊所在的院子里。也正因为如此,少昊也可以被人们称作是凤鸟氏,之后在部落里掌权之后,便以玄鸟,也就是燕子来作为本部落的图腾。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在整个东夷部落集团里的很多大佬级人物,诸如太昊、少昊、帝舜、后羿、伯益等等,都以太阳鸟来作为图腾。

人物简介

少昊,中国上古传说首领,五帝之一,黄帝长子,生母嫘祖(一说为方雷氏女节)。有学者认为,黄帝出自泰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出自泰山部落集团,也是后来所说的东夷人,是少昊的后人,在向西部的发展扩张中,与炎帝等部落相互融合,主宰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华夏民族主体;华夏民族的泰山崇拜,说明其文明一支主干发源于泰山脚下、黄河之边。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索引》曰:“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即所封国也。”《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位大联盟首领时,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曲阜,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24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家族情况

少昊祖辈

祖父:少典祖母:附宝父亲:黄帝

母亲:嫘祖(一说方雷氏女节)

少昊同辈

兄弟:昌意(母嫘祖)、夷鼓(母肜鱼氏)、苍林(母嫫母,一说苍林即夷鼓)妻子:凤鸿氏之女

少昊子孙

儿子:重、该、穷奇、般(尹般)、挥(张挥)、蟜极、倍伐、昧、穷申。孙子:帝喾曾孙:弃(后稷)、契、放勋(尧)、挚、台玺

人物争议

秦汉之际的古史论述中,五帝至少有两种名单:《大戴礼》及《史记》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刘歆则以少昊取代黄帝。刘歆替王莽制造舆论,以本来主要具神话空间性(而非历史时间性)的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五方帝坐标为基础,将前三者定为三皇,后二者配上喾、尧、舜而定为五帝。

根据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五帝其实并非直系亲属关系,而是分属于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氏族。但在《五帝本纪》中,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的子孙。此外,夏禹、殷契、周后稷均为黄帝玄孙,秦、匈奴亦为黄帝的后代,东越、南越、西南夷的先君也都可以溯源到黄帝。这一书写,其实是将汉武帝以前各民族的文化记忆进行了重构,表现了早期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黄帝与颛顼为祖孙关系,故刘歆勉强在两者间增加少昊一代,且将少昊与黄帝之子、颛顼之伯父玄嚣相等同。然而,不仅《大戴礼》及《史记.五帝纪》并无少昊踪影,连《竹书纪年》的案语也称少昊“不居帝位”,可见这号人物在黄帝系统古史观中若存若亡。

少昊名挚,帝喾之子帝挚实乃少昊之分身。据说帝挚在位仅九年,为其弟尧所代,事迹同样若存若亡;《帝王世纪》则谓帝喾娶于娵訾氏女常仪而生帝挚。《山海经》中帝俊与羲和生十日,与常羲生十二月,常仪即常羲。而娵訾一名营室、孟陬(今双鱼座)。《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帝挚的降生故事,当是上帝与日母在一年之始诞下朝日的隐喻。其兄终弟及传位帝尧,似乎仍有十日代出神话的影子。少昊或帝挚的日神身份视羲和十日故事后起,应为东夷首领神格化的结果。

相关记载

史籍记载

先秦时期关于少昊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条: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左传》定公四年)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国语·楚语下》)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逸周书·尝麦解》)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山海经·西山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山海经·大荒东经》)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釐。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威性,少昊之子,食黍。(《山海经·大荒北经》)

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山海经·海内经》)

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太平御览》卷三引《尸子》)

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帝王世纪》)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逸周书·月令篇》)。

此外,《吕氏春秋·孟秋纪》、《礼记·月令篇》等也有类似的记载。总结上述关于少昊的记载,可得出以下认识:少昊不是一个明确可指的具体人物,而应是若干部族的联合体。少昊的时代早于颛顼,更早于尧、舜、禹,而与黄帝、炎帝相若,蚩尤属少昊时期。

汉代人的说法:“少昊帝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名挚,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晋《帝王世纪》也持这种观点:“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

南宋罗泌《路史·后纪五·疏仡纪·黄帝纪》:称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次妃方累氏,曰节,生休及清。休,继黄帝者也,是为帝鸿氏。清次,封清为纪姓,是生少昊(这里认为少昊与玄嚣非一人)。次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认为挥为少昊第五子,黄帝之孙)……次妃嫫母,……生苍林、禺阳……” 

故里志

少昊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日照市),因他能继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主要活动于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擅于治水、农耕。少昊氏最初立国于今山东日照一带,后来建都曲阜(注释:休与帝鸿不是同一个人)。

少昊氏族,是史前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1、2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丹土村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今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子村和安家尧王村周围)、两城(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西北)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后来,随着史前陶文等新资料的发现,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分布于豫东皖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属太昊氏遗存。在鲁南和鲁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则是少昊氏遗存。这些实证研究,极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岱地区史前社会的认识。但同时又出现一个问题,海岱地区史前社会发展的鼎盛期,实际是龙山文化。如果认为少昊氏,只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必须对它与龙山文化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将与少昊氏作为东夷族最繁盛支系的大量文献记载,产生矛盾。因此,就有必要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对少昊氏在史前,尤其是龙山时期的发展流变,进行探索,这有助于我们,准确评价少昊氏在海岱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 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甘渊”作注时说:“水积,则成渊也。”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经文“东南海之外”,北堂书抄卷一四九引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大荒南经此节疑亦本当在此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下,乃简策错乱,误脱于彼也。此经甘渊实当即大荒南经羲和浴日之甘渊,其地乃汤谷扶桑也。

《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谓此也。则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少昊在位期间,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以鸟命官(其实是用不同的鸟作各少昊部落的图腾),少昊的图腾可能是燕子(嬴)。同时,还与炎黄部族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

《春秋命历序》说,少昊传8世,500年。《易纬稽览图》说,是400年。后期,青阳氏强力四征,重兵苦之,遗之美女。青阳之君悦之,营域不治,大臣争权,远近不相听,国分为八(《逸周书·史记解》)。周朝时嬴熊诸族,徐、群舒、赵、秦、江、梁、黄等族,多是其后代。而《史记》则说,玄嚣不在帝位,是司马迁写《史记》时,根据汉武帝指示所作的误传。 

后代

少昊有好几个著名的后代,他们的外貌、性格、品德、才能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史书中略有记述的,有以下几位:

重,即句芒。有着人的面孔,鸟的身体,脸是四四方方的,经常穿着白色的衣服,出行时驾驭着两条飞龙。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和伏羲共同掌管着春天。木神拿着一个圆规一样的东西,掌管着春天的大地万物的生命。句芒还兼任着生命之神,如果某人多行善事,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句芒就会给他增加寿命。(出自《吕氏春秋·孟春》。)

该,左耳有蛇,乘两龙。人面、虎爪、白毛,执钺。古籍中多称蓐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和少昊掌管着西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该负责查看太阳落山的时候,西边的霞光是否正常。蓐收还掌管刑罚,是天上的刑神。威姓,一目国(鬼国)建立者。(出自《山海经》。)

穷奇

穷奇,长得像老虎,肋下有一对翅膀。他能够听懂天下各地的语言。穷奇,是个是非不分的恶神,他看见两个人打架,就把正直有理的哪个人吃掉,而让凶恶闹事的无赖逍遥法外。但每年腊月初八,他和他的伙伴们,就到处寻找吃人的害虫,把他们赶跑或吃掉。与帝鸿氏不才子“混沌”、颛顼氏不才子“梼杌”、缙云氏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也有说法认为穷奇是风神的后裔,而非少昊氏不才子。

般的封地为尹城,后人以地为姓。尹城的位置在山西西南和河南西北部,般的后人尹吉甫墓也在该地。《山海经·海内经》:“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编撰尹氏族谱最早的是秦博士尹沛公。他上考少昊氏至公为61世,订尹氏家传,以维子孙。唐代贤相张九龄《姓源韵谱》记载:“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唐812年林宝《元和姓纂》记载:"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中华尹氏通志》1分册第1页:据古代史籍和多数尹氏族谱的记载,少昊之子般,封于尹城,因以为氏,尹氏得姓自此始。唐于志宁《尹氏受姓考》:“考尹氏于音为徵,于行为金。其先本少昊次子般,封于尹城,子孙遂以为氏”。宋学者罗泌的《路史》卷16记载为“少昊次妃生般(音磐),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于尹城,说掌官职。有子曰昧,为玄冥师。”宋郑樵《通志》卷97记载:“尹氏,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以为氏。”部分尹姓家谱和张姓家谱在最初的几代祖先存在重合,张姓祖先和尹姓祖先存在同源的可能性。

字玉爵,号天禄 [2] 。父亲是少昊。母亲是少昊正妃凤鸿氏皇娥。张挥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五。有张姓家谱认为挥就是般,般是挥的别名,但这种观点在今天才出现,在古代并没有出现争议,且根据古代文献,有不同弓箭的发明者,后人不能根据今天的猜测而随意认为般是挥的别名。般的封地和挥的封地并不是同一地,且尹城和张姓发源地并不相同。

传说他发明了弓和箭。出自《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倍伐

他被贬到南方,作缗渊的主神。

《左传·昭公元年》称昧为少昊金天氏裔子,也有说法认为其为少昊曾孙,昧的儿子台骀,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在汾川(在今山西省临汾县)。

蟜极

蟜极,是帝喾、业父(大业的父亲)的父亲,大业的曾祖父,伯益的高祖父,赵国、秦国、江国、黄国、梁国、徐国、费国的嫡系祖先。(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穷申

穷奇的弟弟。

陵墓

古称云阳山,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遗迹

大汶口文化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

“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凤凰文化

据考证,《山海经》记载的少昊之国和羲和之国的甘渊(汤谷),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中。少昊时代对鸟的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吴玉丽教授在《从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识与图腾崇拜》一文中又说:“百鸟之王少昊,名鸷,是一只鸷鸟,更是鸟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内,各氏族全以鸟为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

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把上述传说归化为历史,固然不足为信,但作为反映少昊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而且,根据考古发现并证实,鸤鸠为布谷,爽鸠为鹰,鹘鸠为鸟、枭、雕。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少昊的人物关系》、《五帝时期部落首领》、《五帝时期主要历史事件

九、  颛顼(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

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

颛顼虽然不像是黄帝、炎帝那样地出名,没有做出那么多的丰功伟业,但也同样是勤勉工作,锐意进取的部落首领,他充分地继承了轩辕黄帝的管理经验,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创制了颛顼历法,一直沿用了很多年,还划定了九州,纠正了老百姓事事求神占卜的这种风气。颛顼还是玉石兵器和玉石装饰、奢侈品的开创老祖,从出土的文物,后人进行研究,最后证明,中华龙图腾文化的起始,也就是从颛顼这里开始的,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贡献,后人也把颛顼列为了中华人文始祖之一。颛顼管理有方,很受族人的爱戴,管理的民众就越来越多,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那个时候,没有成形的国家体制,通常都是弱强食,势力强的去劫掠,甚至吞并小的部族那是常有的事情,颛顼一族的实力大增,引起了骄傲强横的共工的不满。颛顼与共工之间的这种矛盾由来已久,本身颛顼属于轩辕黄帝一族,而共工属于神农炎帝一族,前辈们的积怨让共工看待颛顼天生冷眼,那个时候颛顼管理着大片地区,今天的河南、甘肃、河北、山西,往东一直到东海边,(估计就是山东辽宁大部分地区),而往南一直到湖南,简直就覆盖了现在的中部六省,而共工主要就是处于长江流域,因此,才有共工是在那个时候被称为"江帝"的说法。民众爱戴颛顼,都要求他称帝,于是颛顼也就从了这个民意,但是共工不干了,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他自己有这样的资格,所以这些积累下来的情绪促使共工要和颛顼有一场恶战。共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到了他平时治理水患的方法,就是垒堰塞湖,然后猛然开口垮坝,这样冲了颛顼的大片土地和民宅,这让共工因此而失去了所有老百姓的信任。

颛顼虽然受了一记重创,但是却也丝毫不怯敌,设法从和山召唤出了人身子老虎尾巴的逢泰,顶着两个巨大蜂窝形脑袋的骄虫,还有个龙头人身子的计蒙来和共工召唤出来帮助他的神柜比和王子夜作斗争,最后共工的队伍遭遇了失败,从河南北部这个他挑起的战场,一直跑到了昆仑山脉的不周山,被挡住了去路。共工性情刚烈,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义的讨伐,却成此结果,无法接受事实,于是就一头撞向不周山。这不周山本是天地之间的柱子,经过这一次撞击,共工碰死,但是这一记撞击,却出乎意料地成了造福人类之举,先是日月星辰都开始动了起来,从东边往西边跑,这都是因为共工撞塌了天柱,让天倾斜所致,也因此改变了地面上的白天的地方永远是白天,黑夜的地方永远是黑夜的局面,从此日月星辰都开始东升西落,人们可以有规律地生活。

共工这一撞,还撞断了大陆的悬吊之绳,让大陆倾斜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于是从此以后,河流都有了明确的流向,变得不再那么泛滥了,于是后世人们因此感念共工的恩德,综合了他之前治水的功劳,就将共工奉为"水神"。不过说起来这共工,也是治水的专家,只不过方法没有那么先进,就是高填低洼,泛滥的时候就摊得大一些,灾害显得轻一些,就凭借这个,共工也成为了一个王国的首领,而且是个体系比较系统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的最高端。

共工与颛顼是有一战,但这一战斗还颇难定性,有史料称,共工和颛顼都是在同一个政治体系,这种结构很像是炎帝和黄帝的关系,虽然有争斗,却在体制上还是一个集团。关于共工存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在尧推荐舜为下一任领导人的时候,共工还都强烈反对,最后还和尧之间发生了战斗冲突,这一切都说明共工还活了很久,并不是和颛顼那一战中就碰死在不周山上。

制历法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 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颛顼历》有两大特点: 一是其时秦政权尚僻处于雍州,不与诸侯各国交往。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视秦国,所以它实行的历法,直到秦统一天下后才推行全国。但又汉行秦历,才使《颛顼历》一跃而奉为历法“正统”。 

创制九州

       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史记》上说他统领疆域“北至幽陵(今河北、辽宁一带),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西至流沙(今甘肃一带),东至蹯木(今东海),”极其广大。

实行改革

       在轩辕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

       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绝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颛顼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引。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黑龙江,南到岭南。东到东海一带。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人物评价

       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轩辕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颛顼的人物关系》、

十、  帝喾(人文始祖、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五帝之一)

帝喾(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曾孙。姬俊5 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

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帝俊化身为帝喾、帝舜,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失去商祖身份。后因与夏禹、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为玄枵之孙,成为与颛顼并列两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编排为尧、挚、契、稷之父,即尧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孙。

为政举措

迁都于亳

帝喾迁都于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区),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

订立节气

传说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0-11]

知人善任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韶》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缔造盛世

帝喾的部落,《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传10世,40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350年。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一要博爱于人,二要让民获利,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到了现代,仍有积极意义。

后世评价

司马迁《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曹植《帝喾赞》:“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刘勰:“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

帝喾的人物关系》、

十一、   尧,又称唐尧。(帝尧陶唐氏)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帝喾之子,祁姓,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帝尧在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鲧治水,并且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晚年,尧辟位,由舜继天子位。辟位二十八年后,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为政措施

一、尧完善政治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尧治理水患

祁尧处于原始社会,祁尧小的时候河水水平面覆盖了山西省中部,仅有山地丘陵等适合人类居住,尧帝治理水平面有功而当上了天子,河水治理后形成了两个大的湖泊,昭馀祁泽薮(时间让它渐渐变小,现已成为人类的居住地)和晋阳湖。

三、尧制定历法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们因为不知道四时变化而经常耽误农时。为了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他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心宿二)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并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主要影响

在《国语·鲁语上》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已进入到后天的五帝序列,但鮌(鲧)、禹、契、冥等也在这个序列之中;但看不到他们之间一脉相传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帝喾和尧完全不属于黄帝、颛顼一脉。

儒家创始人孔子和继承者孟子最推崇的上古人物不是炎帝、黄帝,而是尧、舜、禹,所以大赞尧、舜、禹并编造出他们禅让的历史,但却没有将他们纳入同一血缘系统,故《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这应该是接近神话传说事实的。“五帝”之名当是战国时代的产物。直至战国中后期,“五帝”之名方才出现。从现有材料来看,在战国中后期,“五帝”并不固定。直到战国末期的《五帝德》、《帝系》才最终确立五位古帝的名字: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这一谱系是古代神话历史化的重要里程碑。司马迁的《史记》采用《五帝德》和《帝系》的五帝系统。按照司马迁所列出的五帝谱系,尧为黄帝四世孙。随着神话时空被挤占,神话传说改变了性质,神话人物改变了身份,神话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化进程。

尧典》的主要篇幅,讲的都是帝尧如何命令羲、和,分派羲仲四人,测定“二分二至”,制定历法,敬授人时云云。中国是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谁掌握了“观象授时”的技术,谁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权力。

帝尧重用羿为武将,平息南方巴蜀楚地区一系列叛乱(古典记载关于羿的传说,均出土于巴蜀楚地的帛画和画像砖石上),才获得协和万邦、天下大和的平安盛世。

     《路史.夷羿传》:“夷羿有穷氏,五岁得法于山中,传楚狐父之道。”罗萍注引《括地象》:“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以待蝉鸣。还欲取之,而群蝉俱鸣,遂捐而去。羿为山间(猎人楚狐父)所养,年二十,习于弓矢。” 《山海经》仅记载羿与凿齿的战斗,《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

尧的人物关系》、

十二、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

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 ,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虞舜、舜帝。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政绩: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等篇,可以看到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尧典》把原本属于“族邦联盟”内的尧、舜、禹、共工、四岳、皋陶、伯益、夔、后稷、商契等不同族属的邦君,按照在一个朝廷里担任各种官职来描述的做法,就体现了作者的大一统思想观念。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为田畴,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舜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因此决定威望很高的大禹为继任者,并由大禹来摄行政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屈原在《楚辞》中就经常提到九嶷山上的舜帝,像“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之句,充分显示出舜帝在当地是一尊统率群灵的大神。

孝悌:

《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有虞氏重华,史称虞舜,他的后母心肠歹毒,几番设计要杀死他,舜只好逃到历山脚下独自开荒种地,他常常看见布谷鸟在树上哺养它的小鸟,想到自己是一个从个丧母的孤儿,又受到后母百般的虐待,不禁感慨万分,倍加思念亲人,于是作了一首琴歌,意思是登上高高的历,有只鸟在展翅高飞,看那只鸠鸟在山峦间徘徊,河水滔滔清冷宜人,深谷里鸟鸣嘤嘤,扶着手中的耕具,思念我的父母正在耕作,太阳和月亮如闪电迅疾,父母离我很远,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这就是古琴曲《思亲操》

《思亲操》歌词: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 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罝张羅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当安归。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的人物关系》、《上古历史名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人物》、《运城市名人》、

十三、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

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公元前2113年,帝禹二年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lù)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以及二十四氏(皋李徐赵、伯益嬴秦、江黄马舒、裴甄谷利、费廉阮骆、英莒梁寥)的鼻祖。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大唐德明皇帝”。

  

主要成就

皋陶与高辛氏的契、后稷共同辅佐大舜,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在尧和舜时期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协助执政司禹处理领导事务。禹即位,被禹选为继承人。但皋陶在帝禹之前先死了,未能继位。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皋陶立法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舜盛赞皋陶:“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二是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等即说明此理;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司法活动;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是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舜帝”推崇以德治国,并提出对联盟部落内的百姓采用“象以典刑”的惩罚措施。“象刑”和象形字的含义大抵相似,都有模仿的意思,象刑更多的偏向于“非真正意义上的刑法”;据史料记载,皋陶发明的“象刑”主要是在受罚人身上画画,但并不是直接在人身体上画,而是画在其衣服上。虞朝甚至还处于结绳记事和以石为器的半原始时代,当时还不具备将颜色刺进人肌肤的科技;还有一点,更为久远的黄帝曾制订华夏服饰的标准,即上衣下裳,如果此时“象刑”直接画在犯人身上,依然会被宽大的服饰掩盖,如此仍起不到惩罚的作用。或许正是这两点原因,上古“象刑”是直接在犯人服饰上画出象征五种肉刑的图案,以此来达到惩罚目的;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要笑了“在衣服上画画也算惩罚?这么不疼不痒的方式恐怕没人会在乎吧?”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所谓的“刑法”的确让人感觉不疼不痒的没有力度,但上古时期却是比“肉刑”还要严重的多;《尚书大传》记载,上古民风淳朴,在三皇五帝的感染教化下,人人皆以“道义”为行为准则,而接受“象刑”的人被强制穿上画有受罚图案的衣服,其他人一看就知道此人犯了罪,并接受了国家层面的处罚。如此一来,接受“象刑”的人很快被部落孤立,见者避而不及,长此以往,受象刑之人犹如离群的孤雁,最终会在羞愧和孤独中死去;这么说或许有朋友依然难以理解古人的“淳朴”,《封神榜》曾有周文王画地为牢的章节,试想殷商、西周治理民风,尚能随便在地上画个圈当作牢房,那么更为久远的虞朝民风该是多么的淳朴无邪。

皋陶作为法官的事迹颇具神话色彩。据古书记载皋陶其貌不扬,甚至相貌有些怪异。作为法官,在对案件裁判时,皋陶使用一只名为獬豸(xie zhi,四声)的神兽,从甘肃出土的东汉铜獬豸来看,獬豸是一头类似于狮子的独角兽,当遇到疑难案件难以判断时,獬豸用其独角指向一方当事人,“触不直者而去之”,被独角触中的人则被认为有罪,没有触中的人被认为无罪。皋陶还被后世奉为狱神,民间流传着“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的说法,相传皋陶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从而建立我国最早的囚禁罪犯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在皋陶为司法官期间,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天下太平。

皋陶晚年

皋陶帮助禹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禹继帝位后,为了尊重禅让制度,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禹继位后,江淮诸国对禹有不满情绪,他多次巡视江淮,宣讲禹功绩:“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一心为民排除水患,使民安居乐业。终使淮夷畏威怀德,一致拥戴禹。皋陶为开创华夏盛世立下赫赫功勋。但是,皋陶在帝禹二年就逝世了,享年106岁。皋陶死后,大禹又把继承人定为皋陶之后——伯益。皋陶死后,葬于六安,即今安徽省六安市,这里古有皋陶墓,世人称之为公琴。

古代断案高手》、《六安历史著名人物》、

待续      (欢迎转发!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顾绍骅于二零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母亲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