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可以读

 迷途老马ZS 2023-05-14 发布于辽宁

《生活》可以读

       贫瘠、战乱、恐怖……每触及到阿富汗,这样一些并不美好的词汇便如影随形,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荒漠与废墟。

日前读到博友“野生小动物”的几篇介绍阿富汗的文章,令我对这个神秘的国度更生几分好奇。翻出乌尔法特的几篇作品:《新思想》、《生命之曲》、《生活》、《为人效劳的人》、《两个葬礼》—诗一般的文字。读了,似懂非懂。

尖勒鸣(知了、蝉)叫出了秋老虎,30℃上下的气温对北方人是种煎熬。慵懒、倦怠,坐卧不宁。脑子僵了,手指硬了。不愿想,也不愿写。

本想借《新思想》一用,以苟延博客。网上没能搜到原文,搜到了《生活》,也好,就是它了。喜欢《生活》,是因为我曾经渴过饿过。待到哪天神清气爽了,敲出《新思想》再飨朋友。

面对恣意肆虐的秋老虎,咱不是武松,惹不起躲得起,寻一凉爽处暂避几日。

回见,朋友!

生 活

乌尔法特(阿富汗)①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饥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①乌尔法特(1909—1977),阿富汗当代散文家和诗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印度短歌和民歌迅速发展,主要内容大都反映了抗英、爱国的情调。而乌尔法特则由于优异的创作成就,成为当代阿富汗诗人的杰出代表。他青年时代开始写诗,以后兼写散文和小说。主要作品有《散文选》《诗选》和《论写作》等。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方面,代表作为《两个葬礼》。他的诗歌和散文观察敏锐,风格清新,文字凝练,时代意识浓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乌尔法特曾任报刊编辑、主编,普什图学会主席,出版了十多部著作,深受阿富汗人民的喜爱。

(文中图片系上海民族乐团2014年8月9日在本地演出现场拍摄)

2014.8.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