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学教授冯志莲女士的歌声

 周原樵翁 2023-05-14 发布于广东

听了一首不过瘾,于是上网搜她的歌,挨个听了一遍,发现这是一位为数不多的学院派民族唱法歌者——既有较强的歌唱能力又有自己声音特色。

图片

网上的音轨,应该是来自这张碟 “冯志莲 唱秧歌 民歌教学范唱与伴奏 ”↑

说她歌唱能力强,因为她录过东北、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川、湖南、陕北、江苏等十几个地方的民歌,而且都能带出当地的地域特色。比如:月牙五更,马桑树儿搭灯台,绣荷包(山东),溜溜山歌,大河涨水浪沙洲,想亲亲,唱秧歌,放风筝,孟姜女等。

冯志莲

《月牙五更》(东北)


冯志莲

《王二姐思夫》(东北)

冯志莲 - 王二

冯志莲

《五更月》(青海)


冯志莲

《跑旱船》(陕西)


冯志莲

《放风筝》(河北)



冯志莲

《马桑树儿搭灯台》(湖南)


冯志莲

《绣荷包》(山东高密)


冯志莲

《看秧歌》(山西)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冯志莲用带有吴苏方言的语感唱《孟姜女》时,声音不扁不挤不白,依然圆润通透,同时还保持着呼吸的弹性,这就不容易了。她在唱四川民歌和湖南民歌时也能做到不因为贴近地域特色而影响声音的美感,这只能说技术全面同时又做足了功课,功夫下得还是挺深的。

冯志莲

《大河涨水浪沙洲》(四川东部)


冯志莲

《孟姜女》(江苏)

没有查到她的师承,直觉她的悟性极好。她考取音乐学院接受学院技法训练,没有因为拓宽音域、掌握技巧等而把自己的声音特色学没了。八十年代我读过一本前苏联声乐专家写得理论专著,他有一个观点:声乐教师在遇到声音本钱特别好的学生时,授课时要特别小心谨慎、因材施教,绝不能在教学生声乐技巧时而把他声音中可贵的特色给弄没了,那样是不称职甚至是可怕的。训练美声歌手都得特别注意这样的问题,何况民声乎?

冯志莲

《崖畔上酸枣红艳艳》

三个版本的“酸枣”之所以让我关注起冯志莲,是因为她还有自己的声音,有灵动以及伴随着词曲作者共同传达出的感动。不过光听录音还不能完全证明我上述的感触,有机会的话我要在类似音乐厅那样的场合听她不用麦唱,希望能再次让我过瘾。这样的“民歌手”现在不多,听她唱的过程中我会想起何纪光,他也是既经过学院派的训练又能保持自己声音特色的民歌手,不容易。崖畔上的酸枣红艳艳,甜中带酸,酸中有点甜,光是一味地甜也不好吃,是不是?

视频有一个彩蛋,主持人是《我爱我家》里的“贾圆圆”关凌,可还认得出

查询网上的信息推测,冯志莲女士在研究生阶段转向音乐学研究,看来声乐演唱已经不是她的第一专业。她的“二级教授”职称应该也是因音乐学研究成果评上的。恐怕,网上目前流传的所有她的录音,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本科毕业后的几年间录制的,没有新近录音上架。2023年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盛典暨“放飞梦想”青春歌会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院长陈俊玲压轴登场,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冯志莲女士近来公开演唱时的声音 。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