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论坛:绿松石(Turquoise)漫谈

 yesleng 2023-05-14 发布于山东
      玉文化中国独大,这不是夜郎自大,而是自古以来都无争议的事实!我们开辟《国际论坛》这个栏目,旨在把中国之外关于珠宝的观点带给大家,让大家看一下国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的理解;了解一些中国之外的人们所喜欢的珠宝种类与形式。这对于在全球普及中国玉雕文化、让我们的玉雕作品走向全世界一定会有所裨益。

       闪亮的天蓝色是珠宝和时尚界最受欢迎的潮流颜色之一。

      在新旧世界的许多文化中,这种宝石数千年来一直被视为圣石、好运使者或护身符。它确实有权被称为“人民的宝石”。这一说法的最古老证据是在埃及发现的,那里发现了镶嵌绿松石的坟墓家具,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

      在古波斯王国,天蓝色的宝石早些时候戴在脖子或手腕上,以防止非自然死亡。如果它们改变了颜色,佩戴者被认为有理由担心厄运的到来。与此同时,人们发现绿松石肯定会变色,但这不一定是即将发生危险的迹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光线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化妆品、灰尘或皮肤酸性引起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绿松石提供保护和生活乐趣

       在早期,绿松石甚至被认为对佩戴者的物质健康负责。例如,波斯学者Al-Qazwini写道:“戴着绿松石并用它盖章的手永远不会看到贫穷。”绿松石经常戴在头巾上,并经常被珍珠包围,以保护佩戴者免受“邪恶的眼睛”的伤害。作为护身符,它们装饰着匕首、军刀和马的缰绳。直到十字军东征时期,他们才来到欧洲。事实上,“绿松石”这个名字来源于那个时期,意思是“土耳其”。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绿松石在宝石中一直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例如,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曾经用这种石头装饰他们的仪式面具,这种石头根据他们的信仰是神圣的。北美洲的印度人今天仍然生产大量的绿松石传统银饰,他们认为天蓝色的宝石打开了天空和海洋之间的直接联系。

      在任何时候和世界各地,绿松石都是抵御黑暗力量的天然保护物。如果在早期,他们保护马匹和骑手免受意外坠落的伤害,那么今天,他们被视为飞行员、机组人员和其他面临特别高风险的职业群体的保护石。

      在现代宝石治疗中,建议患有抑郁症的人佩戴绿松石或带有绿松石珠子的项链。据说绿松石欢快的颜色赋予沉默寡言的人更多的自信。它也经常被作为礼物,一块友谊的石头,因为据说绿松石是关系中忠诚和坚贞的象征。

蓝色来自铜,绿色来自铁

      绿松石是一种铜铝磷酸盐,硬度为6,即比石英软得多。在自然界中,它出现在从天蓝色到灰绿色的各种色调中,并且主要出现在土壤中铜浓度高的地方。然而,绿松石只是质量最好的真正的绿松石;大多数情况下,颜色较浅,或蓝绿色或绿色。

     蓝色是由铜创造的,绿色是由二价铁和一定量的铬创造的。通常,这种材料有纹理或斑点贯穿其中,根据发现地点的不同,有棕色、浅灰色或黑色。这些活泼、或多或少有规律的图案被称为“绿松石基质”。这些晶体在显微镜下很小,几乎无法用肉眼识别。

      通常,绿松石会以填充物的形式出现在矿脉或裂缝中,或以金块的形式出现。最著名的矿床分布在美国、墨西哥、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和中国。最美丽的绿松石,呈灿烂的浅蓝色,来自伊朗北部的矿床。

      绿松石很少有刻面。通常,它会被切成圆形或珠子,或者更具想象力的形状。

蜡使绿松石更具抵抗力

      由于相对柔软,绿松石很敏感。由于石头磨损时间长,颜色可能会变浅,即使是今天的高质量石头也会用蜡处理,然后硬化。这种处理使敏感宝石更具抵抗力。在贸易中,有大量价格合理的用合成树脂密封的绿松石。它们颜色新鲜,经久耐用。然而,其中许多在进行耐久性处理之前都要浸泡在着色介质中-根据ICA的规则,这一过程必须引起潜在买家的注意。还有一种叫做“优化绿松石”的东西,它是由粉碎的绿松石制成的。

      由于它们的敏感性,绿松石几乎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尽管这可能会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具有良好自然颜色并简单地用无色蜡或合成树脂硬化的绿松石比颜色得到“改善”的石头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在珠宝店购买贵重的绿松石首饰更为明智。

人间天堂
      质量最好的绿松石是纯净、明亮的天蓝色,无论有没有精细、规则的基质,这种颜色都备受推崇。颜色越强烈地倾向于绿色,基质越有斑点和不规则,对石头质量的估计就越低。

      绿松石应避免化妆品、高温和强光照射。当你去晒日光浴时,它不是一块可以随身携带的宝石。最好不时用软布把它擦干净。

       绿松石的颜色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愉悦,因为它将天空的淡蓝色和海洋的刺激性绿色结合在一起。事实上,它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的颜色,以至于我们在我们的语言中专门为它创造了一个术语:绿松石。任何选择绿松石的人都一定会喜欢天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