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乡张氏英才系列2:满公后裔张珊创“宛梆”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5-14 发布于河南
“宛梆”本系张珊的私家戏班。

 内乡宛梆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时有夏馆镇人张珊开办第一个名为“公义班”的宛梆科班。尔后的百余年中,宛梆戏班此起彼落,1951年,内乡县人民政府为保存地方戏,将该戏班收编改制,组建了“内乡县宛梆剧团”,




图片

图片

   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6年“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宛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期称它“西调”、“乱弹”、“南阳调”、“老梆子”,由于其唱腔音乐的独特性,又称它“唧唧梆”,因南阳古称宛,建国后定名为“宛梆”。

    《中国戏曲志·内乡卷》记载:“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当地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图片


岁月的镜头拉回到清朝中叶——

激越豪放的宛梆已是豫西南、鄂西北及陕南的主要流布剧种,南阳周边即拥有宛梆班社百家之多,农村中到处流传着“扛起锄头上南岗,嘴里哼着梆子腔”的民谣。也正是在这鼎盛时期,内乡境内第一个宛梆“公义班”应运而生。

图片

这是清咸丰三年(1853)的春天。一种爱,一种对宛梆的由衷喜爱,使张珊成了内乡宛梆戏班的创始人。

富有传奇人生的张珊,清嘉庆十九年(1814)生于内乡县夏馆栗园村。弱冠中贡生,聪异不凡,才誉乡里。自幼通晓音律,善弄管弦笙簧,堪称多才多艺。由于早年丧父,受家务所累,“仕宦登进”之途遂绝,便弃学经营商务,利用夏馆山区盛产柞蚕这一优势,率先引进“洋务”,购织机六台,创办“天益祥”丝织机房,所产绸缎丝绉广销四面八方,岁盈利润万两白银,经二十余年苦心经营,家道丰裕,成为夏馆一带的第一富绅。他乐善好施,济贫助困,“富而好行其仁”,口碑极佳。时年有一流浪丐儿年方十三,冰天雪地衣不蔽体,遍身疥疮奄奄一息,张珊急命家人扶进前宅,沐浴理发更衣供食,请医抓药悉心照料,数月痊愈,临行又赠其银两路费,丐儿千恩万谢而去。张珊平日仗义疏财,比比皆是,但从不图回报,被人尊称“珊公”。

咸丰至同治年间,关西连年荒旱,百姓无法生存,结队流入伏牛山区。张珊家境富裕,对外来流民多有周济,怀有各种技艺的人更是长期寄宿其家。忽一日,偶与一逃荒求食者谈及喜爱“梆子戏”之事,那老者不但侃侃而谈,且能唱善舞,一招一式颇有造诣,原来老者出身梨园世家,深得言传身教,因荒年散了班子逃生至此。如是切磋数日,双方相见恨晚,遂达成组班唱戏意项,由张珊做戏主,出资置办镶饰行头,招纳流童及闲散艺人,老者则做导演教练,组成宛梆科班,定名为“公义班”。

图片

此时张珊已年届四十,但他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公义班”的建设与发展上。他很注意戏班的服装、道具和各色装备,更重视提高演员的艺术素质,“公义班”里生、旦、净、末、丑各色行当齐全,都是经过筛选,个个技艺高超。武丑王老四,手持双棒,上置一小簸箕鸡蛋,倒翻跟头后,鸡蛋保持如故;还有个饰奸相的演员犟一头,戏演得太好了,卸妆后行经街头,竟被众口责骂。当时宛属各县乃至湖北北部的宛梆班社,没有一个能与“公义班”匹敌,加之设备行头新颖,真个是闻名遐迩,蜚声四外,所到之处无不扶老携幼,万人空巷,争相观看,更兼“公义班”艺德行风端正,赢得百姓交口称赞。

图片

又是一年春天。这一日,“公义班”巡演至湖北光华县内(今老河口市一带),当地有一恶霸豪强,欲为小妾过生日而命“公义班”终止其它演约,立即为其妾奉演于宅院之内。按先来后到之行规,“公义班”未敢毁前约而应允。那恶霸恼羞成怒,命人抢了镶饰行头并恶言相挟。常言道:出门三里外乡人。领班人好言相求,那恶霸胡搅蛮缠,坚不松口。无奈派人连夜赶回夏馆,报于张珊。张珊反复掂量:强龙不压地头蛇,除非经官府了断,但“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然事已至此,为了争气,只好用一强劲膘马驮足银两,带一习武之仆星夜赶赴光华。

第二天中午,行至光华北五里桥处,远见一赤膊大汉在桥下小憩,及近,那大汉忽地从桥下窜出,双手抱拳作揖说道:“恩公何以至此?”张珊先是一惊,疑为歹人打劫,细看乃是当年收治的疥疮丐儿,遂大喜,告知因由。壮汉听罢道:“原来如此,真乃欺人太甚!不劳恩公费心,三日之内必令其完璧归赵。”张珊将信将疑,当夜下榻于城内客店,静候音信。

俗话说,行有行规,帮有帮约。那壮汉当即一声令下,方圆数百里之内的乞丐连夜赶聚于光华城内。次日半晌,几百名乞丐围于恶霸宅院周围,手持打狗棍棒且敲打碗筷,声嘶力竭,胡喊乱叫,声言不为“公义班”讨回镶饰行头决不罢休!内有几个平日沿街乞讨会打“莲花落”的乞丐,合着拍唱道:“打竹板,响叮当,人坏良心必遭殃;渴了喝水噎死你,大火烧你堂屋房;拉屎掉到茅池里,全家老少都死光。”

那恶霸差家人几次来轰,无奈丐帮人多势众,全然不予理会,而且几个艺丐回应道:“没指名,没指姓,东家你别犯心病;自古君子养艺人,只有小人才横行;人在世上要积德,作恶必有恶报应。”

众乞丐在恶霸院外极尽骚扰,使其昼夜不得安宁。这恶霸平日横行乡里,老百姓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今遇丐帮闹事,拍手称快并纷纷声援。

图片

自古被丐帮纠缠乃最大倒霉之事,且有失身份,那恶霸见丐帮软硬不吃,众怒难犯,于是不得不把所扣镶饰行头如数奉还。张珊一生信奉“好人自有好报”的理念,今日果然应验,不禁喜出望外。为感谢丐帮的奇行义举及四方百姓的声援,把所带银两尽数施与当地百姓及丐帮义众。离别时,围众塞道,鞭炮之声不绝于耳。自此以后,“公义班”路路畅通,所到之处百姓夹道迎送,饮誉四方。

图片

光绪六年(1880)十二月,张珊无疾而终,享年六十六岁。此后“公义班”虽几易其主,但都不改其名,引以为荣。因之,在其死后的近百年中,“公义班”声望不减,一直活动在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的广大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夏馆老张珊,养戏公义班;生旦净末丑,唱遍豫鄂陕”。

图片

如今的内乡宛梆剧团,就是解放后由“公义班”演变而成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特别是2006年“宛梆”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宛梆艺术必将发扬光大,传承发展,走向辉煌!






来自“内乡宛梆”

图片







湍河巴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