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后来都比他过得幸福

 倦鸟依林 2023-05-14 发布于山西

亲爱的观众老爷们,我们会持续为您带来精心创作的图文,点个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一提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往往都会将责任放在一个叫李德的人身上,是他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反围剿作战的失利。其实李德并不是中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来中国工农红军的苏联军事顾问,也和中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不会打仗的军事顾问

李德的身世也很有些复杂,李德原名叫做奥托·布劳恩,是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我们都知道德国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所以德共出现的时间也很早,而李德就是在一战期间成为了德共的成员

李德早年间一直致力于在德国宣传红色思想,因此为魏玛共和国政权所不容将其送入大牢。好在靠着革命友人的帮助,李德成功从狱中脱逃,去往了苏联进一步学习共产主义。苏共将其安排进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是苏联最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与美国的西点军校、中国的黄埔军校有着相似的地位。

也是在苏联学习期间,李德认识了一些来自中国的共产主义同志,其中就有博古的好友王明。但当时双方并没有谈到要让李德来中国支援革命的事,他能来到中国其实完全是一个机缘巧合李德来中国执行的原本是由苏军总参谋部安排的军事情报工作,没想到却在上海见到了正在中共中央秘密办事处工作的博古

1933年中共中央正筹划迁往中央苏区,和李德熟识的博古突发奇想,不如让李德来红军当军事顾问,他毕竟是伏龙芝军事学院出身的高材生,受过正规系统的军事教育,怎么也比大多数泥腿子出身的红军将领靠谱多了,于是便请求负责人员工作安排的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将李德派往中央苏区。

由于李德身份特殊,所以中共也拿出了当时苏区最好的条件,硬是在沙洲坝稻田中间给博古建了一栋大别墅,以满足李德的起居要求。由于这栋独立建筑在当时的苏区农村显得尤为特别,因此大家都将其称为独立房子

别看李德是以军事顾问的身份来的苏区,又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生,但实际上李德自己都知道自己打仗水平不行,小打小闹还能勉强蒙混过关,一旦遇上大仗,李德是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的。所以在李德来到红军的初期,他是不打算过多干涉红军作战的。

李德虽然心中有数,但却架不住博古和王明两个人的怂恿,最终还是揽过了中央红军的指挥权。毛主席后来也评价过,说顾问顾问,那就是顾而问之,不顾则不问,怎么能把军事大权都交给人家呢?实际上博古和王明这样做是打着小算盘的,他们是想扯共产国际这张虎皮巩固自己的党内陆位

随着李德大权在握,中央红军的军事发展开始出现问题,中苏是国情完全不同的国家,李德却拿苏联那套军事理论生搬硬套到红军身上,根本不考虑当地情况,只知道纸上谈兵。最终才酿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的恶果。

不过相比与冥顽不化的博古和王明,李德本质还是不坏的。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德和红军官兵一道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接受了中国同志对他的批评,还肯定了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正确性,虽然丢掉了军事顾问一职,但依然积极参与苏区建设,称李德一声国际友人总是没有错的。

李德的婚姻

不过相比与李德在战场上闹出的笑话,他在个人生活上的战斗力可就强得多了。李德毕竟受西方教育影响,对于男女关系的观念要比当时中国人开放许多。所以李德一到苏区见到众多的女同志,立马就动了搞对象的心思,还因此在苏区一度闹出过乱子。

李德本想靠中共动用组织力量为其解决婚配问题,但我党哪能开这种先例,即便李德是共产国际下来的外宾也不能搞特殊。李德见中国指望不上,干脆就自己追求,他还不相信没有女同志会看上他。

但李德毕竟语言不通,对苏区情况也不熟悉,好不容易看上一个女干部,李德将自己打扮的妥妥贴贴上门向其表白,没想到那名女干部早已婚嫁,李德差点被人家的丈夫当成流氓一顿好揍,中共中央得知此事后也是哭笑不得,还是决定为李德介绍一个适龄女青年

但李德是个外国人,当时的女性对于跨国婚姻始终有一些顾虑,组织硬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通了一个叫做萧月华的女同志的工作。但强扭的瓜总是不甜,萧月华其实一直都把二人的婚姻当成政治任务,即便二人已经育有一个儿子依然如此。

由于观念和沟通上的差异,李德和萧月华渐行渐远,最终更是以李德出轨彻底结束了这段婚姻,儿子也被萧月华带走,李德又成为了孤家寡人。不过对于婚姻失败,李德倒是喜闻乐见,因为他已经有了和出轨对象李丽莲二婚的打算。

李丽莲和李德还算得上是情投意合,李丽莲是延安有名的大美女,又是文艺工作的标兵,能歌善舞,不少男同志都对李丽莲芳心暗许。但中国人嘛,情感的表达毕竟比较含蓄,哪能像李德一样大张旗鼓地追求李丽莲,甚至不惜背上婚内出轨的恶名。

不过随着李德和萧月华婚姻的结束,李丽莲和李德总算可以修成正果,两人于1938年成婚,感情一直很好,但随着1939年李德被苏共召回,李丽莲和李德被迫分离。李德本想把妻子也带去苏联,但由于护照和手续上的问题,最终没能成行。

有趣的是,不论是萧月华还是李丽莲,后来的命运都很不错。萧月华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在多个国家重要部门工作,最后以大校军衔退伍。而李丽莲虽然经历了失恋的阵痛期,但很快也振作起来,继续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国家成立后还在儿童工作部任职,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萧月华(1911年~1983年11月3日),女,汉族,原名阿华,又名阿香,是广东大埔百侯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被调到江西瑞金,在少共中央局担任收发员1937年5月在延安正式转为中共党员。曾任陕甘宁东三边地委妇女部长、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兴隆县委组织部长、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劳动调配科科长、湖南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等职。1960年,萧月华被军委总政治部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安置离休。

人物简介

萧月华(1910-1983),女,原名阿华,又名阿香,百侯人。她生于普通一农家,父母以耕田、挑担为活计。兄弟姐妹九人中她排行第六。因家境贫困,父母无力养活众多女儿,她刚出生,即被卖至侯南杨家为童养媳。民国13年(1924),她随杨家的伯父到海丰,进彭湃的父亲所开办的南丰布厂属下一间袜厂做童工。不久彭湃在海丰开展革命活动,常到工厂宣传革命道理。她开始懂得"要想生活好,就要干革命"的道理,第一批进夜校读书,逐渐成为工厂青年运动的积极分子。民国15年初,经丘月容(古野人,后与李明光结婚)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海丰党团员转为秘密活动,或到附近山区开展斗争。这年夏天,她随丘月容等回大埔,在李明光等领导下参加迎接南昌起义军的工作和三河坝战斗。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建立后,又参加高陂等地的暴动。后来被任命为县青年、妇女部长。随后又任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民运干事

民国17年(1928)5月,她随李明光(团长)、丘宗海等率领的第十五团到丰顺县汤坑八乡山开辟梅县、大埔、丰顺,及梅县、兴宁、丰顺、五华等两处根据地。以后便转战于饶、和、埔等地。

民国19年(1930)底,她离开部队,任饶、和、埔"少共"(少年共产党,即共青团)中心县委巡视员次年3月,随方方等到闽粤赣边区特委所在地--虎岗,任"少共"特委巡视员。春夏间,特委肃反扩大化,月华及余勇文等16人被指为"社会民主党"投入监房。后经特委组织部长李明光根据中央指示释放,但仍被开除"少共"党籍、罚劳役。至年底,新任少共福建省委书记陈荣,始为她平反,恢复名誉,并分配她到"少共"特委机关做文书工作民国21年初,随中共福建省工作团参加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等地的战斗。8月,从汀州调往瑞金,到"少共"中央文书科担任文书工作。

民国23年(1934)10月,她参加了长征。开始时在妇女队做宣传工作,及后随中央总卫生部,担任看护工作。进贵州后,她被编入干部休养连照料和救护年长的或伤病的师团以上的干部。过草地后,被分配到干部团政治部工作。

民国24年(1935)12月,红军到达瓦窑堡,她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工作次年3月,参加红军东征山西,带领群众工作组为建立根据地做宣传发动工作。民国26年1月,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5月被派往中共陕甘宁三边地委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发动妇女支援抗日战争。至民国30年底,转调陕甘宁东三边地委担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

民国32年(1943)底,被调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至民国34年初学习结束,随中央工作团到晋察冀根据地,然后随八路军进军东北,被任命为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民国35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她带领区委撤离承德,进入兴隆县,担任兴隆县委组织部长。次年1月,又调回部队,担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民国38年(1949)1月,平津战役结束,她随军进入张家口参加军管工作,任市人民政府劳动调配科科长,从事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工作。后随南下工作团到湖南公路局任秘书科科长、养路处副处长,后又调任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1960年,她调回部队安置离职休养,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按正师级授予大校军衔。1976年,被选为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2年初,又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安置离休。1983年11月3日,因患癌症,在广州逝世。[1]

人物经历

广东大埔百候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8月,被调到江西瑞金,在中共中央局担任收发员。

萧月华1933年由组织安排,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奥地利人)在瑞金结婚。长征到延安后不久与李德离婚。

1937年5月在延安正式转为中共党员。

1938年任陕甘宁地委妇女部长。后任承德市区委书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劳动调动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公路局养路处副处长、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

1983年身患癌症,因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3日逝世。[2]

人物生平

萧月华〈1911-1983)原名阿华,又名阿香,百侯侯北村人。[3] 她生于一普通农家,父母以耕田、挑担为生。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第六。因家境贫困,她刚出娘胎就被卖给侯南杨家做童养媳。民国十三年(1924)随杨家伯父到海丰县,进父亲所开办的南丰布厂下设的一间袜厂做童工。为了积些钱回家养活父母和家人,她整天为厂家织袜,却光着脚挨苦日子。不久,彭湃在海丰开展革命活动,常到工厂宣传革命道理。月华逐渐懂得"要想生活好,就要干革命"。她第一批进夜校学习文化,渐渐成为工厂青年运动的积极分子。民国十五年(1926)初,经丘月容(古野人,后与李明光结婚)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六年(192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丰县党团员转入地下活动。是年夏,萧月华随丘月容回到大埔,在李明光等领导下参加迎接"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的工作,到三河坝配合朱德所部起义军战斗。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建立后,任民运干事, 参加高陂等地的武装暴动。其后被任命为大埔县委青年妇女部长。

民国十七年(1928) 5月,她随李明光、丘宗海等率领的第十五团西渡韩江,到丰顺县八乡山开辟梅县、大埔、丰顺及梅县、兴宁、丰顺、五华两处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后,又转战于饶平、平和、大埔等地。[3]

民国十九年(1930)底,萧月华离开部队,任饶、和、埔"少共"〈少年共产党,即共青团)中心县委巡视员。次年3月随方方等到闽粤赣边区特委所在地一一虎岗,任特委"少共"巡视员。春夏间,在王明路线指导下,特委肃反扩大化,萧月华和余勇文等6 人,被指为"社会民主党分子",投入牢房。后经特委组织部长李明光到瑞金向中央汇报,根据中央指示释放,但还是被开除"少共" 党籍并罚劳役。直至年底,"少共"福建省委书记陈荣到任,始为她平反,恢复名誉,并分配到"少共"特委机关任文书。民国二十一年(1932)随中共福建省工作团参加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等地的战斗。8月,在回师汀州途中,萧月华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毛泽东在谈话中了解到萧月华受过冤屈且表现顽强,是一位能干的好干部,便将她从汀州调往瑞金,到"少共"中央文书科担任文书工作。

民国二十三年(1934)6月,萧月华参加了长征。民国二十四年(1935) 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萧月华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李德性情变得更加暴躁,月华忍着一肚子气,更耐心地做李德的思想工作。长征开始时萧月华在妇女队做宣传工作,及后编入董必武、徐特立领导的中央工作团,随中央总卫生部,担任看护伤病员的工作。进入贵州后,被编入干部休养连邓颖超带领的第二班,照料和救护年长或伤病的师团以上干部。其后,被分配到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政治部工作。萧月华和其他女干部一样,克服了长途行军打仗中的无数艰难险阻。过湘江时,她掩护有病的同志过桥,自己涉水过河;过乌江时,她像男同志一样,从十里外扛竹子搭浮桥;过大渡河时,她扛着药箱走过使人头晕目眩的铁索桥。在过夹金山时,她参加筹粮工作。一次,干部休养连遭敌机轰炸,萧月华不顾一切扑向贺子珍的担架,自己负了伤。在过草地时,伤病员逐日增多,月华受伤未愈又加患病,步履维艰,还自告奋勇抬担架。在干部团,萧月华像男子汉一样行军打仗。在艰苦的征途中,她时时在勉励自己:不要落在男同志之后。[3]

民国二十四年(1935),红军到达瓦窑堡,她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工作。次年3月,参加红军东征山西,带领群众工作组为建立根据地做宣传发动工作。民国二十六年(1937〉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七年(1938) 5月被派往中共陕甘宁三边地委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发动妇女支援前线抗日。萧月华动员李德一起去抗日前线,但是李德害怕打仗不愿到抗日前线去,还另寻新欢,与一个从上海来的女演员形影不离。月华毅然和李德脱离夫妻关系,自己背起背包到前线参加抗日斗争。至民国三十年(1941〉底,转调陕甘宁东三边地委担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这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和封锁,萧月华和根据地军民一起参加大生产。身经百战的萧月华,凭着她长期的斗争经验,机智勇敢地多次伪装卖柴、卖菜的农民,深入日军据点,侦察敌情,使抗日军民更有把握地防范和打击敌人。

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德国共产党人李德到达瑞金之后,享受到了苏区人民和中央政府给予他的爱护和尊重。

在梅坑,李德住在稻田里一座幽静的房子里,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夫人萧月华,一个出身贫苦的山村姑娘。这位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农村的姑娘,没有俏丽的外表,有的只是一颗淳朴的心和一副结实的身板。他们俩人的结合完全是出于一种组织的安排。萧月华看不懂德文,也听不懂德语,当她第一次听到面前这个高高大大的洋同志叽里咕噜地对她指手画脚时,她甚至觉得有些好笑。但很快,当她意识到,这是组织的决定,是党交给她的光荣使命时,她变得严肃起来,并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她对待党的友人、共产国际的特使是敬仰的,是怀有崇高的革命情怀的。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单纯而又热衷于革命的姑娘全心全意地来完成党交办的任务。但生活毕竟是现实而残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使他们产生美感,而是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痛苦和矛盾。这位来自西方国度的特使,并没有像萧月华想象的那样,在思想意识上和文明行为上成为她崇拜的偶像,反而,李德那种日尔曼民族的大男子主义和夫权意识,让这位对西方爱情神话充满向往的萧月华难以承受。以至后来,经过这座大房子的人,经常能听到从里面传出的斥骂与吵闹声。

在红军撤离瑞金之前,与大家期待、焦急的心情大不相同的当属萧月华。出发的前几天,她正和翻译伍修权等人一起忙着收拾那几只鸭子。那是伍修权和身边工作人员,为了使顾问同志吃的更有保障,在房前的水稻田里养了十来只鸭子。这些鸭子整天吃田里的青蛙,个个都长得肥肥的。直到总部行动的那天,才将最后一只消灭干净。

不论苏区人民的生活怎样艰苦,李德的生活待遇一直很好,鸡鱼肉蛋等副食品一年四季供应不断,还不时地有外国香烟、咖啡和饼干等战利品送给他。但李德是典型的西方人的习惯,尽管他与萧月华生活在一起,但他把组织上发放给他的物品记得很清楚,他不允许萧月华随便动用属于他的任何东西。

一次,就因为萧月华没经他的同意,私自吃了一块饼干,李德知道后对萧月华大打出手。披头散发的萧月华一边跑,一边哭喊,李德则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叽里咕噜地叫嚷。街上过路的人就像看西洋电影一样驻足观看。

刚刚嫁给李德的时候,萧月华也曾悄悄地设想过,要像中国传统的小夫妻一样,恩恩爱爱,夫唱妇随。但身边这个褐发碧眼、身材魁梧的异国男人让她越来越失望。这次随大部队出发,萧月华根本就不用考虑"走"、"留"的问题,毫无疑问,李德会带着她一同离开。她所担心的只是今后如何与李德相处。[3]

民国三十二年(1943)底,她奉命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民国三十四年(1945)初,学习结束,随中央工作团到晋察冀根据地。其后随八路军进军东北,被任命为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民国三十五年(1946)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萧月华带领区委撤离承德,进入兴隆县, 担任兴隆县委组织部长。次年1月,又调回部队,担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民国三十八年(1949) 1月,平津战役结束,她随军进入张家口参加军管工作,任市人民政府劳动调配科科长,从事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工作。后随南下工作团到湖南,任湖南公路局秘书科科长、养路处副处长,后又调任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1960年,她调回部队安置离职休养,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 按正师级授予大校军衔。1976年,被选为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2年初,又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离休。1983年11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病逝,时年73岁。

参考资料

1.萧月华  . .大埔县地情网 . 2017-11-10

2.李德为何难找媳妇  . .百山历史 . 2015-04-19

李丽莲(1914年-1965年4月),祖籍广东,1914年出生于上海,原是粤剧演员 ,后赴延安,成为李德的第二个妻子。后李德回苏联述职,从此他们天各一方,李丽莲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1965年4月病逝于北京。

经历

早年经历

李丽莲出生于上海,原是粤剧演员,又喜欢唱歌,被称为"岭南歌星"。 她身材颀长,俏丽动人。1931年17岁的上海姑娘李丽莲进入"天一"影片公司任演员,在影片《上海小姐韩绣雯》中扮演角色。

1936年,李丽莲出演欧阳予倩执导的影片《清明时节》,她饰演爱搬弄是非的丑角女仆王妈。

1937年,扮演了影片《社会之花》中的张曼以及《梦里乾坤》中的赵女士等角色。

之后,经欧阳予倩推荐,她又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从歌星跨界成为影星。在《有夫之妇》中扮演林四小姐、在《社会之花》中扮演张曼、在《梦里乾坤》中扮演赵女士,她都演来得心应手。

不过,因为在电影中演的大多是配角,和其他影星比起来,李丽莲的优势在于歌喉,不少影片插曲,如胡蝶主演的《皇后的新婚》等,她都担任了配唱。在影片《上海小姐韩绣雯》中,李丽莲唱了"恋芳春"。

延安经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丽莲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

1937年底,李丽莲与江青等人从上海来到延安。在舞会上,她用英语向李德打招呼,李德也礼貌地问好。他很惊讶,这么美丽的女人也会讲英语。有一次李德突然看见李丽莲朝自己微笑,便急忙走过去握手。他们旋转优美的舞姿引起许多人的赞叹。随后李丽莲邀请李德观看了一场歌舞晚会,李丽莲演唱陕北民歌《赶牲灵》,悠扬婉转的歌声让李德如痴如醉。

李德决心在延安长期住下去,并向李丽莲求婚,经过一年的交往她也很爱这个坦率的洋人,便愉快地答应了求婚。1938年的一天,李德找到主管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申请与李丽莲结婚,还提出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要求。陈云批准了他的这两项要求。从此,李丽莲成为李德的第二任中国妻子。

婚后,李德和李丽莲经常一起跳舞、散步和买菜,形影不离。他们相约在中国生活一辈子。

作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期学员,李丽莲一毕业即成为鲁艺音乐系教员。她还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干事、民众剧团文化教员、边区文化协会执委会委员等职。对于延安文艺活动,李丽莲倾注极大的热情,参加过各类演出,曾演唱过《黄河曲》《凤凰涅盘》等。

李丽莲参演的新歌剧《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受到延安军民热烈欢迎。《军民进行曲》是冼星海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他本人非常珍爱,曾点名要求"由李丽莲同志来扮演嫂嫂……"

1939年,李丽莲担任延安鲁艺音乐系第4届助教。 然而1939年8月28日清晨,李德接到通讯员送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速来机场,你飞莫斯科。张闻天,8月28日。"李德愣了一下,不知道让他去干什么。就急忙收拾东西,并给李丽莲看了纸条,李丽莲也惊呆了。李德骑上马直奔机场而去。原来,共产国际发来电报,要求李德回苏联述职。这天正巧有一架飞机,送因不慎骑马摔伤胳膊的周恩来去苏联治伤,便让李德搭机前往。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100多人前来送行。这时李丽莲也赶到机场,李德要求带妻子一起走,但因没有护照签证未得到批准,李丽莲当场晕倒。毛泽东祝李德一路平安。李德含泪吻别李丽莲后,依依不舍地登上飞机。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李德长达7年的中国之行就此匆匆画上句号

丈夫离去,李丽莲并没有中断艺术实践。她一边演剧、教书,一边采风、搜集整理陕北民歌。

李丽莲后来在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助教,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0年元旦,鲁艺演出《日出》,李丽莲继在复旦剧社版《雷雨》中扮演繁漪后,又一次担任曹禺名剧的主演。

返回上海

1946年初,李丽莲和欧阳山尊、陈波儿从延安返回上海。其时,李丽莲已和欧阳予倩之子、剧作家欧阳山尊结婚。

李丽莲回沪以后,就在报纸上和公开场合热情介绍延安,延安的新气象与新文艺、延安的军民与中共领袖,让国统区民众充满好奇。

在上海,李丽莲受夏衍委托,参与了争取国统区文艺界人士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工作。1946年的一天,她登门拜访了著名作曲家陈歌辛

1946年5月4日。那天,为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文化协会上海分会在辣斐大戏院举行文艺招待会,李丽莲和欧阳山尊在会上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

建国后

建国后,李丽莲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主要从事民间外交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同时,她还为筹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出过力。

1965年4月,李丽莲因病在北京去世。

作品

话剧

《雷雨》

歌曲

流行歌曲《花生米》

陕北民歌《赶牲灵》

歌剧

歌剧《王昭君》

秧歌剧《兄妹开荒》

电影

《上海小姐韩绣雯》

《有夫之妇》

《社会之花》

《梦里乾坤》

《清明时节》

《皇后的新婚》

(以上来源于)

人物评价

1930年9月10日《民国日报》刊文认为:"主角李丽莲女士,岭南生,精于粤曲,其歌喉的嘹亮动听,自不待言,表演方面除一二处稍嫌呆板外,余均自然而入理,所以我确认李女士是一个富有艺术天才的人才。"

李丽莲曾这样评价自己:"音乐与戏剧是我最醉心的两样东西,音乐方面我欢喜唱歌,同时也欢喜弄乐器……戏剧方面我爱话剧电影,可是同时粤曲、京戏和昆曲也能使我着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