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洗耳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5-15 发布于天津

洗耳

洗耳恭听悟远音,彼方兴起此方沉。

商声一补襟怀浅,角韵多来含蕴深。

软语传他英华气,激情伴我岁寒心。

真知既载梅花信,乘兴亦和陶令琴。

【注释】读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东山秋晚》诗,依韵而咏他事。原诗云:“庭柯策策动商音,紫翠连峰夕照沉。秋色西来山郭暮,大江东去海门深。空崖石抱阴阳气,古洞泉流冷暖心。苦盼银河乌鹊信,望仙桥畔客愁深。”依韵诗作于2023年5月11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洗耳恭听领悟远音,那边刚刚兴起这边始会消沉。商声一次便弥补襟怀之浅,角韵三回都送来含蕴之深。软语传递的是他的英华之气,激情则在陪伴我的岁寒之心。真知既然已经载入了梅花之信,乘着高兴我也和他一曲陶令之琴。

颔联中的“商声”“角韵”,指五音中的商声与角声。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诗:“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又见唐代诗人贯休的《怀钱唐罗隐、章鲁封》诗:“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青云十上苦,白发一茎无。风涩潮声恶,天寒角韵孤。别离千万里,何以慰荣枯。”

颈联中的“英华”,指精英华彩。见唐代诗人姚鹄的《虢州献杨抑卿二首》其一:“盖世英华更有谁,赋成传写遍坤维。名科累中求贤日,苦节高标守郡时。楼上叫云秋鼓角,林间宿鹤夜旌旗。征归诏下应非久,德望人情在凤池。”又见宋代诗人丁宝臣的《次韵十五日菊》诗:“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还见宋代诗人宋祁的《陈奉礼宰四明》诗:“大庭联袂掞英华,龙凤池名在一家。雁塔墨痕鴒继序,桂林春色棣交花。袍薰茂草萋萋远,樯竖归风栉栉斜。灵越弦歌皆胜践,递赓清思赋馀霞。”

尾联中的“梅花信”,指信函。见宋代诗僧释道潜的《次韵升师见招》其一:“老去年光知几寻,无端华发苦相侵。独怜碧眼平生旧,未改青松一寸心。欲扣禅关当岁晏,肯愁溪路隔云深。相逢试探梅花信,应有香须擢碎金。”又见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过闾居河四首》其一:“河冰春尽水无声,靠岸钩鱼羡击冰。乍远南州如梦蝶,暂游北海若飞鹏。隋堤柳絮风何处,越岭梅花信莫凭。试暂游鞭望西北,迎风羸马不堪乘。”

这一联中的“陶令琴”,典出《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为典实。见宋代诗人张舜民的《题融师松斋》诗:“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又见李升华七律诗《陶令琴》:“陈古回回几刺今,秦砖汉瓦尽凭临。阿房宫曲讥肥瘦,六国论篇嘲浅深。倚借残杯留醒眼,弹抨重弊用微音。回眸有惋吟笺字,后裔可知陶令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