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扬不久前回到了京师,借居在京师的一家道观里。 本来他打算休息几天,继续云游天下,哪料到这一天刚刚出门,被道观的主持给拦住了。 “清扬道兄,大家同为道门,帮帮师弟吧!” 主持是一个道法高深之辈,连他都一脸愁容,这让李清扬产生了好奇心。 “道兄,何事让你如此愁眉不展?” 主持无奈,给李清扬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前几日,附近的丫鬟山出了一件怪事。 这一日,东厂大太监曹公公奉皇上之命,前往丫鬟山上第一柱香,给太后祈福。 如此大事,曹公公怎敢松懈?他连忙派出缇骑,将丫鬟山围了个铁桶一般,第二天一大四,五更时分,就让山下的和尚打开了庙门,想要烧第一柱香。 待他拿着手臂粗的檀香走进大雄宝殿的时候,吃惊地发现,那香炉之内,已经点上了一柱香,香头红色的火光仿佛在嘲弄他。 这一下,曹公公生气了,召集来东厂的下属还有锦衣卫,命令他们彻查此事。 这些如狼假虎的缇骑将整个庙宇的和尚都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一连打死了好几个小沙弥,都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 看着自己手下的弟子都关在大牢里,丫鬟山庙里的主持方丈托人救到了主持那里。 主持大人听说李清扬当年与曹公公有一饭之恩,就请他帮助转寰。 无奈之下,李清扬找到了曹公公。 曹公公一看到李清扬,喜出望外:“李道长,帮帮洒家吧,此事不了,我怕是项上人头不保啊,圣上发怒,肯定要砍了我的脑袋。” 李清扬问了事情的经过,他来到大殿之内,细细打量,却没找到有什么异样之处。 突然,他灵机一动: “曹公公,头第一柱香,今天的和明天的没甚区别,要不明天一大早,你再去试一试?” 曹公公一听,暂时别无他法,只能一试。 这一次,刚刚四更天,几个战战兢兢的小沙弥就打开了殿门,在李清扬的陪同之下,曹公公进入了大殿。 他们一进殿门,就发现一个身着布前,头戴荆钗的女子正跪在蒲团之上,恭敬地上香。 一看到这女子,李清扬连忙拔出手中的桃木剑: “何方妖孽?” 哪料到这女子听到后面的动静,身体变得透明,消失在空气中。李清扬赶了一个早,还抓了一个寂寞。 李清扬四处查看,都没有发现有施法的痕迹,整个庙宇里更没有妖气。 这是怎么一回事? 面对曹公公那苍白的脸色,他灵机一动,对曹公公说道: “这漫天神佛面前,岂会有精怪撒野,公公先上第二柱香,切听我说来。。。。”他附在曹公公的耳边,将自己的计划一一说来。 接着,他借来纸笔,将刚刚看到的那个女子的衣着,相貌画了出来,刚刚虽是惊鸿一瞥,他还是将那个女子的相貌记了个七七八八。 他将画像递给曹公公,曹公公打量了一番,让东厂将此画像给抄写了好几幅,贴在了庙门口,并派缇骑通传前来上香的百姓,让大家帮忙寻找,如有举报者,可赏纹银百两。 众人看着这画像,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中年妇女钻进人群,一看画像上的人,顿时脸色大变,悄悄地钻了出去。 几个锦衣卫一看这个情形,悄悄尾随了上去。 很快,真相大白。 原来,这女子名叫花儿,家住京师的崇文门外,那里有一条街叫花院市,住着一千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以卖花为生,俨然一个花卉市场。 花儿姓杨,家里也以卖花为生,与父亲住在这里几十年了。她的父亲得了喘病,一到秋冬季就咳得喘不过气来。 花儿寻医问药,找了许多的郎中都没有效果。 这一年秋天,他的父亲又犯了病,躺在床上咳个不停。花儿孝顺,找郎中给父亲治病,来了一个郎中一看,就说老人家已经病入膏肓,药石难治,早点办理后事吧。 花儿不相信父亲就这样离开,她愁眉不展。 之前看画像的好个胖胖的中年妇女叫王干娘,是花儿的邻居,她带着一群街坊要到丫鬟山上香还愿,花儿听说了,就找到了王干娘。 “干娘?这丫鬟山的菩萨真那么灵验?” 王干娘连声称是:“真的,去年你干娘患了痨病,也是郎中都说不好治,我去求了菩萨,结果你知道怎么了?你干爹的病又好了!隔壁的刘大妈,儿媳妇成亲三年,一年怀不上孩子,结果到庙里上香,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你爹的病,你也去找菩萨许个愿吧!” 花儿听了,又喜又忧。喜的是,找到了帮助爹爹治病的法子。 忧的是,丫鬟山里这里有五十多里,她要守着爹爹,怎么去上香呢? 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她问王干娘从家里到丫鬟山多少里地,一共多少步,得到结果之后,她牢记于心。 从这天开始,爹爹安睡之后,花儿就悄悄地走到院子里,燃上一柱香,计算一下有多少步,然后绕着院子跪地叩拜。 从这里到丫鬟多少步,她就叩拜多少步?并祷告道:“菩萨在上,小女身单力弱,老父又病重在床,家里无一人可照看老父,不能亲自上山进香朝拜,小女只好按相距的里数算成步数,一步一磕头,就当小人亲至丫鬟山,朝拜菩萨了。愿莘萨保佑家父,消除顽疾,尽早康复。我愿诚心绣制娘娘神像,终生吃斋念经,天天对你顶礼膜拜。” 就这样,花儿每晚都向娘娘朝拜,这一坚持,就是半个多月。 前几天,曹公公到丫鬟山上香,碰到的第一柱香,正好是花儿上的。原来她一步一叩首,走了那么多步,就到了四更时分,正好赶上第一柱香,就这样抢了曹公公的香。 曹公公得知内心,刚要派人将花儿抓起来,却被李清扬拦住了。 “公公切莫做错事!” “错事?”曹公公扫帚眉一竖,问道。 李清扬知道他怎么想,却有自己的计较:“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这花儿姑娘事父至孝,无法前往丫鬟山亲自上香,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此事传出,必为天下典范,如果您将这个故事告诉皇上与太后,怕是他们也会因此而封赏!不比欺负一个孤女更有意义?” 曹公公一听,连声称是。 于是他回到宫里,流着泪将这件事告诉了当今皇上,皇上一听还有如此纯孝的女儿,很是感动,亲至慈宁宫,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了,也撒了一把泪。 最终太后亲下懿旨,封花儿为诰命,请太医给花儿的父亲诊治,还在花街市立了一个牌坊,记录此事。 因为此事,李清扬被朝廷官员当成了阉党一员,纷纷弹劾,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京师,踏上了云游之路。 这一次,又有什么离奇的故事等着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