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第19届绿建大会主旨报告

 绿色建筑研习社 2023-05-15 发布于北京

5月15日上午,2023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顺利拉开帷幕。

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住建厅、中美绿色基金和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并邀请到20多位院士大师,数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先锋实践企业代表等就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前沿技术分享和权威政策解读。

本届大会主题为:推广绿色智能建筑,促进城市低碳更新。以下为本次大会主旨报告部分演讲内容:


仇保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先生:《绿色建筑发展的三个趋势》

绿色建筑发展的三个趋势:更节能(全生命周期),更多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健康舒适。

一、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更节能

1.北京供热地区为何需要供热计量改革;

2.公共建筑每平米/人均能耗、水耗公示;

3.热泵使用为何方兴未艾?

4.绿色建材——绿色全生命周期减碳的潜力;

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善有无“天花板”?(被动房“五件套”)

6.通过优化围护结构来节能存在“边际成本”约束。

二、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之二:更多可再生能源应用

1.技术进步——光伏成本大幅下降

2.钙钛矿太阳能光伏

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与多样化

4.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结合

5.太阳能与风能结合

6.太阳能与电动车充电结合=微电网

三、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之三:更健康舒适

1.儿童生活有“绿植”,成年后抑郁症发病率大降;老年人在绿色环境中生活能明显降低痴呆症;园艺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

2.北方地区的立体园林建筑解决方案

3.中水回用与厨余垃圾循环利用

4.旧城改造中的“植入”四季变化的生态景观

5.立体园林与太阳能BIPV一体化

四、小结

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趋势

2.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趋势

3.绿色建筑更舒适更健康趋势


戴礼翔


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GBC)原主席、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学院院长戴礼翔先生:《零碳城市的演变》

全世界向着零碳目标冲刺,城市将是零碳的最大战场。

碳排放范围定义

城市碳排放范围分析

零碳城市3战略

控制城市范围1碳排放

控制城市范围2碳排放

控制城市范围3碳排放

总结


叶青


亚太地区联盟绿色建筑先锋奖之绿色建筑女性领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叶青女士:《绿色建筑,从心出发》

转型之路,从心开始,今天的心转未来的路转。实践是王道。


缪昌文


中国工程院院土、国际绿色建筑联盟主席、 东南大学教授缪昌文先生:《绿色低碳建筑材料》

一、水泥混凝土原材料低碳化

二、混凝土收缩裂度问题

三、钢筋混凝土高耐久

四、混凝土的超高性能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探索绿色建筑新美学》

绿色建筑新美学是近几年才关注到的。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推动传统建筑美学向新时期绿色生态新美学转变。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建国先生:《关于建筑双碳路径科学问题的思考》

一、背景:人类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发展趋势

三、科学问题

四、建议和思考

五、结语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亿先生:《碳中和愿景下北方城镇供热的热源方式》

碳中和目标:以燃煤、燃油、燃气为主的化石能源系统转型为零碳能源系。统(零碳能源:风、光、水、核电力+生物质燃料)

我国未来电力供需间季节变化的“鹰型曲线”

北方城镇建筑供热的特点

工业排放的各类余热是北方城镇采暖热源

如何利用工业余热为城镇建筑提供热源?

大规模跨季节储热设施是零碳热源的保障

降低回水温度是实现余热供热的关键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供暖零碳路线

实现零碳供热需要的基本条件

围绕主题,大会设置了首日的开幕式及综合交流会两场全体大会,16日,大会还将平行召开45场专题交流会。会议同期举办“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