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病危老人求助媒体,希望能帮她寻找出国后失联20年的小儿子。 老人说,小儿子名叫王永强。 自己是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农村老太,但永强却聪慧过人,从农村一路考到北大博士后。 农村父母培养出北大博士后,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可想而知。 于是,老人寻找儿子的消息越传越广,备受广大网友关注。 最后,在国外警察的帮助之下,媒体和老人终于联系上了王永强本人。 他目前在美国硅谷做工程师,年薪几十万美金,生活条件极其优渥。 然而,当王永强得知母亲病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见他一面时,却是不为所动,甚至还说出了一番堪称冷血的话: “我不回家,她病了还是死了都与我无关。” 结果,老人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抱憾而终。 没想到的是,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击和指责,王永强竟是毫无悔过之意,仿若一副铁石心肠。 这让人十分费解。 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让受过高等教育的王永强连母亲最后一面都不愿意见? ![]() 这件事还要从1969年说起。 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新华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哥哥天生残疾,做不了重活还需要大量的药物治疗,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姐姐才不过十几岁,父母就不让她上学了。 因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再加上现实无情的压力,王父王母只能顾得上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在他们看来:上学=赔钱,辍学=赚钱。 姐姐外出打工后,父母也在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无暇照顾小儿子。 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贫穷的家庭条件,让王永强早早就学会了懂事,每天放学都会捡些垃圾补贴家用。 最重要的是,他的脑子极为灵活,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那年,王永强以全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 当王永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后,没想到却得到了父母的一顿痛斥: “学习好能当饭吃吗!你姐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为家里赚钱了!你为啥非要读书!” ![]() 父母的态度令王永强错愕不已。 虽然年纪尚小,但头脑聪明的他,早已能够清醒地认知到: 农村孩子,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可为什么父母却要这样对他? 少年无法理解,与父母产生了强烈的争执。 王母见小儿子铁了心要上学,就放出狠话: “你想上学也可以,家里实在是没钱供应你!你自己能解决就上!” 让一个刚上高中的孩子自给自足,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相当罕见。 但王永强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 在他看来,能够继续读书比什么都重要。 自此,街头巷尾的杂货铺里、垃圾堆上总能见到王永强的身影。 为了上学,他做尽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努力。 高中报到那天,口袋里装着厚厚一沓零钱的王永强,勇敢的走进了校门。 高中课业繁重,尤其是到了高三,做不完的卷子和高考压力让学生们心力交瘁。 王永强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晚睡早起读书,他还要利用周末时间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 每当被生活折磨得苦不堪言,不知未来在何方时,王永强就会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就这样,王永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考入了苏州大学。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新华村也就出了王永强这么一个。 街坊邻居见了王家父母都夸他们会养孩子,以后就等着享清福吧。 可王父王母却不这样想,他们从不期待以后的清福。 女儿已经出嫁,老大身体有疾需要钱。 永强已成年,完全可以成为劳动力为家里做贡献。 在王父王母看来,生恩大于天。 孩子的生命是他们给予的,答应让他读高中就是一种恩赐,他们已经足够仁慈。 现在还想去上大学就是逃避现实。 一家人围绕着“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大吵了好几天,甚至惊动了十里八村。 ![]() 父母的态度,像是一盆从天而降的凉水,浇灭了王永强因考上大学而带来的喜悦。 但如今的他,已不像几年前一脸茫然。 他坚信父母的短见是源于贫穷,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刻苦学习来改变如今的困境。 所幸,那个年代的贫困大学生学费全免,每个月还能领4元额外补助费。 学校管吃饭,王永强就把学校补助给他的4元生活费每月都按时上交给了父母。 他原以为自己这样做,父母就会感到满意。 然而,他失算了。 在拿到儿子的补助后,王父王母始终觉得儿子有更多的钱,定是在隐瞒。 所以不但没有体恤孩子的艰苦,反而变本加厉。 要不到更多的钱,王父王母甚至专程跑到苏州大学实地查验,直到王永强下跪乞求,二人才就此作罢。 转眼间,4年本科生活结束了。 因在校成绩优异,王永强被成功保研。 学校的补助也从每月的4元涨到了每月72元。 但这一次,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还跟本科时期一样,每月上交4元补助。 “父母从来没有想过我未来的人生,那我总要为自己打算一下吧?”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后来王父王母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件事,怒气冲冲跑到学校,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大骂儿子不孝,甚至用尽了一切手段。 “我跟你妈供你吃供你穿,好不容易把你拉扯长大,你现在翅膀硬了,连自己的父母都能不管不顾,你就是个白眼狼啊!” 这一次闹腾,让王永强在学校里颜面扫地,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名人... 最初,他以为父母只是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落后,自己定要努力学习改变家庭的现状。 但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 在父母眼里,他就是低一级的附属品,一旦做出任何与他们想法不一致的念头就是大逆不道。 他为自己有这样的父母感到悲哀,同时也产生了逃离这个可怕家庭的想法。 于是他又开始拼命读书,从苏州大学研究生到中科院博士,再到北京大学博士后。 “我都跑到北京了,这下总能摆脱他们了吧?” ![]() 在得知小儿子去北京读书后,王父王母崩溃不已: “千盼万盼,好不容易盼到毕业能出来赚钱,怎么又说要继续读书了?” 于是,夫妻二人隔三差五给小儿子写信,不过,信的内容翻来覆去都离不开这个意思: “家里穷,爹娘身体不好,你哥残疾,你应该扛起家庭责任。” 看着这些信,王永强不厌其烦。 可一想到从小血脉至亲的哥哥,和家里的破旧茅草屋,他却怎么也狠心不下来。 读博期间每月120块的薪水,都悉数汇给了父母。 可是,王父王母却并没有就此作罢。 除了扛起家庭责任外,二老更希望他扛起家族责任: 你二大爷家的孩子想去北大读书,你给引荐一下; 你的小表弟想去北京找个工作,你给安排下; 家里一个亲戚想去北京发展,你帮他落一下户... “进京”的永强,成了父母炫耀的金字招牌。 看着这些信,王永强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回信做不到后,他又被父母指着鼻子骂白眼狼。 1997年,刻苦的王永强考上了北大的博士后。 此时的他,已是28岁。 在北大,王永强结识了教授的女儿。 两人情投意合,开始谈婚论嫁。 彼时的王永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觉得只要自己有了小家,父母就不会过多纠缠了。 可父母总是能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的底线。 按照习俗,结婚这天需要双方父母到场。 王永强给父母打电话,但父母以参加婚礼没路费为由,向他要1000块钱。 那时的1000块什么概念? 是王永强足足9个月的薪资。 平时的钱都打给了家里,还需要艰难生活,他哪里还有1000块钱? 因为无力支付1000元,最终王家父母没有到场。 婚礼上,王永强这边的父母一个都没有到场,颇为冷清。 妻子不高兴,王永强也被伤透了心。 ![]() 完成学业后,因为工作学习需要,他和妻子前往日本。 本以为父母知道后定会勃然大怒,没想到这次却笑开了花。 可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的心沉入了谷底。 “你们夫妻俩现在发达了,能去日本生活,可不能抛下家里人啊,你得带着我们和你哥一起去,顺便给你哥介绍一门亲事。” 听到这些,王永强直接懵了。 思索万前后,他和父母谈起了条件: “这次去日本工作年薪18万,赚了钱我回去就给你们盖新房,但如果你们都跟着来,我肯定赚不到那么多钱。” 如此,父母才同意了他不带哥哥去日本。 出国后,王父王母隔三差五给小儿子打电话,除了钱,还是钱。 而王永强也早已习惯了父母的做法,一次次将钱汇过去,但他却忘了:除了儿子这个身份外,他现在更是一个丈夫。 公公婆婆的无度索取和丈夫的习以为常,让王永强的妻子彻底爆发了,称受够了他这对吸血鬼父母,也受够了他老家那些没完没了的七大姑八大姨。 妻子果断的离他而去。 王永强想挽留,但一想到自己老家的父母,竟也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 他没有挽留的资格。 看着手里的离婚证,王永强这才猛然意识到,在这场和原生家庭旷日持久的抗争中,自己永远都是那个输家。 他输给了自己的期待和幻想。 愤怒、委屈,绝望各种纷杂情绪纷至沓来,到最后都化成了三个字——无力感。 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力与渺茫困惑。 如果不摆脱他们,自己这一辈子都会被葬送,王永强这样想着。 当思想长成利刃,物质也在不断积累时,你才能算是真真正正地活着。 王永强瞒着父母注销了中国的身份,在美国重新开始生活。 ![]() 起初,王家父母联系不上儿子并不在意。 他们觉得儿子这么孝顺,等有空了一定会主动联系他们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不见儿子打来电话,这对老夫妇终于知道慌了。 他们开始四处打听儿子的下落,甚至连前亲家都去了一趟。 但前亲家告诉他们: “我的女儿早就和你们儿子离婚了,希望你们不要再来打扰我女儿的生活。” 王家父母不敢相信,小儿子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可是王永强这一消失,就是20年。 2019年,一则名为“王永强,你妈妈喊你回家”的消息,让这场时隔20多年的闹剧,再一次回到人们的眼前。 年近八十的王母病倒在床,嘴里不停念叨着小儿子,我想你了。 面对母亲的深情呼唤,异国他乡的王永强表现得相当冷漠,连一句话都没有跟她说就挂了电话。 面对网友的指责,他也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清官难判家务事。 为了找寻真相,不少媒体和记者开始走访多方了解,最终,王永强的经历才逐渐浮出水面。 看完王永强的故事后,很多人都沉默了。 生前见到儿子三句不离金钱,明明该是天下最亲近的人,却只有利益和算计,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而老人临终前的那段深情呼唤,到底是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这些年亏欠了小儿子,我们无从所知。 但我们唯一能够知道的是,老人直到去世,王永强都不曾原谅过她。 老人的那段深情流露,更是无法治愈王永强那颗饱受创伤的心灵。 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束缚一辈子。 而那些了解了事情经过还觉得王永强太过薄情的人,在我看来,实属没有必要。 我们谁都没有经历过王永强的人生,自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制裁别人的。 作为父母,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却要求孩子学会付出。 真正的爱,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单方面索取和控制,只会耗尽对方所有的爱。 最后把纪伯伦的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控制他们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