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刘伯承逝世,邓小平看到治丧名单大怒:为何没有肖永银?

 Loading69 2023-05-16 发布于四川

上世纪80年代,已经从中央工作中退下来的刘伯承元帅,正在南京军区调养身体。由于常年征战,在战场上受了不少重伤,所以年老之后身体受到了很重的伤害,他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

在刘伯承元帅住院治疗的过程当中,南京军区的第一副司令肖永银,只要能抽出空闲,就必定会前往医院,陪在刘伯承元帅的身边。

1986年,元帅的身体实在不堪重负,与世长辞。

根据他生前的嘱托,他的葬礼由邓小平同志全权负责。二人是共同领导过刘邓大军的老战友,所以对于这一场葬礼,邓小平同志无比重视,任何环节都必须亲自过目。

还别说,他真的发现了治丧委员会工作的错漏。当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把参加葬礼的人员邀请名单递给邓小平看时,邓小平勃然大怒,对着工作人员训斥道:

“你们怎么这么粗心?这上面为什么没有肖永银?”

肖永银和刘伯成元帅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

他最后能成功赶到葬礼之上吗?

今天,一起来看看这段革命年代产生的深厚情谊。

  • 作战勇猛,得到赏识

1930年,小乞丐肖永银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之前沿路乞讨时,他不止一次看到过红军行军的队伍,内心充满了向往和羡慕。而现在,他终于也成为了这些人中的一份子。

在此之前,肖永银的生活其实非常坎坷。

1917年6月,他出生在河南新县,家庭条件特别贫困。不过想想也正常,在那个年代,家庭条件相对还过得去的人又有多少呢?

而更加命途多舛的是,他的父母亲人相继离开,他成了个在世间无依无靠的孤儿。各家自扫门前雪,这么一个跟大家非亲非故的孩子,并没有多少人会关心他。

所以,小小年纪的肖永银只能以乞讨为生。当他忍饥挨饿时,当他受到地主阶级的打骂时,他常常会想:等我以后有本事了,一定要把所有欺负别人的人打趴下,让所有孩子都能够生活在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当中。

而1930年,就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加入红军之后,他便在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刚开始,13岁的新兵蛋子只能当一个勤务兵,连上前线的资格都没有。不过,他也不气馁,在后方就尽全力为战友们服务。而且,他还可以跟着前辈们学习经验,反正以后总能用得上。

渐渐地,由于成长迅速,观察力敏锐,肖永银被提拔成了吹号员,后来又慢慢成为了部队当中的四号长。这个时候他也就才十几岁,所以足以见得他潜力无限。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工农红军被迫开启了长征。肖永银此时在部队当中的定位还是一名司号长,可他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工作职责了。

在大部队挺进四川,遇到当地军阀阻挠,寸步难行的时候,肖永银主动站出来,对首长保证:

“请您给我派一点兵力,我向您保证,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能把这一波敌人给大家打退。”

眼前这个17岁的孩子并没能让首长生出什么信心,但是本着鼓励战士的目的,部队领导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而转过头来,肖永银的表现就惊艳了在场所有人。

他拿着自己手中的武器冲锋在最前面,就跟不要命似的,对着敌人喊打喊杀。

战场本来就是最考验军人杀气和战斗意志的地方,肖永银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在第一时间将敌人给深深震慑。与此同时,他的战友们也受到了强烈的鼓舞,燃烧起了熊熊斗志。

这一场仗打得酣畅淋漓,肖永银也表现十分出色。只不过下了战场之后,战友们才发现,他的胸膛已经被鲜血染红,他的肺部也被子弹击穿。

在关心他伤势的同时,部队的领导们也不由感叹:

“小小年纪就能够把敌人逼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后生可畏。”

后来翻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终于取得了胜利,肖永银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他已经不再是一名小小的司号长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徐向前将军的警卫长。他的第一职责,就是紧紧跟随将军,保证首长的安全。

说起来,他也是因为自己的英勇表现而得到赏识的。听说肖永银在战场之上的英姿之后,徐向前主动来要人,把这个年轻却勇敢的小伙子要到了自己的队伍当中。

1936年11月,国内的政治局势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我方组建了西路军,准备加强跟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打通国内和国际上的信息沟通渠道。徐向前,则成为了这项工作主要的负责人。

他们一行人带着任务出发的时候,肖永银还是紧紧跟在徐向前的身边。不过,这一次他们遇到的阻挠力度超乎想象,所以徐向前不得不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

“小肖同志,这是我们必须要送到驻地的信件,我现在把它交给你。我的目标太明显,害怕这封信放在我的身上不安全。咱们两两一组,分开行动,你和陈明义同志一起走。而我呢,就去负责引开敌人的注意,给你们争取时间。”

“不行首长,我是您的警卫长,怎么能离开您的身边呢?”

“服从命令!现在,你们身上所传递的情报,比我的生命安全更重要。马上出发,不能耽搁。”

肖永银和陈明义两人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风霜。

  • 刘帅赏识,亲自培养

这两位战士化身为叫花子,把身上的武器全部都藏了起来,做好记号,轻装上阵。

他们两人伪装得实在太像,一路上骗过了敌人的多次盘查,正在一步步走出敌占区。越往后面走,二人的精神状态越是紧绷。此次任务事关重大,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

不仅在担忧此刻的任务是否能够成功,肖永银心中还一直记挂着徐向前的安全。虽然他收到命令,第一目标是护送情报,但他还始终谨记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牵挂着他的首长。

他们二人就这样在路上风餐露宿了120多天,终于在一个疲惫的日子里找到了根据地,见到了刘伯承元帅。

这次相见,就是刘伯承元帅和徐向前之间的初见。

一开始,元帅并没有把这两个风尘仆仆的叫花子认出来,还以为他们只是普通老百姓。直到陈明义表明自己的身份,刘伯承才终于恍然大悟。

等到二人安顿下来之后,刘伯承找到了肖永银,对他说:“听说你一直在记挂着徐向前将军,他很好,也已经到了这里,你不用担心。来跟我说说,你们一路上是怎么闯过来的?”

听完肖永银的描述之后,刘伯承内心对他的欣赏更是提升了不少。一个还不满20岁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未来肯定不可限量。

于是,刘伯承元帅把肖永银要到了自己身边,亲自来培养他这个潜力股。

经历了抗日战争,又经历了解放战争,肖永银已经成为了解放军第18旅的旅长。现在的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毛头小子,他有勇有谋,能往前冲,也能停下来思考灵活的战略战术。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启了解放战争当中的关键一环。而肖永银所率领的18旅,就成为了这支队伍当中的先头部队。

先头部队必定意味着他们要承受更大的风险,要为后方大部队开路,或许也会付出更多的牺牲。不过肖永银是不畏惧,毕竟打仗嘛,流血牺牲不可避免,总要有人顶在最前面。

可他在意的是,为什么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一定要跟着他们一起冲锋?他劝说刘伯承:

“前线有多危险,咱们都明白,您作为这支军队的首领,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所以,你应该坐镇后方,为兄弟们提供精神支柱。”

刘伯承笑了笑,说:

“我军打仗,还没有什么不能往前冲的道理。不管我是个军长,还是个普通战士,我都是解放军,怎么不能在前面?”

“行吧,我说不动您。不过咱们可先说好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得听我的指挥啊。”

现在这二人之间的讲话已经随意许多,我们也能看出,他们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刘伯承对于肖永银表现出来的指挥能力,更是感到无比欣慰。这是他亲自带出来的兵,身上有被他影响的精神,现在对方变得这么优秀,他与有荣焉。

不出意外,这场仗打得非常顺利。肖永银在前方卯足了劲儿地干,尽可能地两位领导降低更多的危险。他受伤不要紧,他最敬重的首长可不能有丝毫闪失。

解放战争最后取得了圆满成功,新中国也建立起来,肖永银终于能够从连年征战的生活中暂时缓出来。

  • 主动请战,配合默契

对于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突如其来的和平生活,反倒让他有些不适应。

在和老战友们聚会时,肖永银还开玩笑:

“你们说啊,这人有时候真是贱骨头。还在打仗的时候吧,我们拼命盼着什么时候这场仗能打完。现在这场仗打完了吧,咱们又觉得闲得难受。”

一群老战友哈哈大笑,纷纷骂他不知好歹。但不得不说,他这句话,还真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等到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开办了军事培训班之后,肖永银第一个响应,马上报名参加。

刘伯承元帅笑他:“你小子,说起军事上的东西,还真是比谁都积极。”肖永银挠挠头,有些害羞,又有些傻气地笑起来。

这一次的军事培训,着实让肖永银受益匪浅。在这里讲课的不仅有解放军的指战员,还有许多从功德林当中选来的国民党曾经的高级将领。

他们以前是对手,所以对方在分析解放军作战时的长处短处时,总是能够一针见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对手远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吧。

肖永银本来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但是他在这儿上课的时候,比谁都认真。虽然现在新中国暂时太平了,但是保不准以后会突然出现什么事情,还需要他们这些征战多年的“老家伙”主动站出来。

肖永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个乌鸦嘴,他才刚产生这个想法没多久,抗美援朝战争就爆发了。

他安安心心在家里等着上级领导的召唤,但是等了好几天都没等到动静,他终于坐不住了,主动跑去刘伯承元帅的办公室找人。

“首长,您可不能用完就扔啊。您是知道我的,现在咱们国家有仗打,您可不能不让我上啊。你们是不是把我给忘了,我在家等了好久,都没等到你们的召唤。”

说着说着,肖永银就带上了抱怨的情绪。他现在在刘伯承元帅的面前是真的不见外,反正大家都知根知底,元帅也不会跟他一般见识。

不仅如此,他还从兜里掏出了自己提前写好的请战书,拍在了刘伯承元帅的办公桌上。

“请战书我都写好了,您看着办吧。”

“臭小子!还跑这儿跟我耍横来了?行行行,你想去战场是吧,让你去让你去。”说着,刘伯承元帅就在这张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而后,肖永银带着十二军奔赴朝鲜战场。十二军虽然不是朝鲜战场之上的主力部队,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如果没有他们的增援,15军也不可能完成主攻任务。

当时这场战役打完之后,两个军长还互相碰头,彼此拍着对方的肩膀,称一声“默契”。两军在战场上有力配合,这才遏制住了美军猛烈的攻势,夺得了高地,也守住了阵地。

1953年班师回朝,刘伯承元帅还特意去见了肖永银,夸了夸这个在异国他乡放光彩的老部下。

  • 始终关心,坚持看望

1955年,肖永银被授予了开国少将的荣誉。在场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徐向前元帅和刘伯承元帅最欣赏的老部下,是他们二人的得力干将。

在这之后不久,肖永银就被调往了南京军区,给许世友将军打配合,成为了他手下的第一副司令。

“是你?你还记得我吗?当年翻雪山的时候,你好像是刚打完仗,被大家抬在担架上,我来旁边看过你。咱们可真是有缘,现在又要在一个地方干活儿了。”

“哪儿能不记得?再者说,您这么些年的战绩,咱军中大伙儿都知道。能来跟您打配合,是我的荣幸。”

接下来的生活,就远没有打仗时那样惊心动魄了。

这里没有连天的战火,也没有动不动的流血牺牲,更不会有外人来侵犯。这些见惯了烽烟、吃惯了黄沙的老革命,心中多有感慨。

1970年,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肖永银,终于又见到了刘伯承元帅,他的伯乐。

元帅从中央工作中退了下来,现在受到了一点麻烦,来到南京这边避避风头。看到昔日的下属,刘伯承元帅不无感伤:“现在我要来,给你们添麻烦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您过去是我的老首长,现在咱们的关系还不是一样的。过去怎么对我,现在您就还怎么对我。咱们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有所改变。”

在刘伯承元帅居住于南京的这段时期,肖永银对他非常关心。他不仅在吃穿住行上亲自关注元帅的生活,一旦工作有了空闲,他就会亲自来到元帅家中,陪着自己的老首长一起聊天,开导他的心情。

可是一天天地,刘伯承元帅的身体却逐渐衰弱下去。这些打了不知多少仗的军人,年轻时仗着身体素质好,什么问题都能够自己扛过去。可是老了,各种伤病就全部都爆发了出来。

元帅住进了医院,肖永银看望老首长的地点就从对方家中变成了医院。他来这儿时,总是会带上当天的报纸,把新闻讲给老首长听。他也会宽慰道

“您可得快点儿好起来,咱们还得一起去钓鱼呢,可不能爽约。”

那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二人相见的次数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1986年,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根据他生前的叮嘱,他的葬礼交由邓小平同志全权打点,夫人从旁协助。

而邓小平看到治丧委员会交上来的葬礼邀请人员的名单时,不禁勃然大怒。

“谁不知道刘伯承元帅和肖永银将军的感情好?你们在做名单的时候,怎么忘记了肖永银的名字?这是你们工作的重大失误,赶紧把这个名字给加上。”

肖永银这才得到消息,赶到葬礼现场,涕泗横流,送了自己最敬爱的老首长最后一程。

  • 结语

革命年代的战友们建立和积累起来的感情,是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深刻。他们在最紧急的关头,可以放心地把后背交给对方,把生死系在对方的手中。当有人从这场情谊中提前退场时,另一人感受到的必然是天崩地裂般的悲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