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苑】孙红义:老家的新变化

 最爱那抹书香 2023-05-16 发布于陕西

这两年,老家变化最大的就是冬枣大棚扩张的那个速度叫你想不到。

前天又是回乡参加葬礼,我熟悉的一幕又一次出现,只不过这一次我表现出少有的诧异:当晚在主家宴请的豆腐席上,由于天色尚早,整个大厅座无虚席,当晚豆腐丝调制的颇有味道,当我还在评头论足、大谈阔论的时候,猛然回头发现摆了30桌的大厅空空如也,刚才还大哚美食的乡亲如蒸发似的,一下子没了踪影,“人都咋去啦?放棚去了!”有人给我递话。

这样的情景三月前我还经历过一次,那次刚开了席,忽然有人说下雨了,结果身旁王得哥立刻起身,急匆匆出门,待来时凉菜已完,盘子残羹剩饭摆了一桌,事后才知也是放棚去了。

我的老家位于大荔县东北铁廉山塬上东高城村,我最初感觉老家刮起冬枣风是在去年,我所认识的本村亲戚红娃,就专门给人搭建大棚,他说邻村井庄村一棚收入十几万传的沸沸扬扬,也撩起了村人勇气,几乎一夜之间,百十个棚呼呼就起来了,关键是销路不愁,所以今年建棚的更多。这一点我从路边鳞次栉比的大棚就感觉的到。

干啥吆喝啥,不足为奇。现在回到村里,谈的、论的多半是冬枣,我利用回乡机会走亲访友,频频惊喜,青年人虽叫不上名的多,但对冬枣事业那个憧憬、那个干劲,记忆深刻。有的放弃城里生意回乡务枣,更多的则是当起了“职业农民”,一人管十个棚有,但少说都在三五个棚,“今天行情一斤200,现在就盼半个月后行情好的。”

言谈间,有人掏出手机轻轻一点,瞬间大棚温度一目了然,看着我又一次惊奇的表情,年轻人说下次回来到我棚里参观智能控温、自动喷药,那才叫一个自动化呢……

作者简介:孙红义,南市二黄管理中心干部。

大美大荔  欢迎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