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72张楚笛: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有哪些问题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5-16 发布于江苏

      在大一下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目前,高校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优势,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然而,目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体系和机制方面并不完善,明显存在多方面问题。

学生问题:

对规划不够重视及对自我不够了解

      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这本身就使得职业规划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学生没有提前规划的意识,认为未来就业离自己还非常遥远,故而不会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职业规划之上。他们仅仅完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任务,而并非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因为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如果任教的辅导员和老师们缺少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就没办法充分引发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不足或者错误。作为大一学生,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太拘泥于试卷上的分数,往往用成绩来定义自己,而忽视了自身的闪闪发光的优点,忘却了自己的热爱和兴趣,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特点和特质所在,就让职业规划丧失了前提。

师资问题:

缺乏专业师资和实践界导师的参与

      当前的职业规划课程普遍缺少专业人员,课程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各学院的辅导员来担任。这就导致这门课程可能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帮助。

      师资问题主要通过教学质量而反映出来。当前规划课程的教学形式非常单一,仅为老师单方面输出一些职业规划的知识,大多为理论教学。老师往往会让同学们做一些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试,让同学们基于自己的性格来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而这些帮助其实更多是流于表面的,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切实的指导,很难解决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困惑。由于欠缺实践界导师,学生难以通过实践和调查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时效问题:

新生一学期课程欠缺前期后期配套

      当前的职业规划课程并没有建立长期机制。该课程通常仅仅针对大一新生,只持续一个学期,并没有持续跟踪学生,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帮助。但是,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应该充分基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开展规划设计。在这个意义上,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显得时机不成熟,除非后续还会有所跟进。因为上述“学生问题”在大一阶段表现最为突出,学生既可能缺乏“自我认知”的前期基础,也可能没有意识到目前就业的竞争压力之大,所以才不够重视。为了解决时效问题,大学需要增强职业规划课程的跟踪指导,不能因课程结束而终止指导。

考核问题:

规划书违背过程性生涯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考核,通常要求提交一份规划书。这样的考核看似无可厚非,但却隐含着诸多不足。规划书所反映出的态度,是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快确定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探索的过程。而正确的规划理念,要求老师鼓励同学们去了解不同的岗位,去了解自身和岗位的匹配度,去丰富自己对于“职业”这一词的理解,而并不应急于让学生们太快得出一个结论。人生应当是旷野,而非轨道。职业的选择应该是一种人生方式的选择,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它并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答案,人生的枷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职业的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简单粗暴的设计出职业规划书,会违背其应有的过程性和生涯性,因而也很难体现出有效性。

      如今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就业压力与日俱增,高校如果能够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那么我想,一定能够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科学规划课程设计,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建立长期机制等一系列的努力。与此同时,还要广大的大学生们摆正态度,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提升职业规划意识。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