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经常微信给我发“闲聊”消息,如何面对?

 为什么73 2023-05-16 发布于北京

中医书友会 2023-05-16 06:30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灵兰书院 ,作者林志欣

灵兰书院 .

灵兰书院,灵兰中医教育平台,致力于中医成长。灵兰线上线下课程相关信息、最新通知、好课推荐,都在这里!

图片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51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诊断开方只是起点,不是终点。要想取得最终的疗效,除了过硬的医术,我们还需要跟各种患者达成共识、建立信任、处理各种医术之外问题的能力。否则,再好的辨证处方,如果患者心中有犹疑,服药不配合,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纠纷和争执,影响医者的心力。

今天分享林志欣老师在《行医诀窍》课程中答疑的3个问题,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行医启发~(编辑/个个)

图片


《行医诀窍》课程答疑

作者/林志欣
一、患者好了六七成就不来了,怎么办?
  • 学员提问:

林老师,您好!我治疗的一些疼痛患者,可能好了六七成,后面多是畏惧针灸的疼痛或者中药的苦涩,不想来治疗了,这类患者如何沟通?如何提高他们的复诊率?谢谢!

  • 林老师回答:

我们课里也有提到这个问题,太多的病人,病好的差不多就不来了。

首先,回到我们课程所讲的底层逻辑:先问问自己,好差不多意味着什么?是不再恐惧,逃离了风险,就一旦他对疾病的恐惧跟风险,小于对你治疗方法的恐惧的风险,或者说是小于整个医疗成本,医疗也是有成本的哦,他觉得这个风险在他的承受范围边界之内,可能就不会再去采取复诊的动作。

那要破这么一个动作的话,我们课里面也有提到。一个核心的点是,病人是治病的第一责任主体。你要让他有种认知,觉得这个(疾病)尾巴治疗的实际意义是很重大的。而不是说简单的,现在你症状消除了,你就好了,你的隐患还在。

比如,“作为你的医生,从对你负责任的角度而言,我希望说,你这个尾巴要收好,是不是?要不然你临床当中看到很多的病人,同样一个病,前三个月来看,好了三个月,后面又来了。这不是我们医生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吧?”

那么对这个病人的话,除了刚才提到的说,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以外,你要给他定目标。就我们在后面的诊疗交付里面会有提到,还有给他一些激励,激发他的责任主体意识出来。

其实我们能够给病人的影响有限。更多的说,他通过跟医生的接触、交流、互动的过程,来感知到了在医生现在看到的信心,看到了他坚持下去的意义。以及把目标治愈的这种责任放在他自己身上的时候,他就开始行动了。

好,最后一个就是什么,你可以考虑在后续的疗法上面,降低他对疗法的恐惧。就比如,原来扎针很痛,那你后面能不能不用扎针的方法?比如说寻真疗法,它既可以扎针,也可以揉一揉按一按。当我疾病痛苦跟恐惧没那么大的时候,我不愿去接受扎针种痛苦,但如果说你给我点点穴、按按揉,或者说开点药煲煲汤,我是接纳的,是吧。你疗法可以改变。

最后一个就是,病都是病人自己的,我们作为医生,履行好我们的责任即可。病人觉得无所谓,不看了。那我们该做的都做完了。就随缘就好。你没办法改变他的,强扭的瓜不甜,硬扭来看病?不可能的,是不是。所以说,(如果当下教育不来)随他而去吧。可能过段时间他又来了,难受了他又来了。下次的时候,就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教育的机会。

二、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诊疗时如何沟通?

  • 学员提问

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新患者,那我在诊疗和沟通的时候,重点应该是什么?

  • 林老师回答

第一,你要找到患者的需求点。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需求,来就诊的患者一定有需求。需要挖掘患者真实的诉求,哪怕只是“想调理调理身体”这样的需求,找到需求点,医生的沟通重点和技巧自然就有了。

第二,新患者尤其要做好诊疗交付,建立信任。通过四诊合参告知患者他身体的基本状态,主动给患者提供解决思路和选择,再通过反问“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确定具体诉求。很多“调理”的患者可能一开始需要改善的目标,但根据你自己的诊断,你可以给他提供方案、提供思路。这样你们的沟通重点不就来了吗?
第三,不断寻找共识。整个医疗交付的过程,实际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哪怕你最初提供的方案病人不接纳。药太苦了,我不喝行不行?但最终还是会达成共识。为什么呢?因为不喝药,病好不了。二选一嘛,是不是?或者能不能接受扎针、艾灸等别的治疗方案?最终还是会达成共识。
你问的如何去沟通,实际关键在共识,找对方的需求点,患者的需求点就是你建立共识的基础。我再强调一下,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不等于没有诉求。他人已经到你这边了,他找你看病,肯定是有诉求的,这个是不用问的。只是诉求要去挖掘出来。
03丨患者经常在微信发闲聊消息,如何处理?
  • 学员提问

个别患者建立了较为深度的关系后,每天都会发闲聊信息。不回显得不尊重,但是回复又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如何处理?

  • 林老师回答

信息回复,实际就是我们说的关系嘛,它往往是把握一个度,它没有对跟错,你不要纠结做不做。

因为我的朋友圈当中也有一部分人,每天早上给我发早安,晚上给我发晚安,我一开始也很烦恼,我也不知道说要回还是不回,后来我习惯了。就类似这种的信息,我是不回的。
有事情,他如有咨询一些事情,我可以有一个简单的互动,是不是。那其他的我觉得不要太纠结。我们建关系,但是不纠结于关系,不要关系绑住你。
你们深度关系的建立,不在于他给你问好了,或者闲聊这句话你有没有回复。
甚至你也可以怎么样呢?就第一次弄完了以后,你可以编一条信息告诉他——实在不好意思,我看诊都很忙。你的信息我有时候没办法及时回复,是不是?如果说你有事情留言的话,我一定会给你回复的,但是如果说没有特殊的事情,我可能太忙我就不回复了,希望你理解。就好了,就一次性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如实相告。
对,我这边再补充一下,我说建立关系但不纠结关系是什么呢?关系是要有原则的,就我们行医要有行医的原则,有行医的底线。不要破坏原则去建立关系,比如过分讨好病人,过分迁就。那这样实际最终是破坏关系。
大家一定要记得,因为有时候有一些医生刚刚开始的话,病人会少,那有时候他很多事情会做的太过了。太过了,甚至有时候显得医生不自重了。不自重的话,那你就很难得到病人真正的认同。
所以,不要因为关系破坏规则。破坏你行医的原则的时候,那么你(医生的角色)就立不住了,你的关系就立不住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