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世友迎接政委上任,见面后呆住:你不是我3年前的勤务兵吗?

 where5 2023-05-16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他,是红军中的年轻将领;他,二十三岁成为红军军长,成为红军将领中年纪最小,升迁最快的人;战场上,他奋勇杀敌;领导面前,他坚持己见,刚正不阿。为求正义,他顶撞领导,被一撸到底,即便如此,他对革命的信仰从未动摇过。并没有自己被一撸到底气馁,相反,他却是越战越勇。只可惜,天妒英才,他未能看到新中国成立。

图片

1914年出生的陈海松,从小家庭贫苦。2岁时没了妈妈,父亲要出门打工很少陪伴他,幸有婶娘照顾才勉强度日,婶娘因没有儿女,把年幼的小海松当成自己的孩子。该上学的年龄,海松进了私塾。天资聪明的海松除了念书,还有个癖好:“排兵布阵”,每天领着一帮孩子去山上“打仗”,宛如一个久经沙场的“指挥官”。

在他12岁时就开始在地里跟着家人劳作。但是上天也在悄悄地给了他机会,当时红军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主人的口号,迅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不少青壮年纷纷放下锄头,扛起钢枪走上革命的道路。陈海松对外界的变化很是新奇,当革命到他所在的县城时,他毫不犹豫地就领着童子军参加了革命斗争。

见儿子整日“打打杀杀”,陈海松的父亲担忧不已。为了让他安分地留在家里,他便决定给他寻得一门亲事。然而就在父亲忙里忙外为他张罗亲事时,陈海松却拜别父亲,跟随红军的队伍离开了。

图片

陈海松为人和善,踏实肯干,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生活上,都做得无可挑剔,在队伍中人缘很好。这也让他被上级看中,职务调动过后,陈海松就成为了许世友的勤务兵。在这样的接触之下,许世友和陈海松也就算是相识了。

许世友脾气有些古怪,但偏偏面对陈海松时却十分随和。陈海松在做许世友勤务兵的这段时间里,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许世友将军的军事才能十分出色。常年在许世友将军身边接受熏陶,陈海松对于打仗作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许世友将军发现陈海松在军事方面有天赋,便有意识的派陈海松进行真正的实战训练。陈海松也不负众望,他在战争中学习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后来,陈海松因为办事干练,被派到通讯班,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不久后又升职成为了宣传队长,很多政治宣传,他听一遍就能记住,而且还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陈海松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他天赋过人,军事素质和作战意识很好,加上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他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多,他指挥战斗也越来越厉害。

后来张国焘大搞“肃反”,结果不少干部遭到了打击,没多久陈海松就被提拔为三营政委,不过很快原六团政委遭到打压,因没有合适人选,他又被组织上任命为团政委,其军职升得很快。

然而,没几天,团政治处主任又被打压,且在酷刑之下将他拉下水,称他是“改组派”,就这样陈海松也被抓捕。

师长何畏知道以后立马找到了徐向前,澄清陈海松的身份,战士们站出来纷纷为陈海松作证。经此一事,已经升任团政委的陈海松又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警卫员。

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人才一定不会被埋没。反三路围攻时,因作战需要,上级临时让陈海松担任副营长,带着两个连去守卫杀牛坪。陈海松政工能力强,领兵打仗也非常出色。

他就靠着两个连的兵力,坚守阵地三昼夜,前后打退敌人五个团的多次进攻。不但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还取得歼敌1500多人的战绩。此战一过,上级真实了解陈海松的能力,恢复了他的党籍,又让他当团政委了。

陈海松这块当兵的好料子果然正如许世友所说,在战场上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图片

1933年,年仅19岁的陈海松又一次升职。这个时候他遇上了许世友将军。想来许世友将军对此也是惊讶的。他昔日看好的小兵,果然在不断地发光发热,年仅19岁便与27岁的自己平起平坐了。可见,陈海松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

此后,他与许世友同心协力,指挥部队打了不少的硬仗,恶仗,在宣达战役时,陈海松右腿被敌人炮弹击伤,他坚持不下火线,战斗结束,医生为他取弹片时,他冷汗直流,却一声不吭。

没过多久,组织对陈海松的职位再次做出了新的调动,此次已经成了军政委了,而昔日他的老班长许世友正在他所带的那支部队中担任副军长,此时两人的地位刚好调了过来,许世友成了陈海松的手下,而陈海松一跃成了许世友的直属上司,确实很让人惊讶。

这一年,陈海松20岁,红九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说,陈海松在20岁的年龄,就成为了红军主力军军级干部,在红军历史上,他也创造了这个历史,相对于中央苏区的林彪来说,他比林彪还要年轻3岁。

陈海松的超人智慧和领导才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我军也算是绝无仅有的特例。4年时间他从一个小勤务兵,一举登上了军政委的高位,历史有兵贵神速的扭转战局,陈海松却是“官迁似箭”,让人惊奇之余,更多的则是叹服!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陈海松虽然能力极大,但是他的性格却很沉稳。跟战士们相处时,完全没有高级干部的架子。

他时常到基层连队,跟战士们谈天说地,有时候还会组织一些小型比赛。战士们都觉得,陈海松是个平易近人,值得信赖的好干部,都愿意听他指挥。

因为陈海松长着一张圆脸,看起来十分讨喜,年纪又不大,因此有些胆大的战士私下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小政委”。

有一次陈海松下连队时,一名战士不小心脱口而出了“小政委”三个字,结果陈海松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有趣的称谓”,从此以后,陈海松“小政委”的称呼就传开了,后来甚至演变成了“小胖政委”。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大部队来了以后,张国焘将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介绍给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认识。

会师后,朱德前往红四方面军,后来,在张国焘的挟持下,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南下,在此期间,朱德经常受到张国焘的针对。

陈海松不管其他,每次见到朱德,都会高兴的喊一声:“朱总司令,你好呀。”朱德对他印象很深刻,张国焘有一次将朱德的大马换走,给了他一头瘦弱的马,陈海松很不服气,就将自己的大青马送给了朱德。

陈海松做出此事,张国焘虽然气恼,却也没有办法,因为在红四方面军,陈海松的威望简直是太高了。

图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执行宁夏计划,前往河西走廊西征,由于诸多因素造成,西路军失败了。

1937年3月,西路军在梨园口陷入重围,红九军奉命掩护主力部队转移,陈海松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敌众我寡,被三面包围。

火力对峙一段时间后,部队的弹药储备几乎见底,敌人看破了红九军此时所处的窘境,发动了疯狂的冲锋行动,陈海松见状,冷静指挥战士们将子弹用尽的机枪、步枪零件拆卸下来,拔出刺刀迎敌,就这样,他率领着残部英勇抵抗敌军进攻,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终于为主力部队转移足足争取出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随后他爬上山顶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的机枪射中,身中8弹,当场牺牲,那一年他才23岁。

图片

1937年5月,延安的宝塔山下,中共中央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悼念在西征中牺牲的陈海松等优秀指战员。朱德总司令在追悼会上表达了为红军失去这样一位出色的高级指挥员而深感痛惜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