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苑·尊贤·田忌去齐奔楚·田忌去齐奔楚》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5-16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忌去齐奔楚,楚王郊迎至舍,问曰:“楚万乘之国也,齐亦万乘之国也,常欲相并,为之奈何?”对曰:“易知耳。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至禽将军首反耳;齐使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使盼子将,则楚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于是齐王忿然,乃更使盼子将,楚悉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田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益王车属九乘,仅得免耳。至舍,王北面正领齐袪,问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贱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别而相去也;盼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

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焉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蹇重举酒进曰:“臣请浮君。”文侯曰:“何以?”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受浮而饮之,釂而不让,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也。”

赵简子曰:“吾欲得范、中行氏之良臣。”史黡曰:“安用之?”简子曰:“良臣,人所愿也,又何问焉?”曰:“臣以为无良臣故也。夫事君者,过而荐可,章善而否,献能而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听则进否则退。今范、中行氏之良臣也,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出在于外,又不能入,亡而弃之,何良之为?若不弃,君安得之?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若未能,乃非良也。”简子曰:“善。”

(节选自《说苑·尊贤》)

【注】①浮:罚酒,用满杯酒罚人。②有命:此指长寿。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BCDEFGHIJKLMNOPQR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表修饰,与《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用法相同。

B. 悉,“全,都,所有”,与《出师表》中“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的“悉”字意思相同。

C. 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字意思相同。

D. 替,“废弃”,与《离骚》中“謇朝谇而夕替”中的“替”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楚如何应对齐的进攻的问题,田忌假设齐国可能派出的不同将领,给出了不同的方案,后来齐国果然按照田忌猜想的顺序派兵。

B. 齐楚之战后,田忌回到住处,楚王面朝北整理好衣领袖口,恭敬地向田忌请教为什么会提前知道战事的结局,田忌如实作了回答。

C. 魏文侯为没有豫让那样的忠臣而感到遗憾,蹇重以类比的方式讽谏魏文侯,让魏文侯领悟到豫让并非真正的贤臣。

D. 史黡认为范氏、中行氏手下并无良臣,因为这些臣子不能纠正辅佐其君主,使君主至于危难;君主出逃,不能使他返回;君主逃亡后就背弃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

2)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

14. 田忌在齐楚开战之前就已经推测出了战争的结局,他是根据什么推测的?我们可以推出什么道理?



10. EMP    句意:贡献才能并引进贤士,早晚都要将成败的因果告诉君主使君主采纳,如果听取就进用,不听就隐退。

“献能而进贤”与前文“谏过而荐可”“章善而替否”句式结构相同,故在“献能而进贤”的后面E处应加句读;

“之”作“纳”的宾语,故在“之”的的后面M处应加句读;

“听则进”和“否则退”是表并列关系的两种情况,故在“听则进”于“否则退”的中间P处应加句读。

故选EMP

11. D A.正确。句意:一到战场就会提着敌将的首级回师/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B.正确。句意:那么楚国就要尽征全国兵员/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大小小,都用来咨询他。

C.正确。

D.“意思相同”错。废弃;贬黜。句意:彰显善政并除去不利之事/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故选D

12. A A.“后来齐国果然按照田忌猜想的顺序派兵”错。田忌假设齐国可能在派出申孺后,接下来会派田居,再派盼子,但后来齐国在派出申孺后,接下来没有派田居,直接派了盼子。故选A

13. 1)正在这时,齐国让申孺领兵攻打楚国,楚国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军应战,擒获齐军主将,提着他的首级返回。
1)“于是”,在这时;“禽”,通“擒”,擒获。

2)如果是良臣,将会为他们的君主谋划,使君主复位,死而后已,怎会来投奔您?    

2)“营”,谋划;“何由以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由何以来”,怎会来投奔您。

14. ①田忌是根据齐国三个将领分别对待贤士与不贤的人的态度推测的。

②这说明既要尊重贤士,也要爱护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能担负重任,让他们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或:知己知彼,对敌我双方情况了解透彻,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参考译文:

田忌逃离齐国投奔楚国,楚王到郊外迎接他到馆舍,问他说:“楚国是万乘的大国,齐国也是万乘的大国,经常想要相互吞并,这件事怎么办呢?”田忌回答说:“这容易知道结果。如果齐国派申孺领兵,那么楚国就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领军队,一到战场就会提着敌将的首级回师;如果齐国派田居领兵,那么楚国就要发兵二十万人,派上将军领兵,两军不分胜负各自撤退;如果齐国派田盼子率军,那么楚国就要尽征全国兵员,大王亲自率军出征,我跟随前往,相国、上将军作左右司马,这样大王才仅能保全自己。”正在这时,齐国让申孺领兵攻打楚国,楚国发兵五万人,派上将军率军应战,擒获齐军主将,提着他的首级返回。于是齐王大怒,就换田盼子率军攻楚,楚国尽征全国兵员,楚王亲自率军出征,田忌跟从前往,相国、上将军作左右司马,增派楚王侍卫车九辆,但楚王仅能免于被擒而已。回到住处,楚王面朝北整理好衣领袖口,恭敬地问田忌说:“为什么先生早就知道这样的结局呢?”田忌说:“申孺的为人,总是轻慢贤士而看不起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不愿为他效力,因此会败亡;田居的为人总是尊重贤士而轻视无能的人,贤士能被任用,不贤的人被斥退,因此双方不分胜负各自撤退;田盼子的为人,是既尊重贤士也爱护不贤的人,贤人与不贤的人都能担负重任,因此大王仅能保全自己。”

魏文侯在曲阳请大夫们饮酒,饮到兴浓时,魏文侯长叹一声说:“我唯独没有豫让那样的人来做我的臣子。”蹇重举酒上前说:“我请求罚您饮酒。”文侯问:“为什么?”蹇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话:长寿的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孝子;有道的君主不了解什么是忠臣。那豫让的君主又怎么样呢?”文侯说:“讲得好。”接受罚酒一饮而尽并不推辞,说:“那智氏没有管仲、鲍叔这样的人来做他的臣子,所以才有豫让这种人立下功绩。”

赵简子说:“我想要得到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史黡问:“怎么使用他们?”赵简子说:“得到良臣,是人们的愿望,又何必要问用途呢?”史黡说:“我认为范氏、中行氏的灭亡,是没有良臣的缘故。侍奉君主,应该劝诫过失并建议可行之事,彰显善政并除去不利之事,贡献才能并引进贤士,早晚都要将成败的因果告诉君主使君主采纳,如果听取就进用,不听就隐退。如今范氏、中行氏的良臣,不能纠正辅佐他们的君主,使君主至于危难;君主出逃在外,又不能使他返回;君主逃亡后就背弃他,怎么能称他们是良臣?假若他们不背弃范氏、中行氏,您又怎能得到他们?如果是良臣,将会为他们的君主谋划,使君主复位,死而后已,怎会来投奔您?如果他们不能做到这些,就不是良臣了。”赵简子说:“讲得好。”

(节选自《说苑·尊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