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离不开手机?

 江晓 2023-05-16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前几日和我家小崽儿出去遛弯,看见一家新开的馄饨店,小崽恰巧肚子饿了,我恰巧也是爱吃馄饨,然后我们娘两个一拍即合,去要了两碗香菇馄饨。在等馄饨的过程中,小崽开始了他十万个为什么。了解我家小崽的都知道,他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闭嘴,只要一睁开眼,小嘴就开始叭叭,上问天文地理卫星宇宙下询山川河流人体百科,没有他想不到的,只有他问不到的。为此,那么多年我买了数套百科全书,每次他问起来,我们就一起看书找答案,要么我就给他念书。问道实在不清楚的,我就查百度来回答他,还得换成他能听懂的语言。馄饨上来之后小崽又要喝一瓶可乐,在我的同意下,他从店家的饮料柜上拿了一小瓶210毫升的可乐开始看配料表,他开始念:水、果葡糖浆、白砂糖、二氧化碳….然后他问我,那么我们家的小苏打和二氧化碳放到一起再添加水,那也算是可以喝的是吧?我说如果是食用小苏打的话,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我们家的实验操作台只是简陋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尽量还是不要入口了吧。
馄饨店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阿姨,非常惊奇的看着我们娘两个的对话。她夸赞小崽博学多才,而且非常稳重,完全不似她店里来的其他同龄孩子,只知道拿个手机不停的看。小崽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拿起自己的单反相机去店门口拍照。与此同时,店主阿姨问我怎么教育的孩子,怎么会不爱看手机,知道那么多的。为什么她家的小孙子就天天抱个手机不放,一不给手机就撒泼耍赖的。

其实很多人有这样一个困扰,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离不开手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记得很多年前,小崽儿还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起晚了,在家门口的粥铺吃早餐。同店内有四个妈妈带着孩子,我是第五个,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举动,那就是让孩子边用手机看动画片边喂饭,喂饱了之后就把手机给孩子继续看动画片,自己再接着吃饭。我那时候感觉她们的行为很不妥,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这种行为基本在以后每天都能看到。
前几天我去初中接我大崽下晚自习,看见一个母亲带着也就是六七岁的儿子,她嫌儿子跑来跑去一会问她这一会问她那打扰她给同样接孩子的邻居聊天,就随手把手机给了她的儿子,让他蹲在自己身边看手机。那半个小时,那位妈妈聊得酣畅淋漓,那个儿子也很聚精会神的玩游戏,完美的做到了谁也不打扰谁,大家都得到了自己的满足。我看着没有路灯,完全黑灯瞎火的环境里,那个孩子两眼紧盯着光亮的屏幕,不免内心升起一阵担忧,这得对孩子的眼睛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明白了吧?孩子爱看手机的问题,都是大人惹的祸。面对一个人类幼崽,就算是自己亲生的,也不可能在他醒着的十几个小时内做到事无巨细的耐心陪伴,基本上所有的工薪父母们都要在白天上班,基本养育下一代的任务就交给了家里的老人们,老人又要做饭又要打扫卫生,还要照顾孩子,精力毕竟有限,那么打开电视机,或者给孩子一个手机,那是最好的方式,大人也能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孩子也不跟着自己吵吵闹闹也乖了。就算是家里爸爸妈妈都在,爷爷奶奶也能陪着,毕竟大人和孩子的脑回路不太一样,大人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大相径庭,孩子不买账,大人们也觉得出力不讨好,不如给个电子设备皆大欢喜,大家都轻松自在,久而久之,孩子对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形成了依赖。孩子开始变得早熟叛逆,对大人的话置若罔闻,唯一亲密的就是手机。
这时候大人再反问孩子,你怎么就离不开手机了呢?在最该好好陪孩子的时候没有陪伴孩子,而是图省事的把他们交给老一辈,或者把他们交给手机,你再反问孩子为什么如此亲近手机,这就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架势了吧?

晓晓的闺女以前也是很迷恋电子设备的,小时候在我们睡觉之后,都偷偷起床去客厅玩电脑。现在好多了,除了周末一天玩几个小时手机,其余时间不会去碰。原因就是因为晓晓在她小时候工作忙,她的生父也早早离开了她,造成家里只有姥姥陪伴她。姥姥天生喜静,不愿下楼和邻居聊天,也不愿遛娃,只能让娃在家里看手机,那个时候我认为手机屏幕过小,在最穷的时候还透支信用卡给她买了个iPad,让她在家看动画片。后来她小学就近视了,还离不开电子设备,再后来我发现苗头不对,只能转业在家开始扭转她的性格,花费了三年时间才渐渐看到成效。
我的儿子就是个拒绝手机的正面例子,其实在他三岁之前,也是姥姥看得,我发现他性格胆小懦弱,不愿与人沟通,而且,不会说话,去医院检查有轻微自闭症倾向。从那个时候我就醒悟,不能再让老年人带孩子了。果断回家自己带娃,就此还和母亲决裂了,老一辈不认为自己带娃有什么问题,她会认为自己没有用了,你在卸磨杀驴。她认为她把你带大了,也考上了大学,有了好的工作,她的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但是我们那个时代,大院的孩子放了学一起玩泥巴也是快乐童年,现在我们身处高楼大厦,和邻居多少年都不认识,更别提有童年小伙伴的相伴了。现在的孩子面临的信息诱惑有多少,我们那个时代,家里有个黑白电视那就是院里首富了。两个时代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我儿子四岁之后,我开始独自带两个娃,带他们去游山玩水认识大自然,去海边玩沙子冲浪放飞自我,起初无论小崽儿说话多么结巴多么前言不搭后语,我都很有耐心的听他说完,然后一字一句的给他做解答,我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他为什么星星会一眨一眨,指着潮起潮落的海水告诉他为什么大海会涨潮落潮,我带他去科技馆去天文馆去体验去真正感受。一直到现在,他九岁了,每天也会看半个小时的iPad,但所看内容皆与科学有关,他看完给我讲冥王星离我们地球有多远,七大行星的密度有多少,宇宙包括什么等等,现在他又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自己做气泡水和火山爆发的模拟实验。
懂了么?我们成年人需要互动和回应,孩子一样需要,包括婴儿也是如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数次会给身边人撒娇求助,希望身边人可以正了八经的回复他的需求和问题,以此来得到存在感。但作为养育者的老人们不会懂这些,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只希望孩子乖就可以,而作为父母,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再聚精会神的认真陪伴孩子,好像也没有办法做到,只能放任孩子玩玩手机看看电脑,让自己有一点喘息的机会。退一万步讲,作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成年人,你都无法离开手机,更何况是一个发育还没完全的孩子呢?

我不能指责家长的生而不养,养而不育,因为作为晓晓也无法做到真正和孩子同心同德,有些时候也是抓狂的忍忍忍,所以我很懂得家长们一边要疲于生计奔波一边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每一个人都需要真诚面对和理解,你谁都敷衍不了,敷衍领导和同事,你就马上有被裁员和穿小鞋的危险;你敷衍父母,父母会上纲上线的指责你不孝;你敷衍亲朋好友,他们会敏感地认为你从心里就不尊重他们;你只能敷衍孩子了,反正孩子一时半会离不开爹妈,看不出什么隐患的苗头。所以,和手机亲密,对父母冷淡的孩子,肯定也是父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因果。
怪不了任何人,只能怪社会制度在成年人为人父母之前不能经过多方考察和筛选,也无法做到真正的保障好为人父母的福利待遇,让大家可以心无旁骛,没有后顾之忧的认真陪伴孩子。一声叹息,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题。只能说,尽量对孩子多份耐心和理解,毕竟父母的拥抱和笑脸要比冰冷的手机温暖多了,每天努力一点点,孩子未来的进步就会大很多,也会离手机越来越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